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4种浓度中药废水胁迫湿地植物茭白,研究其对茭白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药废水胁迫浓度的增加,茭白叶片中超氧阴离子含量、谷胱甘肽含量先增后减;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根系活力均先降后升;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4种浓度中药废水胁迫湿地植物茭白,研究其对茭白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药废水胁迫浓度的增加,茭白叶片中超氧阴离子含量、谷胱甘肽含量先增后减;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根系活力均先降后升;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呈现波动趋势.因而,茭白在中药废水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与耐受性,可以作为人工湿地处理中药废水的主要备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拆迁工作已经成为建设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探讨了移动手机GIS平台在拆迁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通过住户信息地图化显示、拆迁信息表格上传与审核、日志上报、阶段专题图、截止日期提醒等功能,可有效的改变传统纸质办公和人工进度管控的落后技术手段,为拆迁工作提供数字化和移动化支持。
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背景的适宜性,有助于合理引导人口分布与流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运用GIS技术,以250 m×25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气候、地形、水文、地被、自然灾害等因子,构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测评安徽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剖析各类型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居环境指数介于33.64~74.58之间,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地区适宜人
2017年伊拉克地震发生在我们划分的巴格达地震区,鉴于不同机构提供的该震震级参数相差较大,本文利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分情况讨论了该震所属地震类型,并分析了巴格达地震区地震趋势.结果表明:若2017年伊拉克地震为M_W7.3,则该震为第3锁固段向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中发生的1次显著前震,该区未来将发生M_W7.7~8.2(双震型为M_W7.5~8.0)标志性地震,目前已接近临界状态;若20
基于连续GPS数据,利用滑动块体模型研究了日本MW9.0地震前后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连续的相对运动状态,并研究其对区域地震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地震以来:1)两侧块体呈右旋走滑兼挤压状态,平均走滑、挤压速率分别为0.9±0.1mm·a-1和-0.7±0.1mm·a-1,相比日本地震之前,运动过程更具起伏特征,可能与日本地震前后俯冲带两侧板块间相互运动状态的改变有关;2)沂沭断裂带两侧地区地震活动频
前人研究给出,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地壳均衡异常显著,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深部动力背景。2016年6月,我们围绕该均衡异常显著区域开展重力/GNSS加密观测,提高了该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壳均衡异常场的空间分辨率。依据上述观测结果与前期同类观测数据,反演了汶川MW7.9地震周边地区地壳密度构造。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是地壳密度变化的高梯度带,其东侧地壳较薄,但其西部明显变厚,上、中、下地壳变化趋势均
使用芦山地震序列2013年4月20日至5月20日一个月的地震震相数据和MS4.0以上地震的波形数据,通过双差定位方法得到了3 398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利用时间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17个地震的矩张量解。综合分析地震双差定位结果和芦山地震序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发现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由主震断层和次级反冲断层组成,主震断层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为45°的高角度逆冲断层,次级反冲断层与主震断层走向
为了研究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10年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采用地震破裂区的几何中心和余震区椭圆中心线为中心的两种方法计算前兆异常的震中距。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前2年左右前兆异常逐渐增多;近源区(震源2倍左右尺度)异常测项比大于25%,远源区中震源3~5倍尺度区域的异常测项比为17%~24%。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存在三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即α阶段(包括α1和α2,震前700~3 000d)的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同震形变,地表破裂带分布广泛。为了研究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分布特征,收集了震后2008年5月28日至2010年9月15日的多时相ENVISAT ASAR数据,该数据包括两个相邻条带,能够覆盖震后形变区域。使用基于单一主图像的PSInSAR处理技术分别对两个条带进行处理并拼接,获得了震后时序形变图和年平均形变速率图。研究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两侧的震后
本文针对汶川大地震前位于源区特殊部位的成都台NE测向地电阻率的大幅度趋势下降过程,以测区地表地电阻率变化与测区内部介质(真)电阻率变化的物理联系的理论为依据,模拟了测区底层因受孕震过程影响出现一个电性变化区域,计算了该区域电阻率变化的程度以及其上界面逐步(向上)扩展对成都台地表装置系统地电阻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底层电性变化区域介质电阻率发生某种减小时,在成都台的装置系统上测到的地电阻率确实会
利用高分辨光学影像获取的同震水平位移场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获得了201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MW7.7地震的震源过程模型.结果显示这是发生在具有弧形铲状几何形态的Hoshab断层上的一次左旋走滑为主要运动特征的强烈地震事件.推断这种具有罕见运动模式的强烈地震是斜向应力场与特殊的断层几何形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工作中采用大数据量均匀分布的同震位移资料参与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以完整图像的形式使用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