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中职思政课堂教学创新探究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必需品,也早已走进校园,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设备。但许多教师在面对这样一个高精尖的设备的时候并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即便可以使用,也只是最基础的运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没有任何的帮助。而思政课程本身是非常重要,同时是较为枯燥的,如果教师没办法消除枯燥感,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而高精尖设备走进校园也伴随着互联网走进校园,教师只要灵活地运用这些设备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枯燥,让思政教学的效率更高。
  关键词:网络;中职思政;教学创新
  思政课程对中职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塑造性极强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之中,学生接触到的事物会不断地对其造成影响,如果将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比作一张白纸的话,那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在这张纸上留下痕迹,这对学生三观的养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想要彻底的改变学生的思想,除了长时间的引导,还需要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当前思政课程只能做到第一点,因此,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让学生能够认同思政课程中表达的理念。
  一、互联网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互联网教学最大的优点便是超高的自由度,但这也代表着学生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才能面对互联网中存在的诸多诱惑。而中职学生的意志力较差,贸然开展互联网教学可能会造成负增长,而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难事,教师只需要将互联网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之处结合起来,保留互联网教学的自由度和课堂教学的限制,在保证学生可以自由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也就是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随意前进,无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学生都可以有一个好的结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将互联网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因为课程本身和网络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学生本身对网络也有着充足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兴趣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文章题目说网络改变了世界,那大家能不能思考一下,网络改变世界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问题本身不难,但需要学生灵活进行思考,这便是互联网教学的核心,而因为学生身处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被限制在这个方向,无论学生的思路如何延伸,都是在正确的基础上的,对学生的提升较大。
  二、利用网络拓展思政课的新载体
  思政课程的重点在于理念与事件的结合,如果只学习理念,学生无法直观地理解,即便可以理解,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在思政课程中事件太过陈旧,学生可以借助这些事件去进行理解,但这些事件和当今的时代有些不同,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很容易出问题。并且,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单一的事件并不足以让他理解知识点。而通过网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库,教师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轻松地找到需要的知识点,结合时事辅助学生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将网络作为思政课程的新载体,因为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没办法避开网络,那就应该尝试着掌控网络,而不是被网络所引诱。教师可以在讲解开始之前做一份调查单,看看学生平时都借助网络做些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面对网络的时候并不会去进行学习,而是以网上冲浪和游戏为主,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教师要做的就是借助学生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尝试着在互联网上学习思政课程,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新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政课程所学习的知识点在与学生的理解,并且每个学生因为基础不同,理解的程度和内容也是不同的。千人千面,一件相同的事物在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而在传统教学之中,教师的评价方法太过单一,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需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通过互联网建立完善的、全新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有大局观,也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去观看一些奋战在一线的英勇人物的事迹,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躲在镜头之后表演,英雄和演员同台竞争,只看镜头展现的事物是很难知道真相的。教师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分别去观看英雄和演员的表现,让学生尝试着去分辨,并在结束之后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互联网的同时,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朝着更完美的自己前进。
  总而言之,中职思政教育课堂需要迎来创新。或许在传统教学中这件事情非常困难,教师也无力做出改变,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高科技的设备走进校园,创新已经变成了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教师只需要尝试着做出改变,只需要借助互联网去进行创新,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互联网和思政教育本身有著较高的契合度,借助互联网对思政课程进行创新是非常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谢继华.大数据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陈功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青海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企业学徒制是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院校参与服务的新型学徒制形式。这样的新型学徒制有很多的优点:可以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可以为学校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优势,更好地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  关键词:现代企业学徒制;职业学校;技术人才   近年来,政府发布文件号召广大企业和技工院校开展新型学徒制。以政府引导,企业作为主体,院校参与的原则,在广大企业中,尤其是各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种反应社会文化和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形式的发展路径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新媒体舞蹈”这一概念。本文将从上述背景出发,简要分析舞蹈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从转变思想观念,升华舞蹈艺术价值;运用网络技术,创新舞蹈编创形式;融入时代观念,确立个性艺术导向;借助媒体技术,拓展舞蹈表演空间等方面对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舞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商行业应用而生,同时发生转变的还有对电商网店经营与管理相关的专业人才,网店经营与管理是电商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从事该行业人员所必须的能力与知识。高校作为向市场输送网店经营与管理相关人才的主要阵地,要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能力。项目化教学以项目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实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各界对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对中职院校建筑学教学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中职院校建筑教师不仅要做好建筑学基本技能的教育,更要坚持“文道合一”的理念,做好对院校德育工作的渗透,进一步丰富建筑教学的内涵和形式,以丰富建筑学科的内涵和形式,为学生培养和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依据。有鉴于此,本文对中职教育渗透道德教育的实践作了详细论述,仅供广大教师同仁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建筑专业;
期刊
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如何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以苗族刺绣纹样为例,通过实践探究,利用纸浆画的形式来表现苗族刺绣纹样,让学生对苗族刺绣纹样的主要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有了更好的认识,通过纸浆画的形式表现苗族刺绣纹样,不仅让苗族刺绣纹样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苗族
期刊
摘要:党建带团建是推动高校党团工作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研究分析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有特色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形式,提出实践新路径,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新媒体;党建带团建;创新实践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导下,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已广泛普及。《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截至2
期刊
摘要: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各族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需要我们在新时期有效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方面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减轻各族群众精神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化馆作为基层的文化服务机构,需要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成效。所以,文化馆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策略  文化馆的群众文化
期刊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实验师培养模式应得到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应明确实验师定位,增强实验师的学术知识水平,提升其自我发展意识、规划意识,重视培养实验师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实验师培养水平,增强育人效果。本文将针对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实验师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实验师;培养策略  一、汽车实验师概述  所谓汽
期刊
摘要: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背景下,家校合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然成为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家校合作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实施,使家长和教师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改善家校合作方式,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家校合作工作的实际情况,分享一下中职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职德育;开展策略  在中职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教学合作机制,
期刊
摘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青年学生必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当代中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环境下广西壮族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应顺应时代发展,借助现代新技术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  关键字:新媒体环境;广西壮族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