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新型养老模式为解决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但在服务供给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弥补原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不足,对服务供给进行补充。然而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养老服务过程中面临着志愿资源短缺、服务管理缺位、服务风险过高等困境。因此,要加大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和管理,不断完善服务模式,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参与能力和贡献力度。

问题提出与文献梳理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中,男性8704万人,占49.0%,女性9055万人,占51.0%;随年龄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加大,我国老龄化程度急剧增高。潜在老龄人口数量庞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承担的压力不容小觑。虽然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供给方面提供了帮助,但由于志愿者成分复杂、服务有效性不高、服务承担风险过高等问题,导致服务规划处于初级阶段、服务落实难以到位,制约了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无形中的限制。
  在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这将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促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可综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提高问题的研究。学者郝立松、刘佳峰、陈萌认为需要引入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宣传和专业化培训,帮助志愿者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学者许可、陈福虽、杨姝媚认为志愿服务的行动力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推动志愿者自我完善管理机制。第二,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和常态化的研究。学者孙雁、李群鑫、周亭楠认为传统志愿服务观念过于狭隘,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学者魏娜、王哲则认为要确保志愿服务对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就必须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志愿服务参与公共服务的运行体系。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志愿资源短缺
  得益于高校庞大的生源,大学生志愿者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学生队伍的多样化和高度流动性使得人员供应得到保证,但在实际参与服务过程中,这一优势也导致了不小的弊端。一是信息资源匮乏。大学生志愿者与老年人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志愿者服务难以准确定位到受众,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也难以反馈给志愿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服务计划的制定存在偏差。二是队伍人员组成存在不可控因素,参与人员数量和个人素养不因实际需要而改变,具有随机性。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带有的主观色彩浓重,对服务存在新奇感和流于形式者居多;多次参与服务者所占比例较少,服务效果难以持久,老年人对其印象不佳。三是服务基础达不到与养老服务相匹配的标准。不论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还是学生志愿者提供服務项目都碍于资金匮乏及物质条件不足,高质量服务无法有效开展,服务覆盖范围和服务提升空间拓展受限,服务发展缓慢。
  服务管理缺位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为自发性行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志愿者的服务缺乏明确的目标,因而虽然有大致的服务分工但是志愿服务之间连贯性并不高,服务重复单调,难以与老年人养老需求步调保持高度一致,给作为服务受众的老年人群体留下不好印象。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对服务的认识停留在较浅层面,服务积极性不高;服务水平专业化程度不高,缺少针对性,难以准确把握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动态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整个服务流程缺乏量化服务评价体系,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中存在形式主义等现象,在服务质量的提升缺少驱动力,服务瓶颈难以突破;服务缺乏与社区的联动,社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多扮演旁观者角色,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持力度不足,服务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快速解决,导致老年人对服务的获得感和期望值降低,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加大了志愿服务的难度和有效管理成本。
  隐形风险过大
  当前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志愿者的行为准则缺少法律层面上的界定。一方面服务门槛的设置尚未确定统一标准。对大学生志愿者没有提出硬性服务要求,给服务动机不纯的人留下可乘之机;志愿者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给服务的落实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非常规性情况,大学生志愿者在自身行为是否得当这一问题上难以建立明确的认知,与社区在责任归属上难以取得明确共识。一旦在服务中发生问题,光靠大学生志愿者难以独自承担相应风险,面对风险缺少有力的应对手段和有效措施,自身合法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志愿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等问题缺少政策及财务兜底,长此以往也将使得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下降、持续参与服务受到影响。

破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


  多元主体参与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处理上,需要统筹好宏观、微观各方面关系。其一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立法保障和政策支持,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和老年人群体给予足够重视,为其扫清制度性障碍;明确服务准入门槛,推动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标准透明化,协调好社区和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对接,厘清各方责任,促使服务顺利走进社区,让老年人群体享受服务红利;同时应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给予大学生志愿者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硬件水平,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其二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吸纳有潜在服务意愿的大学生,为志愿者团队的壮大创造契机;通过开创相关志愿实践课程,以志愿实践课程为媒介介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以及其中大学生志愿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学分、奖项等多种形式对参与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激励,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获得感和成就感,切实引导服务良性发展。
  完善服务机制
  服务机制是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决定服务质量。构建完整高效的服务机制既要重建整体服务流程,也要充分考虑志愿者专业技能。一方面收集老年人群体的不同养老需求,对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效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要对参与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个人情况摸底,记录个人基本信息,根据对服务的了解程度、自身擅长领域、志愿服务意向三个角度对其分类,对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志愿者辅以培训,以小组或者小团体的方式形成服务基本单位,推动原本的粗放式服务模式向精细化服务模式转型;完善大学生志愿者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得需求信息和服务供给能够精准匹配,缩短服务周期,加快信息循环,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促使服务成效最大化,让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服务更精准便利;同时建立可量化、科学的服务评价反馈体系,确保服务准备、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系统化,老年人能够对服务进行反馈,带动服务转型,服务结束后形成相应的服务记录,以供下次服务参考。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数据时代下志愿服务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应用研究”(湘教通〔2020〕191号,项目编号:S202012303022)的研究成果,其中特别感谢周奕副教授及易想和副教授的倾力指导。]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针对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走向全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其生态修复效果却缺乏长期监测和评估,研究阐述了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为核心的数字化解释,作为城市河流生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党政体制经历了从初创、形成、巩固到持续改革的发展历程。在初创阶段,当党建立了红色政权时,就确立了党领导政权的体制。在形成阶段,以县级为主的基
后期导流过程中采用提前下闸蓄水方式,可获得更多发电收益。然而这一措施会在汛期增加大坝施工期漫顶风险,并加大满足蓄水要求的赶工成本,使导流方案决策更为复杂。本文以高
本文对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基于化浊解毒理论分期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浊毒理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从浊毒理论的角度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总结
2021年1月19日,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辉石化”)年产60万吨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类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国内规模最大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单侧头面部疼痛、涕血和鼻出血、分泌性中耳炎、颈淋巴结肿大等,16%~19.2%病人早期首发为头面部疼痛[1~3],
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的一项战略途径。本文将研究视角对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主体组成的系统整体的相互协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效的影响。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理论及评价方法,测算2013-2019年西安市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西安市产学研创新系统整体处于非常低的协调状态(协调度在0.2附近)。产学研创新系统评价  
大型工程建设资源投入如劳动力及施工设备的管理一直是工程管理的核心。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实现动态、精准的管理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面对资源流动性大、交叉作业多
黄连、肉桂、酸枣仁,是临床常用治疗心火亢盛不寐的小方。仝小林院士认为,黄连入心经,长于清心火以安神,临床常用剂量为3~6 g;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补火助阳,引火归原,与黄连
痛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孙远征教授在明辨痛症病因、针灸镇痛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传统经络循行及疼痛部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