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的眼光来做组织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im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旧的组织架构中,个人服务于组织,新一轮组织改革,组织服务于个人。
  在讨论互联网时代组织架构话题之前,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互联网创业会这么火?实际上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做土匪、成英雄的机会。所以,讲组织进化,必须将组织置入中国的商业历史、商业环境。因为中国的商业没有历史,管理没有历史,商业环境是土匪、英雄以及大量的炮灰堆砌起来的虚假繁荣,所以我们无法套用西方的任何组织理论和模型。
  德鲁克的计划、组织、控制、执行的管理体系,在中国真正践行的企业不多。土匪、英雄是中国式组织与个人的主流形态。
  海尔近年提出“三无”理念:管理无领导、企业无边界、供应链无尺度。海尔每个人都有一张英文名片,名片上职位是interface。这个词语我把它理解为“界面”。界面意味着什么呢?过去意味着你把下面的人管好就行,如果你是区域经理,把区域市场管好就可以。但是界面是要承担资源流动的责任。就是你要把外面最好的资源流动进来,把里面最好的资源激活起来,这才叫作界面。
  张瑞敏对于组织与管理的贡献,就在于他以历史的眼光来做组织,搞管理。所以我们看海尔的组织变革,看海尔转型小微、创新小微的变革,其实都是围绕着“组织与个人”这个命题而变革。在当下,我们无法改变缺乏历史、缺乏积淀的中国企业管理文化与惯性。因此,组织与个体其实需要围绕着土匪、英雄或者一堆臭皮匠来重构关系。
  如果企业拥有的是土匪式个体,那么组织形式就必须学习梁山聚义或者座山雕的模式;如果企业用的是英雄式个体,那么就要打英雄牌。
  组织变化,导致的管控模式变化,流程与规程的变化,以及同事关系的变化,成为当下的主流。如果企业家无法敏锐地感知、洞察这一点,就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急剧变化的产业和市场。
  在旧的组织架构中,个人服务于组织。而新一轮组织改革,应改为组织服务于个人。以个人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有利于个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至少不会让个人成为旧组织中的复写纸,而是新组织中的复印机或微型反馈系统。
  德鲁克强调:“个人发展得越好,组织也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反之亦然。”可见,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是互利互惠、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互联网时代,组织与个体的关系重构,可能是企业成长的核心命题。
  组织重构,一定要在旧的躯体上进行,甚至另起炉灶再造一个新组织。
  一是进行关系改造,组织服务于个体;
  二是进行权力改造,组织权小,个体自主权大;
  三是进行利益改造,组织利小,个体利大。
  同时,组织重构的核心,我认为不仅仅是激活,激活只是表面工作,更多的需要解放——从组织形式、组织职能上释放个体的创造力、生产力。(作者为鲜誉海洋科技公司董事长)
其他文献
春日的一个夜晚,看吴冠中的画,是一组关于树的。黑瓦白墙的屋舍,房前房后种有树,几抹乱红,繁花点点。抑或是低矮的院墙外,种有数行青竹,竹高而直,青碧喜人。到处充盈着绿意,那一汪汪绿,似是要从树干上枝叶间流淌出来。淌入眼里,淌到心里,淌进乡人的酣梦里。村外一条清碧明澈的小河,终年潺潺流淌,环绕护佑着宁谧的村庄。  这般水墨浸染的村庄,曾浮现在我的梦中。在一棵树的召引下,沿着一缕花香,我又回到故乡。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