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选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检出率。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展开研究,研究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管腔直径均已超过6厘米,且呈实性状。多层螺旋CT和病理诊断结果如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分别有3例和6例,阑尾伴周围炎患者分别有24例和21例,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各有13例,化脓性阑尾炎各有4例。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其诊断准确率为93.18%,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具有高敏感型、特异性和准确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检出率;敏感性
急性阑尾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发展变化快,多在无任何征兆条件下突然发病,多伴有腹痛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必须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1]。急性阑尾炎比较常见的诊断方式为超声检查,应用时间较早,能够实现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而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超声逐渐成为一种辅助方式,临床多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且检查效果更好。基于此,本文使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现将所得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对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18岁~73岁,平均年龄(43.4±1.7)岁,发病时间3小时~60小时,平均时间(18.8±3.5)小时。44例患者存在右下腹疼痛,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明显增多,且存在轻微发热症状。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愿意接受螺旋CT检查;(2)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所有患者均大于等于14岁。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前将扫描仪电压参数设置为120kw,层厚设置为5厘米,电流设置为250mA,扫描时间为每秒8次。扫描过程中嘱咐患者屏气,应用低窗技术和腹窗技术进行扫描,扫描前设置好相关参数进行扫描,扫描后将扫描结果上传至工作站中,重建和处理影像资料,将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诊断期间需将阑尾炎脓肿、急性阑尾炎、坏疽合并穿孔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等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最终诊断结果。
CT诊断12小时后均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后经病理证实。
1.3 诊断方法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阑尾直径超过6厘米,阑尾壁厚超过2厘米,形态固定,不蠕动。阑尾内膜黏膜毛糙,回声中断,以上任何一项均可确诊为急性阑尾炎。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1.4 计算方法分析
计算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准确率为患者实际患病例数除以总患病例数;诊断特异性是指未患病人数即无病人数占比,敏感性是指实际患病且被确诊出疾病的百分比。
2.1 共选择44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研究诊断结果显示,误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有 3例。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3.18%(41/44),敏感性为100%(44/44);特异性为100.00%(0/0)。
2.2 各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本次观察急性阑尾炎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呈现的病理表现:阑尾腔呈实性状,直径在6厘米以上,且阑尾壁伴有不同的增厚,阑尾周围出现渗出样改变。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与周围组织不存在明显界限,病变周围组织出现积液。化脓性周围有脓肿及包块。
急性阑尾炎被纳入外科隐匿性疾病,多发于青年患者,且大部分均为男性,具有病情发展变化后等特点,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臨床症状,也有患者会因疾病导致发热和呕吐,所以相关人员及时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以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2]。传统超声检查因无法明确阑尾形状和大小,诊断准确率明显降低。多层螺旋CT属于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诊断技术,能够获得清晰图像,发挥良好的诊断作用,直观判断阑尾炎是否存在穿孔和周围渗液情况。多层CT能够在一次屏气的情况对患者机体进行全方位扫描,大大减少呼吸或者胃肠蠕动产生的伪影,显著提高了扫描诊断准确性。
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阑尾腔直降超过6厘米,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之一。多层螺旋CT实现了急性阑尾炎的有效诊断,其准确率高达93.18%,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由此可见,CT对急性阑尾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实现急性阑尾炎疾病的准确判断,可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龙安军,项国靓,刘窗,等.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6):1162-1163.
[2] 刘太峰,龙德云.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5):985-987.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检出率;敏感性
急性阑尾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发展变化快,多在无任何征兆条件下突然发病,多伴有腹痛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必须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1]。急性阑尾炎比较常见的诊断方式为超声检查,应用时间较早,能够实现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而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超声逐渐成为一种辅助方式,临床多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且检查效果更好。基于此,本文使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现将所得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对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18岁~73岁,平均年龄(43.4±1.7)岁,发病时间3小时~60小时,平均时间(18.8±3.5)小时。44例患者存在右下腹疼痛,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明显增多,且存在轻微发热症状。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愿意接受螺旋CT检查;(2)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所有患者均大于等于14岁。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前将扫描仪电压参数设置为120kw,层厚设置为5厘米,电流设置为250mA,扫描时间为每秒8次。扫描过程中嘱咐患者屏气,应用低窗技术和腹窗技术进行扫描,扫描前设置好相关参数进行扫描,扫描后将扫描结果上传至工作站中,重建和处理影像资料,将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诊断期间需将阑尾炎脓肿、急性阑尾炎、坏疽合并穿孔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等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最终诊断结果。
CT诊断12小时后均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后经病理证实。
1.3 诊断方法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阑尾直径超过6厘米,阑尾壁厚超过2厘米,形态固定,不蠕动。阑尾内膜黏膜毛糙,回声中断,以上任何一项均可确诊为急性阑尾炎。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1.4 计算方法分析
计算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准确率为患者实际患病例数除以总患病例数;诊断特异性是指未患病人数即无病人数占比,敏感性是指实际患病且被确诊出疾病的百分比。
2 结果
2.1 共选择44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研究诊断结果显示,误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有 3例。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3.18%(41/44),敏感性为100%(44/44);特异性为100.00%(0/0)。
2.2 各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本次观察急性阑尾炎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呈现的病理表现:阑尾腔呈实性状,直径在6厘米以上,且阑尾壁伴有不同的增厚,阑尾周围出现渗出样改变。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与周围组织不存在明显界限,病变周围组织出现积液。化脓性周围有脓肿及包块。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被纳入外科隐匿性疾病,多发于青年患者,且大部分均为男性,具有病情发展变化后等特点,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臨床症状,也有患者会因疾病导致发热和呕吐,所以相关人员及时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以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2]。传统超声检查因无法明确阑尾形状和大小,诊断准确率明显降低。多层螺旋CT属于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诊断技术,能够获得清晰图像,发挥良好的诊断作用,直观判断阑尾炎是否存在穿孔和周围渗液情况。多层CT能够在一次屏气的情况对患者机体进行全方位扫描,大大减少呼吸或者胃肠蠕动产生的伪影,显著提高了扫描诊断准确性。
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阑尾腔直降超过6厘米,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之一。多层螺旋CT实现了急性阑尾炎的有效诊断,其准确率高达93.18%,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由此可见,CT对急性阑尾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实现急性阑尾炎疾病的准确判断,可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龙安军,项国靓,刘窗,等.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6):1162-1163.
[2] 刘太峰,龙德云.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5):985-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