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BAOL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决定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要想使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因此,生物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时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该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
  传统备课模式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这种模式忽视了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以及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整个备课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例题、习题,搞分数至上,并以此作为评价自己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它只着眼于少数尖子生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传统备课的内容不适于现在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要求的是培养探究型、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上应增添一些新的内容,除了保留传统备课模式外,要认真地备教法、学法以及探究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备一些具体方法,如讲述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提问式等。教学内容由过去只重视考试内容转向五育并重、五育并举,在教育对象上由备部分尖子生转为面向全体学生。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只重灌输,轻视启发;只重死记,轻视思考;只给结果,轻视探究;只重讲授,轻视自学;搞题海战术,教师猜题,学生背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到的是一些机械的东西,出现高分低能、不会运用所学知识的现象。现在高中生物新教材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过分依赖书本单一课程资源的传统习惯,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将原本鲜活的生物课程资源演绎得更加有声有色。例如: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的实验中,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材料,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标本,选取好的实验材料;否则,就会限制学生对知识的局限性理解。在植物代谢的学习中,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温室,你会从哪些方面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掌握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的知识并运用到现实当中。另外,我还经常进行学生资源展示会:给学生一个主题(如细胞工程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先由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图文并茂地展示演讲。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更有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也很积极。它所达到的效果也绝对比我们老师讲要好很多倍。
  生物教材也是一部培养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爱护我们国家的秀美山川、爱护自己的身体,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法轮功等的危害,培养学生适应新世纪所需的基本素质。
  三、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
  传统作业方式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只管做,教师只管改,学生做得辛苦,教师也改得辛苦,但最终收效不大。此方法的最大弊病是学生抄作业的多,只求完成任务的多。我认为,生物作业应少而精、课堂作业以旁栏思考题和课后复习题为主。旁栏思考题,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听课能力,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课外作业应进行选择,不能把辅导资料上面的题全给他们布置。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既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牢固而灵活地掌握了知识。
  四、学生实验尽最大可能做
  许多老师都不喜欢做学生实验,怕麻烦,认为讲实验与做实验是一样的,学生照样解题。这种观念严重背离新课程的精神。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尤其要依赖于科学实验。中学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实验能使学生直接接触生物,并能仔细地研究生命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积极的思考能力、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好机会。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不管学校条件怎样都要尽最大努力地给学生开展实验。这样不但不会耽误学生的时间,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408207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通过本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快乐学习得到体现,并且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其中,验证了本人当初的教学思路:  一、利用教学技术带领学生走进新课程  在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时和学习“三圈环流的形成”时,本人借助FLASH动画,使学生能轻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效果;在设计反馈练习
期刊
初中数学解题除了常规方法外,还要讲究解题技巧,下面介绍解题中的一些技巧。  一、巧用运算律  1、把加数得零或整数的数(特别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起来  例1:计算:(-18.63)+(-6.15)+(+18.20)+(+6.15)+(+0.43)  解:原式=[(-18.63)+(+18.20)+(+0.43)]+[(-6.15)+(+6.15)]  =0+0  =0  2、把分母相同或容易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力性、独立性为宗旨的合作性学习。这对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方式很多,本文就活动教学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活动课 思想品德 教学运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而要真正落实这一课改精神,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活动教学具有怎样的特征、类型?我们又该如何
期刊
一、试题简评  今年秋季四年级思品学科考试的试题很明显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新课程理念。主要有以下特点:(1)立足基础,着眼能力。(2)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创新。(3)测试目标明确,题型简约。(4)知识分布合理,难易适度。(5)导向正确,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思品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答卷分析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我们在本校同年级组抽取样卷100份。并进行分析,情况见表一、表二。因为分析
期刊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
期刊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已经有八九年了。如何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一直是我探讨的问题。  我在教学中反思了自己也研究了学生。    首先,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端正教学态度,从适应社会需要,适合农村中学生体育素
期刊
类型一:考查力的合成以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解答这类问题必须明确以下几点:(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其合力大小的最大值等于二力之和、最小值等于二力的差;(2)合力的值可能为零、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大、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小、也可能等于其中的一个分力。只要掌握了合力与分力的上述关系,这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1】关于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力的合力不能为零; B、两个力
期刊
在争芳斗艳的文艺百花园中,戏剧是最受人们喜爱、最富生命力的一种。什么是戏剧?简而言之,戏剧是演员以代言体的形式表演的故事。戏剧包括很多种类,如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电影电视剧等。有人曾根据艺术手段的运用来总结概括戏剧的类别,认为“戏曲”是必须有念有唱的,有唱无白即为“歌剧”,有白无唱则为“话剧”,只舞而无一句念唱的称之为“舞剧”,虽不完全准确,但这些戏剧类别都离不开两个核心要素:故事和代言体(出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很大转变,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日益丰富和艺术化,师生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和谐,这些都是新课改的可喜成绩。但是,我们在欣慰之余不能不关注一些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单从小学教师自身发展来看,就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一些教师步入了发展误区,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重教学技巧的磨炼,轻专业知识的研修和拓展  众所周知,小学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包
期刊
【摘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并教会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情境创设 质疑 训练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深层目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