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西北的罗布泊,原来是我国著名的核试验场区,洋洋10万平方公里,人称“死亡之海”。数十次核试验曾经在这里进行,惊天动地,举世皆惊。
1996年,我国对世界郑重宣布:暂停核试验。
于是,千军万马撤离了罗布泊,留下满目的寂寞、苍凉。无数英雄的传奇故事无情地被遗落在这里。是在苦苦期待,还是化为了孕育现代神话的种子?
走过国内外不少地方,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广袤的大戈壁。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滩,单调的暗红、浅灰,似乎在远古的时候,被天火烧过了。只长着一蓬蓬的骆驼刺,还有低矮的红柳。一侧有山,不高,绵延数百里,没有一棵树,连一根草都不长,沟壑纵横,铁绣色,就像是传说中的外星人用铁水浇铸而成似的。没有人烟,没有牛羊,更听不见文人笔下浪漫旷远的驼铃声。只有惯于搞突然袭击的风,呼啸着,用嘶哑的嗓门唱着寂寞至极的歌。人类历史在这里停止脚步已经数千年了吧。它无情地被人们遗忘了。拭目四顾,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凉气,仿佛一步跨越了千年风雨,闪电般地涉过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走回到古楼兰时代的梦境之中。
不得不敬佩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袖们的英明选择。原子弹是制造死亡恐怖的核武器,他们严肃而果断地否定了苏联专家曾经想把中国核试验场选择在离世界级风景区敦煌附近的议案,而坚定地选择在罗布泊这一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是考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另有深意?
我冒昧猜想:当年毛泽东以诗人的浪漫,潇洒地在这里画了一个圈,从森严的“死亡之海”里铸造出来的威严的盾牌,便竖立在丽日蓝天之下,让世界上那些总是喜欢玩火的战争狂人,望而生畏。中国人历来讲究“杀手锏”,原子弹、氢弹就是中华民族的“杀手锏”。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今天神州大地的满目锦绣、花好月圆。
有此盾牌,今天的中国人才敢于在乱纷纷的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说话。
马兰城
罗布泊里有现代的都市吗?当然有。并非是诗人笔下的海市蜃楼,而是伸手可触的辉煌现实。
请从容地欣赏、品味大戈壁上神奇的马兰城。
罗布泊核试验场区开始建设的时候,巍巍天山脚下,碧波荡漾的博斯腾湖之滨,一座有着七个天下奇景厦门鼓浪屿之大的都市,便悄然地拔地而起。雄奇、壮阔,内行的人骄傲地称之为原子城。这里生长着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叶片碧绿、修长,很像飘溢着君子之风的兰花,花为紫色,淡雅、朴素、大方,当地的老百姓称之为马兰。核试验基地的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已经驾鹤西去。他曾在朝鲜指挥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也是颇有名气的将军诗人,一见到它,诗兴大发,立即拍板,把这座新城叫做马兰,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许。
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可不是核试验场区那种没有生命的人造树,而是在高远的蓝天上潇洒地书写抒情诗的白杨树。每一棵已经有合抱之粗,高达数十米,而且非常整齐,密密匝匝,蜿蜒如绿色的长城。马兰城里有多少白杨树?数不清,如果粗略地计算,至少在10万棵以上。挺挺拔拔的白杨树恰似身披战袍的壮士,组成威武不屈的方阵。马兰完全是按照部队的方阵编队设计的。一条是马兰大道,还有一条是和它平行的楼兰大道,由东向西,六车道宽,洋洋十多里。由南向北的横街有十多条,纵横交织出的一个个板块,那就是营区或人们的住宅区。所有的道路两旁都种着整整齐齐的白杨树。因此,你走进这座戈壁城市的第一感觉,就是豪气横溢。你虽然不是军人,更不是元帅、将军,你却依稀在检阅威严肃立在大道两旁的千军万马。白杨树是马兰城里的仪仗队,又是撑起蓝天的擎天柱,更像激荡云天的主旋律,真想写一篇全新的白杨礼赞,献给这里的英雄儿女。
除了白杨树,就是榆树。是为了纪念那条立下特殊功勋的“榆树沟”吗?当年核试验基地的官兵在这里安营扎寨的时候,正逢国家困难时期,食品奇缺,连粮食都不够吃,更不消说是蔬菜了。部队不少干部、战士因为严重缺乏营养而得了夜盲症。他们在附近发现了一条长满榆树的山沟,榆树的芽,嫩绿生青,成了最难得的绿色食品。当时,能够吃上一口榆树的芽就是最难得的高级补品。因此,人们把这条曾经救过急的榆树沟封为“功勋榆树沟”。榆树品种多,有经过嫁接的杨榆,长得枝杈纵横且特别高大,还有长得极像超级大馒头的馒头榆。一片葱绿、嫩绿、深绿,就像扣人心弦的歌。一排排白杨树前是整齐的榆树。它们构成层次分明的立体图画。街道、公园、街心花园,体育场、广场、学校和商店组成的商业街,还有大道两侧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以及雄风猎猎的将军书法碑林,林林总总,看不尽的风光无限。今日的马兰,已经成为大戈壁上著名的风景城市。
当然,也有点小小的遗憾:至今为止,马兰依然藏在罗布泊深处无人识。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神秘而诱人的风采。
辛格尔
辛格尔,是蒙语,那是成吉思汗远征大军曾经走过的地方。它的汉译是雄性世界。
此地是哨所,两幢平房,青灰色的砖墙,浅红色的屋瓦,房前屋后,遍植花木。四周还有极富江南风味的围墙,白色,配上镶有乌瓦构成波浪型的墙脊,飘逸、写意。细看,院内还有一棵郁郁葱葱的老树,成丫字型,十多米高,遒劲的树杆,有数人合抱之粗,那是在罗布泊名气很大的沙枣王。据专家考究,已经有170多年的高龄了。每到10月深秋,依然挂满累累沙枣,青紫色,很甜,还是治肠炎的良药。因此,一脚踏进去,便有恍若从大戈壁走到江南小院的感觉。
真是太神奇了:这里居然有两口泉水,紧挨着,汩汩地直往上涌。尝一尝,更绝了,一口甘甜,一口却是又苦又咸。核试验基地的人们,在这两口泉水旁边树起一块紫红色的大石碑,上书:罗布泊第一泉。
应当感谢驻守在这里的战士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泉水引了出来,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湖上,有小桥、古亭,还有两只展翅欲飞的雪白的天鹅雕塑。一位基地的工程师,感念战士的可贵精神,还利用水的落差,为他们修了一个小小的发电站,称“楼兰发电站”。那是用水推动带叶片的转轮来发电的,它的电量正好可以供哨所使用。现在,随着基地生活条件的改善,上级领导为哨所配备了一台“雅马哈”柴油发电机。“楼兰发电站”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了让人回味不绝的一个景点了。 因为有水,辛格尔成了罗布泊极为罕见的风景胜地,洋溢着别具一格的浓郁江南风味。清澈的人工湖里,生长着一种类似菖蒲的植物,到了秋天,胡杨树幻化出一派金黄色彩的时候,它就会结出类似蜡烛的果实,有一尺多长,灰黄色,表面光滑如细绒,里面却是白色的绒毛。在这里看到它,心里就感到温暖如春。在江南农村,它叫“水蜡烛”,是农家必备的上等的止血药。
辛格尔是一幅画,珍藏在大漠深处,人们每次见到它,心里就会油然产生深深浅浅的感动。
辛格尔又像是一本书,悉心阅读,让人感悟到太多生活的真谛。
红山
中国已经停止核试验20年了,如果想要寻访当年的踪迹,可以到红山看看。
红山,距离核试验基地马兰生活区仅有数十公里的地方,曾是中国核试验基地司令部、研究所等要害部门的大本营。一片激情浩荡的土地,拭去岁月的灰尘,翻开历史的一页,飒飒雄风扑面来。
红山这个基地同样是张蕴钰将军亲自带人选址的,始建于1966年。四面是山,岩石全是红的,又应了俄国著名油画大师列宾的一句名言:色彩即是思想。当年正非常崇拜象征革命的红色,于是,命名为红山。其实,真正的地名是蒙语———巴音那乡。从军事的角度看,这里真是一块宝地。四面环山,中间平坦,有两条溪,皆是雪山上流下来的清亮亮的水,溪畔,卵石成堆,居然有江南才能见到的清一色的垂柳。两溪会合处,自然形成了一个波光潋滟的水库,水库岸边,白杨、柳树,如诗如画,近处还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水草。据说,当年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这一片风光秀丽的地方,却是不少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在一片高高低低的坝子上,伫立着大批的楼房,用浅红的砖砌成,多数是三层,最高只有五层。排列整齐,仍不乏军营的气派,但大部分都破损不堪了。最可怜的是大礼堂,一座用青砖砌成的老式建筑,当年有多少威严的号令从这里发出,现在,底层的砖块已经快被人淘空了,只有钢筋水泥的柱子强撑着,像醒目的恐龙骨骼。地上的水泥板早已破碎,坑坑洼洼,四周蒿草丛生,让人不堪回首。当年核试验研究所的中心大楼,长条型,像逶迤的屏障,里面空无一人,寂寞至极,只有一幅已经褪色的红色大标语,上书: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横断大楼的中间,让人想起已经逝去的岁月。
马兰生活基地建成以后,人们从这里撤出,无偿地把它交给当地的农牧民使用。很奇怪,他们宁可住简陋的蒙古包,也不愿意住进这些只要稍为装修一下就不错的楼房。细问,才知道里面没有暖气设备,此地奇寒,一年中有大半年都是严寒的冬季,因此,只有少部分的楼房里,胡乱地堆积了一些柴草。可以搞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吗?无人提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即使搞成了,也没有什么人会到这里来接受教育。
因为有水,土地肥沃,草木茂盛,现在成了放牧牛羊的好地方了。军营变牧场,其中的沧桑之味,让人感到惆怅而无奈。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将军府
天苍苍,野茫茫,一座孤零零的小平房,落满尘土,静静地伫立在寥廓的原野上。这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时现场的最高指挥部,人称将军府。当年有资格走进这里的,绝大多数是将军级的人物,才有了这一豪气横溢的名字。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为简陋的将军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千军万马就在这周围聚集。一色的青灰色行军帐篷,绵延百里。这是唯一的一座带院子的砖木平房,在当时人们的目光中,不知要比如今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神气多少倍。不少从国外回来的声名显赫的大科学家,他们的待遇,也只能住比帐篷稍好的地窝子,这种原始的建筑,大部分在地下,小部分冒出地面。热时热得如在蒸笼里坐,冷时冷得如在冰雪上卧,是当时核试验场区真实生活的写照。将军府里会好一些吗?空调是没有的,据说,只有唯一的一台电扇,这就是给将军们开会时的特殊照顾。
最惬意的享受就是偶尔一个人能够分到半片西瓜,那是用军车从数百公里以外运来的。在食品高度匮乏,尤其是长期吃不到青菜、水果的特殊时期,西瓜就是最美的食品了。几乎所有的人,把西瓜皮都啃光了。此外,就是如珍宝般保存下来的猪肉罐头。享受一个猪肉罐头,那就是道道地地的“资产阶级”,是会感到自责和内疚的,因此,在一大锅面条里,如果有一个罐头放下去,就成了极为难得的美味佳肴,让更多人可以品味到久违的肉味,是那些偶尔有罐头的人们感到非常高兴和惬意的事情。
将军、士兵,一律吃一样的伙食。最奢侈的时候,当然也是有的,那就是1964年10月16日那一天,为了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指挥部下令,基地全军吃肉包子。为了这餐肉包子,不知耗去了多少负责后勤的将士的心血。奇怪的是,当威严的蘑菇云在罗布泊轰然升起,在一阵阵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炊事员把一筐筐热腾腾、香喷喷的肉包子抬到阵地上的时候,居然谁也没有去注意到它。此时,沉醉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狂欢的人们,已经对吃肉包子完全失去了兴趣。
这一永世难忘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将军府里突然抬出了一箱箱的茅台酒,是将军们早已精心安排谋划好的“特殊节目”。每人一碗茅台酒,会喝的、不会喝的,统统一饮而尽,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真爽!
如今,将军府里空无一人。院子里野草丛生。岁月触动了人们的思念和眷恋。请飘逸的云彩带去深深的祝福吧,祝福曾经把美好年华永远留在这里的人们健康、长寿、幸福!
站在原子弹爆炸的爆心
此处就是曾经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原子弹爆炸的爆心。
一片苍凉的戈壁,初看,和周围的景观并没有两样;细看,才发现此处的地表依然是黑色的,那是原子弹爆炸之后形成的焦土。据专家介绍,原子弹爆炸的时候,爆心的石头、沙砾已经被熔化为液体,爆炸过后,会形成许多极为漂亮的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圆珠,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的物质,人是不能拿来把玩的,所以,全部被处理掉了。爆心四周,森严地围着黑色的铁丝网,爆心正中,有座一人多高镌刻着“永久沾染区”字样的紫红色的石碑。经过防化处理,一般是没有放射性了。得到特许,我站在原子弹爆炸的爆心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原子弹爆炸的惊心动魄场面化为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那撼人心魄的东方巨响也已经消失很久、很久了。当年连营百里的场区早已恢复了亘古的平静,而集聚此地的千军万马呢?不见一兵一卒。天上没有一只飞鸟。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那遗落在这里的无数传奇、神话、史诗呢?依稀也渺无踪影。
人们常说,时间是最伟大的雕塑家。站在这里,你会深切地感悟到,时间同时也是一个最无情的哲学家。所有的辉煌几乎都被抽象了,甚至抽象成一片难以捉摸的虚无。或许,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一代人用青春乃至生命创造的业绩,虽然曾经轰动一时,但从长远的视角来看,那只是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那只是漫漫征途中的一块普通的铺路石,而真正堪称永恒的是精神。
和平发展的中国,处处歌舞升平,春和景明。人们或许已经淡忘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淡忘了那些为祖国制造核盾牌的人们,同样,也淡忘了这片曾经是举世瞩目、霹雳滚滚的大地。走进罗布泊,你才能感悟和领略到中华民族精神殿堂的伟大、深邃、广博、辽阔。
1996年,我国对世界郑重宣布:暂停核试验。
于是,千军万马撤离了罗布泊,留下满目的寂寞、苍凉。无数英雄的传奇故事无情地被遗落在这里。是在苦苦期待,还是化为了孕育现代神话的种子?
走过国内外不少地方,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广袤的大戈壁。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滩,单调的暗红、浅灰,似乎在远古的时候,被天火烧过了。只长着一蓬蓬的骆驼刺,还有低矮的红柳。一侧有山,不高,绵延数百里,没有一棵树,连一根草都不长,沟壑纵横,铁绣色,就像是传说中的外星人用铁水浇铸而成似的。没有人烟,没有牛羊,更听不见文人笔下浪漫旷远的驼铃声。只有惯于搞突然袭击的风,呼啸着,用嘶哑的嗓门唱着寂寞至极的歌。人类历史在这里停止脚步已经数千年了吧。它无情地被人们遗忘了。拭目四顾,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凉气,仿佛一步跨越了千年风雨,闪电般地涉过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走回到古楼兰时代的梦境之中。
不得不敬佩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袖们的英明选择。原子弹是制造死亡恐怖的核武器,他们严肃而果断地否定了苏联专家曾经想把中国核试验场选择在离世界级风景区敦煌附近的议案,而坚定地选择在罗布泊这一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是考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另有深意?
我冒昧猜想:当年毛泽东以诗人的浪漫,潇洒地在这里画了一个圈,从森严的“死亡之海”里铸造出来的威严的盾牌,便竖立在丽日蓝天之下,让世界上那些总是喜欢玩火的战争狂人,望而生畏。中国人历来讲究“杀手锏”,原子弹、氢弹就是中华民族的“杀手锏”。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今天神州大地的满目锦绣、花好月圆。
有此盾牌,今天的中国人才敢于在乱纷纷的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说话。
马兰城
罗布泊里有现代的都市吗?当然有。并非是诗人笔下的海市蜃楼,而是伸手可触的辉煌现实。
请从容地欣赏、品味大戈壁上神奇的马兰城。
罗布泊核试验场区开始建设的时候,巍巍天山脚下,碧波荡漾的博斯腾湖之滨,一座有着七个天下奇景厦门鼓浪屿之大的都市,便悄然地拔地而起。雄奇、壮阔,内行的人骄傲地称之为原子城。这里生长着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叶片碧绿、修长,很像飘溢着君子之风的兰花,花为紫色,淡雅、朴素、大方,当地的老百姓称之为马兰。核试验基地的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已经驾鹤西去。他曾在朝鲜指挥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也是颇有名气的将军诗人,一见到它,诗兴大发,立即拍板,把这座新城叫做马兰,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许。
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可不是核试验场区那种没有生命的人造树,而是在高远的蓝天上潇洒地书写抒情诗的白杨树。每一棵已经有合抱之粗,高达数十米,而且非常整齐,密密匝匝,蜿蜒如绿色的长城。马兰城里有多少白杨树?数不清,如果粗略地计算,至少在10万棵以上。挺挺拔拔的白杨树恰似身披战袍的壮士,组成威武不屈的方阵。马兰完全是按照部队的方阵编队设计的。一条是马兰大道,还有一条是和它平行的楼兰大道,由东向西,六车道宽,洋洋十多里。由南向北的横街有十多条,纵横交织出的一个个板块,那就是营区或人们的住宅区。所有的道路两旁都种着整整齐齐的白杨树。因此,你走进这座戈壁城市的第一感觉,就是豪气横溢。你虽然不是军人,更不是元帅、将军,你却依稀在检阅威严肃立在大道两旁的千军万马。白杨树是马兰城里的仪仗队,又是撑起蓝天的擎天柱,更像激荡云天的主旋律,真想写一篇全新的白杨礼赞,献给这里的英雄儿女。
除了白杨树,就是榆树。是为了纪念那条立下特殊功勋的“榆树沟”吗?当年核试验基地的官兵在这里安营扎寨的时候,正逢国家困难时期,食品奇缺,连粮食都不够吃,更不消说是蔬菜了。部队不少干部、战士因为严重缺乏营养而得了夜盲症。他们在附近发现了一条长满榆树的山沟,榆树的芽,嫩绿生青,成了最难得的绿色食品。当时,能够吃上一口榆树的芽就是最难得的高级补品。因此,人们把这条曾经救过急的榆树沟封为“功勋榆树沟”。榆树品种多,有经过嫁接的杨榆,长得枝杈纵横且特别高大,还有长得极像超级大馒头的馒头榆。一片葱绿、嫩绿、深绿,就像扣人心弦的歌。一排排白杨树前是整齐的榆树。它们构成层次分明的立体图画。街道、公园、街心花园,体育场、广场、学校和商店组成的商业街,还有大道两侧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以及雄风猎猎的将军书法碑林,林林总总,看不尽的风光无限。今日的马兰,已经成为大戈壁上著名的风景城市。
当然,也有点小小的遗憾:至今为止,马兰依然藏在罗布泊深处无人识。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神秘而诱人的风采。
辛格尔
辛格尔,是蒙语,那是成吉思汗远征大军曾经走过的地方。它的汉译是雄性世界。
此地是哨所,两幢平房,青灰色的砖墙,浅红色的屋瓦,房前屋后,遍植花木。四周还有极富江南风味的围墙,白色,配上镶有乌瓦构成波浪型的墙脊,飘逸、写意。细看,院内还有一棵郁郁葱葱的老树,成丫字型,十多米高,遒劲的树杆,有数人合抱之粗,那是在罗布泊名气很大的沙枣王。据专家考究,已经有170多年的高龄了。每到10月深秋,依然挂满累累沙枣,青紫色,很甜,还是治肠炎的良药。因此,一脚踏进去,便有恍若从大戈壁走到江南小院的感觉。
真是太神奇了:这里居然有两口泉水,紧挨着,汩汩地直往上涌。尝一尝,更绝了,一口甘甜,一口却是又苦又咸。核试验基地的人们,在这两口泉水旁边树起一块紫红色的大石碑,上书:罗布泊第一泉。
应当感谢驻守在这里的战士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泉水引了出来,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湖上,有小桥、古亭,还有两只展翅欲飞的雪白的天鹅雕塑。一位基地的工程师,感念战士的可贵精神,还利用水的落差,为他们修了一个小小的发电站,称“楼兰发电站”。那是用水推动带叶片的转轮来发电的,它的电量正好可以供哨所使用。现在,随着基地生活条件的改善,上级领导为哨所配备了一台“雅马哈”柴油发电机。“楼兰发电站”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了让人回味不绝的一个景点了。 因为有水,辛格尔成了罗布泊极为罕见的风景胜地,洋溢着别具一格的浓郁江南风味。清澈的人工湖里,生长着一种类似菖蒲的植物,到了秋天,胡杨树幻化出一派金黄色彩的时候,它就会结出类似蜡烛的果实,有一尺多长,灰黄色,表面光滑如细绒,里面却是白色的绒毛。在这里看到它,心里就感到温暖如春。在江南农村,它叫“水蜡烛”,是农家必备的上等的止血药。
辛格尔是一幅画,珍藏在大漠深处,人们每次见到它,心里就会油然产生深深浅浅的感动。
辛格尔又像是一本书,悉心阅读,让人感悟到太多生活的真谛。
红山
中国已经停止核试验20年了,如果想要寻访当年的踪迹,可以到红山看看。
红山,距离核试验基地马兰生活区仅有数十公里的地方,曾是中国核试验基地司令部、研究所等要害部门的大本营。一片激情浩荡的土地,拭去岁月的灰尘,翻开历史的一页,飒飒雄风扑面来。
红山这个基地同样是张蕴钰将军亲自带人选址的,始建于1966年。四面是山,岩石全是红的,又应了俄国著名油画大师列宾的一句名言:色彩即是思想。当年正非常崇拜象征革命的红色,于是,命名为红山。其实,真正的地名是蒙语———巴音那乡。从军事的角度看,这里真是一块宝地。四面环山,中间平坦,有两条溪,皆是雪山上流下来的清亮亮的水,溪畔,卵石成堆,居然有江南才能见到的清一色的垂柳。两溪会合处,自然形成了一个波光潋滟的水库,水库岸边,白杨、柳树,如诗如画,近处还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水草。据说,当年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这一片风光秀丽的地方,却是不少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在一片高高低低的坝子上,伫立着大批的楼房,用浅红的砖砌成,多数是三层,最高只有五层。排列整齐,仍不乏军营的气派,但大部分都破损不堪了。最可怜的是大礼堂,一座用青砖砌成的老式建筑,当年有多少威严的号令从这里发出,现在,底层的砖块已经快被人淘空了,只有钢筋水泥的柱子强撑着,像醒目的恐龙骨骼。地上的水泥板早已破碎,坑坑洼洼,四周蒿草丛生,让人不堪回首。当年核试验研究所的中心大楼,长条型,像逶迤的屏障,里面空无一人,寂寞至极,只有一幅已经褪色的红色大标语,上书: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横断大楼的中间,让人想起已经逝去的岁月。
马兰生活基地建成以后,人们从这里撤出,无偿地把它交给当地的农牧民使用。很奇怪,他们宁可住简陋的蒙古包,也不愿意住进这些只要稍为装修一下就不错的楼房。细问,才知道里面没有暖气设备,此地奇寒,一年中有大半年都是严寒的冬季,因此,只有少部分的楼房里,胡乱地堆积了一些柴草。可以搞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吗?无人提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即使搞成了,也没有什么人会到这里来接受教育。
因为有水,土地肥沃,草木茂盛,现在成了放牧牛羊的好地方了。军营变牧场,其中的沧桑之味,让人感到惆怅而无奈。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将军府
天苍苍,野茫茫,一座孤零零的小平房,落满尘土,静静地伫立在寥廓的原野上。这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时现场的最高指挥部,人称将军府。当年有资格走进这里的,绝大多数是将军级的人物,才有了这一豪气横溢的名字。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为简陋的将军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千军万马就在这周围聚集。一色的青灰色行军帐篷,绵延百里。这是唯一的一座带院子的砖木平房,在当时人们的目光中,不知要比如今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神气多少倍。不少从国外回来的声名显赫的大科学家,他们的待遇,也只能住比帐篷稍好的地窝子,这种原始的建筑,大部分在地下,小部分冒出地面。热时热得如在蒸笼里坐,冷时冷得如在冰雪上卧,是当时核试验场区真实生活的写照。将军府里会好一些吗?空调是没有的,据说,只有唯一的一台电扇,这就是给将军们开会时的特殊照顾。
最惬意的享受就是偶尔一个人能够分到半片西瓜,那是用军车从数百公里以外运来的。在食品高度匮乏,尤其是长期吃不到青菜、水果的特殊时期,西瓜就是最美的食品了。几乎所有的人,把西瓜皮都啃光了。此外,就是如珍宝般保存下来的猪肉罐头。享受一个猪肉罐头,那就是道道地地的“资产阶级”,是会感到自责和内疚的,因此,在一大锅面条里,如果有一个罐头放下去,就成了极为难得的美味佳肴,让更多人可以品味到久违的肉味,是那些偶尔有罐头的人们感到非常高兴和惬意的事情。
将军、士兵,一律吃一样的伙食。最奢侈的时候,当然也是有的,那就是1964年10月16日那一天,为了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指挥部下令,基地全军吃肉包子。为了这餐肉包子,不知耗去了多少负责后勤的将士的心血。奇怪的是,当威严的蘑菇云在罗布泊轰然升起,在一阵阵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炊事员把一筐筐热腾腾、香喷喷的肉包子抬到阵地上的时候,居然谁也没有去注意到它。此时,沉醉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狂欢的人们,已经对吃肉包子完全失去了兴趣。
这一永世难忘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将军府里突然抬出了一箱箱的茅台酒,是将军们早已精心安排谋划好的“特殊节目”。每人一碗茅台酒,会喝的、不会喝的,统统一饮而尽,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真爽!
如今,将军府里空无一人。院子里野草丛生。岁月触动了人们的思念和眷恋。请飘逸的云彩带去深深的祝福吧,祝福曾经把美好年华永远留在这里的人们健康、长寿、幸福!
站在原子弹爆炸的爆心
此处就是曾经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原子弹爆炸的爆心。
一片苍凉的戈壁,初看,和周围的景观并没有两样;细看,才发现此处的地表依然是黑色的,那是原子弹爆炸之后形成的焦土。据专家介绍,原子弹爆炸的时候,爆心的石头、沙砾已经被熔化为液体,爆炸过后,会形成许多极为漂亮的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圆珠,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的物质,人是不能拿来把玩的,所以,全部被处理掉了。爆心四周,森严地围着黑色的铁丝网,爆心正中,有座一人多高镌刻着“永久沾染区”字样的紫红色的石碑。经过防化处理,一般是没有放射性了。得到特许,我站在原子弹爆炸的爆心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原子弹爆炸的惊心动魄场面化为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那撼人心魄的东方巨响也已经消失很久、很久了。当年连营百里的场区早已恢复了亘古的平静,而集聚此地的千军万马呢?不见一兵一卒。天上没有一只飞鸟。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那遗落在这里的无数传奇、神话、史诗呢?依稀也渺无踪影。
人们常说,时间是最伟大的雕塑家。站在这里,你会深切地感悟到,时间同时也是一个最无情的哲学家。所有的辉煌几乎都被抽象了,甚至抽象成一片难以捉摸的虚无。或许,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一代人用青春乃至生命创造的业绩,虽然曾经轰动一时,但从长远的视角来看,那只是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那只是漫漫征途中的一块普通的铺路石,而真正堪称永恒的是精神。
和平发展的中国,处处歌舞升平,春和景明。人们或许已经淡忘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淡忘了那些为祖国制造核盾牌的人们,同样,也淡忘了这片曾经是举世瞩目、霹雳滚滚的大地。走进罗布泊,你才能感悟和领略到中华民族精神殿堂的伟大、深邃、广博、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