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蓟县是天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原有大量的“庙堂建筑”,现存的文庙、关帝庙、鲁班庙是古代对先贤祭祀的场所,里面供奉的均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贤、楷模。祭祀的活动、目的、形式与现代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有很多互通之处,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教育的今天,把文庙、关帝庙、鲁班庙工作重点放在公共教育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蓟县;庙堂建筑;公共教育;功能
在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同时城市做为这一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然要营造“衙署齐备,庙堂俱全”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有城池、府衙,仓廒、学宫、书院、馆驿、监狱,还要有佛寺、道观和庙堂的建设。这些设施分布于各个居民区,使城市面貌错落有致,并与道路、水井、牌坊、樵楼等公共设施和城防设施相呼应,形成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而庙堂的建设则有着特殊意义。
明清时期蓟县古城以鼓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各一条主街。《蓟县文史资料》载:“东街因有文昌宫,故名文化街;西街因有关帝庙,故名武定街;南街为市肆,名太平街;北街因有魁星楼,故名拱星街。” 在街区中,分布着文庙、关帝庙、上关庙、下关庙、鲁班庙、药王庙、土地庙、雹神庙、马神庙、财神庙等。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寺庙所剩无几,目前,蓟县城内仅存鲁班庙、文庙、关帝庙三处, 这些建筑在古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它供奉的都是古代先贤与楷模。是中国文化主流,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三处建筑就是蓟县古代政府职能的一个辅助设施,对民众起到了教化和引导作用。同时,也具有公共教育功能。
蓟县文庙,位于县城西北隅,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泮池、登赢桥、棂星门,名宦祠和乡贤祠等建筑。现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故又称孔庙。蓟县的文庙始建于隋:其一隋朝曾下诏“令州县立庙”,蓟县是当时三十六郡之一的渔阳郡,自然应有此设。其二,开科取仕制度自隋唐开始,蓟县做为北方重镇,文人显达多得益于儒学。其三,儒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因此,修文庙也被视为培风脉、纪地灵、壮人文、正风俗的义举。蓟县做为北方重镇,自然要“衙署齐备,庙堂俱全”;兴建文庙,亦属必然。
金天会年间(公元1123—1135年),知州高遽重建大成殿三间和东西庑。金正隆元年(1156年)渔阳知县史享吉对文庙进行了修缮;现存当时的《重修宣圣庙碑记》。明朝时,文庙有大成殿、东西庑、棂星门、戟门、宰牲房、神厨、神库等建筑及设施。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成化十年(1474年),知州汪溥,守备马宣,重建大成殿九间,新塑圣贤遗像。明嘉靖元年(1522年)知州王遂建棂星门。明末文庙毁于兵火。到了清朝,历任知州于际清、胡国佐、董廷恩、余时进、张朝琮、赵锡蒲等屡次重修和增建。重修了大成殿、戟门、棂显门和东、西庑,增建了照壁、泮池、登瀛桥、名宦祠、乡贤祠、启圣祠、节孝祠、尊经阁等建筑。民国期间,又整修大成殿、东西庑和棂星门。棂星门外东、西各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枋两座,跨越庙前通道(今文安街)。
在民国以前,蓟县文庙每年春秋二季,都有祭祀孔子的大型活动,即以文庙为平台,进行公共教育活动。各种礼仪在清道光《蓟州志》和民国《蓟县志》中均有详细记载。至今,在蓟县城中的魁星楼、文昌宫、学宫、书院、考棚、进士牌楼等旧名遗迹及文物建筑,无不反映了古代蓟县人民尊儒奉孔之风尚。
关帝庙位于蓟县城内武定街北侧,据民国《蓟县志》记载:“在古蓟州境内共有六处关帝庙,其中蓟州城就有三座,分别在西北隅、东北隅(称上官庙)、东南隅(称下关庙)各一处。” 城北的府君山上、城东的别山镇、城西的邦均镇也建有关帝庙。目前蓟县城内仅存此一处。关帝庙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建筑,古蓟州城历为军事重镇,因此,蓟县城的关帝庙更具其特殊意义。
蓟县关帝庙的始建年代不详,元、明、清三代均有重修。原有山门、钟鼓楼、前殿、后殿、戏楼、配房、回廊等建筑。现存前殿、大殿和配房,解放后,先后作为粮库、干部家属宿舍和蓟县粮食局,现归县旅游局管理使用。
前殿为面阔三间、前、后出廊的七檩硬山建筑,内部梁架为露明造,从结构形式特点上看应为清代重修。后殿为关帝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与前殿接近,内部因吊有顶棚,梁架部分暂时不能明确辨认,但外檐的构件上看则具有明代特征,大殿的瓦饰更具特色,是蓟县仅存的琉璃瓦顶建筑,虽为硬山顶,却饰以黄琉璃,应为明以前的建筑手法。东西配殿面阔三间、硬山瓦顶、前出廊,与前殿、大殿相围合呈四合院的形式。关帝庙把关于作为主神,并与文庙相对,故又称武庙。他代表着儒家的“忠义”思想。民国间,关羽与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
关帝庙供奉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关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个“忠义”形象,倍受历代统治阶层所推崇。在中国的宗教史上,关羽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唯一的一个在儒、释、道均受欢迎的历史人物,中国的儒家推他为“武圣人”,享受着与孔子同样的祭祀。在佛教中他是伽篮神,道教又把它列为天将,称“关圣帝君”。
公输子庙是专门供奉匠人祖师——鲁班的寺庙,又称鲁班庙。蓟县鲁班庙位于县政府(原县衙)北侧,现存古建筑有山门、正殿、东西配殿,成四合院布局,占地840平方米,他的始建年代据《蓟县志》载“始建于明”。而现存的均为清代建筑。整个寺庙保存完整,据《重修公输子庙碑记》载,鲁班庙的山门、正殿应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的。光绪二年,正在东陵施工的恒和局掌柜步延正率众工匠朝拜鲁班,见“殿宇倾颓,徒有壁立”“神像仅以席蔽”“遂生重修之念”“会同乡绅,钦工各厂,算房、样式房各作,匠役出资共成善举。”“因旧址而新之……并易山门为三间之殿。” 于光绪三年十月竣工。现存的东西配殿从工艺上看应早于正殿和山门,颇具乾隆时期特征。
从现有资料上看,供奉鲁班的习俗且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这类寺庙,但多与炉公、荷叶仙师合祭。山西晋祠内有公输子祠,建于晋祠之一隅,不是单独成庙。因此,目前尚存单独供奉鲁班的寺庙仅此一家。蓟县鲁班庙创建的原因从文字上可考之处不多,但从蓟县的历史与传统上看,这里建有鲁班庙亦非偶然。
按中国尊师敬祖的传统,鲁班作为建筑业的祖师自然成为建筑各作顶礼膜拜的对象,鲁班庙不仅是祭祀之处,也是建筑行会议事之所。
上述三座寺庙至今保留完好,平面布局非常完整,除关帝庙为县旅游局管理使用之外,均已向公众开放。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中华美德传统教育非常重视,蓟县作为天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发挥庙堂的公共教育功能,是文博单位工作的重要指标。据了解,国内有很多地区对文庙极其重视,把文庙作为宣传儒家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地,为本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蓟州文庙应该借鉴外地的经验,恢复祭祀、成人礼、开笔礼等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对提高我县城市文化品味和国民素质大有裨益。
把关帝庙辟为东至四眼井胡同、西至石门坎胡同、南至武定街、北至侯家胡同的新景点。蓟县历来有好武尚勇之风,加上古蓟州历为军事重镇,因此修复关帝庙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同时也为我县青少年诚信、爱国思想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现有资料上看,供奉鲁班的习俗且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这类寺庙,但多与炉公、荷叶仙师合祭。山西晋祠内有公输子祠,建于晋祠之一隅,不是单独成庙。因此,目前尚存单独供奉鲁班的寺庙仅此一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的行会组织均到蓟县鲁班庙进行祭拜活动,海外20余家这样的组织与鲁班庙保持着联系,迄今为止,共接待海外建筑行业的组织达8000余人次。
文庙、关帝庙、鲁班庙在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蓟县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优良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清代蓟县建筑业的辉煌就不会有如此“豪华”的鲁班庙。文庙、关帝庙则代表了古代蓟县的文明与信仰,反映了古代蓟县人民,重视德育,崇尚“忠义诚信”之风。三座庙堂的保护与利用,将大大提高蓟县城区旅游的档次,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深层次的发掘我县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雪松:《蓟县街名小议》,载《蓟县文史资料》,1982年第一期.
[2]仇锡庭等:《蓟县志》,《寺庙》.
[3]仇锡庭等:《蓟县志》,《艺文志》中《重修公输子庙碑记》.
关键词:蓟县;庙堂建筑;公共教育;功能
在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同时城市做为这一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然要营造“衙署齐备,庙堂俱全”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有城池、府衙,仓廒、学宫、书院、馆驿、监狱,还要有佛寺、道观和庙堂的建设。这些设施分布于各个居民区,使城市面貌错落有致,并与道路、水井、牌坊、樵楼等公共设施和城防设施相呼应,形成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而庙堂的建设则有着特殊意义。
明清时期蓟县古城以鼓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各一条主街。《蓟县文史资料》载:“东街因有文昌宫,故名文化街;西街因有关帝庙,故名武定街;南街为市肆,名太平街;北街因有魁星楼,故名拱星街。” 在街区中,分布着文庙、关帝庙、上关庙、下关庙、鲁班庙、药王庙、土地庙、雹神庙、马神庙、财神庙等。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寺庙所剩无几,目前,蓟县城内仅存鲁班庙、文庙、关帝庙三处, 这些建筑在古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它供奉的都是古代先贤与楷模。是中国文化主流,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三处建筑就是蓟县古代政府职能的一个辅助设施,对民众起到了教化和引导作用。同时,也具有公共教育功能。
蓟县文庙,位于县城西北隅,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泮池、登赢桥、棂星门,名宦祠和乡贤祠等建筑。现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故又称孔庙。蓟县的文庙始建于隋:其一隋朝曾下诏“令州县立庙”,蓟县是当时三十六郡之一的渔阳郡,自然应有此设。其二,开科取仕制度自隋唐开始,蓟县做为北方重镇,文人显达多得益于儒学。其三,儒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因此,修文庙也被视为培风脉、纪地灵、壮人文、正风俗的义举。蓟县做为北方重镇,自然要“衙署齐备,庙堂俱全”;兴建文庙,亦属必然。
金天会年间(公元1123—1135年),知州高遽重建大成殿三间和东西庑。金正隆元年(1156年)渔阳知县史享吉对文庙进行了修缮;现存当时的《重修宣圣庙碑记》。明朝时,文庙有大成殿、东西庑、棂星门、戟门、宰牲房、神厨、神库等建筑及设施。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成化十年(1474年),知州汪溥,守备马宣,重建大成殿九间,新塑圣贤遗像。明嘉靖元年(1522年)知州王遂建棂星门。明末文庙毁于兵火。到了清朝,历任知州于际清、胡国佐、董廷恩、余时进、张朝琮、赵锡蒲等屡次重修和增建。重修了大成殿、戟门、棂显门和东、西庑,增建了照壁、泮池、登瀛桥、名宦祠、乡贤祠、启圣祠、节孝祠、尊经阁等建筑。民国期间,又整修大成殿、东西庑和棂星门。棂星门外东、西各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枋两座,跨越庙前通道(今文安街)。
在民国以前,蓟县文庙每年春秋二季,都有祭祀孔子的大型活动,即以文庙为平台,进行公共教育活动。各种礼仪在清道光《蓟州志》和民国《蓟县志》中均有详细记载。至今,在蓟县城中的魁星楼、文昌宫、学宫、书院、考棚、进士牌楼等旧名遗迹及文物建筑,无不反映了古代蓟县人民尊儒奉孔之风尚。
关帝庙位于蓟县城内武定街北侧,据民国《蓟县志》记载:“在古蓟州境内共有六处关帝庙,其中蓟州城就有三座,分别在西北隅、东北隅(称上官庙)、东南隅(称下关庙)各一处。” 城北的府君山上、城东的别山镇、城西的邦均镇也建有关帝庙。目前蓟县城内仅存此一处。关帝庙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建筑,古蓟州城历为军事重镇,因此,蓟县城的关帝庙更具其特殊意义。
蓟县关帝庙的始建年代不详,元、明、清三代均有重修。原有山门、钟鼓楼、前殿、后殿、戏楼、配房、回廊等建筑。现存前殿、大殿和配房,解放后,先后作为粮库、干部家属宿舍和蓟县粮食局,现归县旅游局管理使用。
前殿为面阔三间、前、后出廊的七檩硬山建筑,内部梁架为露明造,从结构形式特点上看应为清代重修。后殿为关帝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与前殿接近,内部因吊有顶棚,梁架部分暂时不能明确辨认,但外檐的构件上看则具有明代特征,大殿的瓦饰更具特色,是蓟县仅存的琉璃瓦顶建筑,虽为硬山顶,却饰以黄琉璃,应为明以前的建筑手法。东西配殿面阔三间、硬山瓦顶、前出廊,与前殿、大殿相围合呈四合院的形式。关帝庙把关于作为主神,并与文庙相对,故又称武庙。他代表着儒家的“忠义”思想。民国间,关羽与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
关帝庙供奉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关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个“忠义”形象,倍受历代统治阶层所推崇。在中国的宗教史上,关羽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唯一的一个在儒、释、道均受欢迎的历史人物,中国的儒家推他为“武圣人”,享受着与孔子同样的祭祀。在佛教中他是伽篮神,道教又把它列为天将,称“关圣帝君”。
公输子庙是专门供奉匠人祖师——鲁班的寺庙,又称鲁班庙。蓟县鲁班庙位于县政府(原县衙)北侧,现存古建筑有山门、正殿、东西配殿,成四合院布局,占地840平方米,他的始建年代据《蓟县志》载“始建于明”。而现存的均为清代建筑。整个寺庙保存完整,据《重修公输子庙碑记》载,鲁班庙的山门、正殿应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的。光绪二年,正在东陵施工的恒和局掌柜步延正率众工匠朝拜鲁班,见“殿宇倾颓,徒有壁立”“神像仅以席蔽”“遂生重修之念”“会同乡绅,钦工各厂,算房、样式房各作,匠役出资共成善举。”“因旧址而新之……并易山门为三间之殿。” 于光绪三年十月竣工。现存的东西配殿从工艺上看应早于正殿和山门,颇具乾隆时期特征。
从现有资料上看,供奉鲁班的习俗且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这类寺庙,但多与炉公、荷叶仙师合祭。山西晋祠内有公输子祠,建于晋祠之一隅,不是单独成庙。因此,目前尚存单独供奉鲁班的寺庙仅此一家。蓟县鲁班庙创建的原因从文字上可考之处不多,但从蓟县的历史与传统上看,这里建有鲁班庙亦非偶然。
按中国尊师敬祖的传统,鲁班作为建筑业的祖师自然成为建筑各作顶礼膜拜的对象,鲁班庙不仅是祭祀之处,也是建筑行会议事之所。
上述三座寺庙至今保留完好,平面布局非常完整,除关帝庙为县旅游局管理使用之外,均已向公众开放。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中华美德传统教育非常重视,蓟县作为天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发挥庙堂的公共教育功能,是文博单位工作的重要指标。据了解,国内有很多地区对文庙极其重视,把文庙作为宣传儒家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地,为本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蓟州文庙应该借鉴外地的经验,恢复祭祀、成人礼、开笔礼等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对提高我县城市文化品味和国民素质大有裨益。
把关帝庙辟为东至四眼井胡同、西至石门坎胡同、南至武定街、北至侯家胡同的新景点。蓟县历来有好武尚勇之风,加上古蓟州历为军事重镇,因此修复关帝庙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同时也为我县青少年诚信、爱国思想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现有资料上看,供奉鲁班的习俗且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这类寺庙,但多与炉公、荷叶仙师合祭。山西晋祠内有公输子祠,建于晋祠之一隅,不是单独成庙。因此,目前尚存单独供奉鲁班的寺庙仅此一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的行会组织均到蓟县鲁班庙进行祭拜活动,海外20余家这样的组织与鲁班庙保持着联系,迄今为止,共接待海外建筑行业的组织达8000余人次。
文庙、关帝庙、鲁班庙在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蓟县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优良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清代蓟县建筑业的辉煌就不会有如此“豪华”的鲁班庙。文庙、关帝庙则代表了古代蓟县的文明与信仰,反映了古代蓟县人民,重视德育,崇尚“忠义诚信”之风。三座庙堂的保护与利用,将大大提高蓟县城区旅游的档次,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深层次的发掘我县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雪松:《蓟县街名小议》,载《蓟县文史资料》,1982年第一期.
[2]仇锡庭等:《蓟县志》,《寺庙》.
[3]仇锡庭等:《蓟县志》,《艺文志》中《重修公输子庙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