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浮世绘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sha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符号来源于生活,它是架构画面语言的主要内容。符号赋予作品个性化的语言,由它转化成画面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线条等表现语言。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剖析浮世绘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以凡·高作品为例,将浮世绘与凡·高画面中的美学形式和符号内涵一一对比,从而更为清晰地揭示凡·高作品中的“浮世绘形式美。”
  关键词:符号;符号意义分析;浮世绘;凡·高
  一、符号学
  (一)符号的定义
  苏珊·朗格是美国著名的符号论美学家,其《情感与形式》一书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为核心[1]。在艺术领域,绘画本身就是一个物体的符号,而不是一种完全的复制。在作品中,个人情感转化为特定的艺术模式,不仅融入语言、符号、形式,而且还能投射出艺术家自身独有的人格魅力。
  (二)符号的内涵
  我们处在一个有着大量符号的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符号。哲学著作《人论》中认为,人类世界所存在的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都是符号活动,它们表现的是人类在符号活动中形成的种种经验。其中艺术同语言一样,每一件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三)符号的载体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创造,是一种直接感性的意象,是一种充满情感和生命的意象,是一种诉诸情感的活动。艺术作为一种认知符号和形象符号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客观物体的思考和主观情感意识的表达。艺术家运用线条、色彩、形式等更直接、自然地表现外在形式的符号,将自然或人类世界的某个方面融入作品中,试作品具有视觉感染力。
  二、浮世绘艺术中的符号元素
  (一)浮世绘的产生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以江户市民阶层为基础的风俗画。在日本的艺术发展史上,浮世绘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产生于残酷的战乱与短期的安宁交错的动荡时代,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思想在平民阶级中广泛流传,被称为“梦之浮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
  (二)日本艺术发展的特征
  外来艺术的传播,对于东方艺术的发展影响甚远。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国家,对于外来艺术有着矛盾的态度,既对外来艺术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又对本民族形成的艺术有着很强的保护意识。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下,艺术的发展有着双重性。一方面,大量吸收国外艺术,改变自身艺术的不足,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尽力保护本土现有的艺术。
  (三)浮世绘绘画艺术特征
  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主要从造型、构图、色彩三方面对浮世绘的艺术特征进行概括。
  1.造型
  造型是艺术绘画的要素,浮世绘的造型极具代表性,有很强的装饰效果,造型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线条的运用上。浮世绘线条的技法与中国工笔画的技法相似,用线随性,用笔大气,简洁概括,非常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表现力。力求表现线形,没有明暗、光与影的概念。浮世绘的线条是其一大特色,线条的表现力强调创作者的精神境界,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
  2.构图
  非对称性构图凸显了日本浮世绘独特的形式美,在日本艺术中,不对称性已经发展为美的规范。在日本美术中,画面构图首推非对称性样式,往往只把大自然中的景色作为画面的一部分,因为自然万物更多是以不规则的形态出现,这也体现了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独特审美意识。多采用剖面式的构图方法,用瞬间定格的形式来表现。
  3.色彩
  浮世绘色彩以自然的色调为基础,没有阴影平面式的描绘是日本美术的传统。浮世绘艺术对色彩的运用并不局限于追求客观自然的真实再现,而是通过对自然的仔细观察,再根据主观印象大胆概括和变化自然色彩。画面色彩多选用白、绿、黄、蓝等原色,同时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进行简单的搭配,使画面整体形成鲜明干净素雅的装饰风格。在浮世绘的中后期作品中,色彩鲜艳的对比色被大面积使用,尤其是蓝色和黄色。
  三、浮世绘在欧洲的传播
  (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18至19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日本作为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借助海上国家的优势,把握住大航海時代的机遇。日本向欧洲大量输出商品,最初是以货物包装纸的形式进入欧洲。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浮世绘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被赋予种种不同的色彩,改变了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格局。
  (二)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浮世绘不仅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绘画艺术,而且因为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而闻名世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具有浓厚的异国色彩,在西方,“浮世绘艺术”甚至被认为是日本绘画的代名词。其中其影响最严重的是欧洲印象派绘画。在绘画技巧上,它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把阴影平滑到看不见线条的程度。相反,它强调平面着色,不添加阴影,保留线条和使用大胆的颜色。透视关系不再是严谨的科学,而是大胆的尝试。这些都符合浮世绘的特点。
  四、运用符号意义进行分析
  (一)浮世绘艺术与凡·高艺术的对比分析
  通过表1可知浮世绘对凡·高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点、线、面和色彩上,即形式美部分。凡·高在吸收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意蕴。
  (二)浮世绘的形式美对凡·高对影响
  1.构图的改变
  早期凡·高主要学习传统的西方绘画技巧,受西方绘画的影响,画面构图主要以对称性和完整性为主。然而,当凡·高接触浮世绘艺术之后,他的创作中的构图也开始发生变化,1888年创作的《播种者》,是凡·高离开巴黎后,到达法国阿尔居住期间创作的,以农民为题材,画中的截头梅树来自凡·高的家乡,荷兰防风袋中的截头树,整个画面被斜向的截头树切断,人物被安排在左下方,与之前的构图相比有很大的突破。其中人物、截头树、太阳的造型都被处理得极具装饰性,整幅画充斥着浮世绘的审美趣味。   2.多变的线条
  凡·高在巴黎期间受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的双重影响,因此吸收了多种不同形式的线条表现手法,最后形成了凡·高独特的线条符号。接触浮世绘艺术后,凡·高临摹了大量作品,1887—1888年的画作中开始出现明确的轮廓线。同时,凡·高在素描上有着更为明显的浮世绘的线条特征,作品中出现大量熟练而有力的长短线条。1888年创作的《阿尔的舞厅》,是凡·高与高更合作完成的,两位画家的风格交融,在作品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厅顶的黄色灯光以成对的方式出现,形成一种炫目的错觉,近处妇女们头发的线性处理手法也与浮世绘艺术极为相似。厅内拥挤的人群则通过形态饱满、以深色弧线勾勒出外轮廓来体现,凸显出一种富有韵律的起伏感,也能更好地体现空间的景深感。
  3.明艳的色彩
  纵向对比凡·高早期和后期的作品,变化最大的是色彩。凡·高早年向荷兰画派学习,受学院画派的影响,经常使用黄色、棕色等较深的颜色来表达农民的劳动生活。凡·高的绘画形式是在1886年开始转变,1888年在阿尔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符号特征。如1888年创作的《夜晚咖啡馆》,绿色的天花板,红色墙上映衬着亮光,亮光和黄色的地板使画面形成强烈而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令人紧张的氛围。这幅画采用高视点,以台球桌为中心进行放射性景物安排。运用透视原理,黄、红、绿三种颜色相辅相成,使整个画面显得压抑。咖啡馆里摆设的物体可以画得笨重庞大,占据大部分画面,相比之下,人物显得渺小而无助,以此突显人物的孤独感。
  五、结语
  日本浮世绘艺术已经慢慢退出世界舞台,但它的艺术成就对西方艺术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浮世绘艺术的土壤滋养了一大批渴望突破传统的前卫艺术家,它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在文化传播中,当一种新文化融入另一种文化时,当地的文化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两种文化的交融并不是某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而是一种双向选择。我们深处这个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中,研究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具有必要性,让人们认识到学习外来文化的两面性,使文化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臻.论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J].西部皮革,2017(24).
  [2]周弘杨.艺术中情感化的符号语言[J].美术大观,2015(10).
  [3]李致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0.
  [4]赵芳.《人论》艺术理论分析[J].文教资料,2009(32).
  [5]易彩波.日本浮世绘艺术初探[J].美术大观,2015(3).
  [6]王丰,孙浩章.符号学与设计艺术的话语问题分析[J].包装工程,2008(10).
  [7]朱维明.从版画中走来的凡·高[J].美术,2003(5).
  [8]沙美,徐雷.图像学角度下拜占庭风格的地域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9(21).
  [9]趙菁,张乘风.饕餮纹的符号识别分析[J].设计,2019(5).
  [10]王晔,孙琦.基于纸张技术探索的绘画艺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上).
  [11]吴馨宇,田晓冬.民间艺术采风湘西之行[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下).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朱芊潔作品
期刊
鐘雪儿作品
期刊
魯永慧作品
期刊
袁子麟作品
期刊
李柳軍、玉瑞超作品
期刊
作者简介:   张婉琳,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学生。研究方向:視觉传达。   陈 曦,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刘 霖,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指导老师:   王邻霖,硕士研究生,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专业课教师。
期刊
張丹丹、杨小强作品
期刊
张帥作品
期刊
刘锁祥是知名的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家,擅诗、书、画,其书法成就最为显著。诸体皆能,行书尤佳,受到书道同行的广泛认可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众所周知,由于行书的适用性和兼通性,以及其书写的流便性等优势,造就了行书比其他书体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文化需求,但同时客观上也对书写者(书法家)在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习练易,出彩难,出名更难。譬如,善帖学者,少了些金石气;善碑学者,又少了些书卷气。历来“偏工
期刊
侯超琳、龍玉萍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