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的“结”与“解”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所以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可能需要经历N次的“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对一堂课的目标、重难点、过程、方法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其中教师对学生的选择和调整也十分重视,因为这个“无懈可击”的表演还需靠学生的极力配合才行,因此对学生的选择就显的尤为的重要,往往很多的公开课老师都选择一些班级中相对较好的学生参与,而将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回答问题不踊跃、性格沉默内向的学生排斥在外,力求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
  由于公开课对于学生的人数和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这就必然造成了公开课需“选兵”的这一不良习惯。教师选走了好学生,对没有被选上,“遗弃”的那些学生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呢!这对他们内心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呢!这可能教师在开课“选兵”的过程中所不曾考虑的,或者说是考虑过,但无能为力的!这样的“选兵”不仅对弱者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哪怕是被教师“选上”的学生,依然存在隐患,让他们参与一种集体性、公开性的“演戏”,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影响,这会在无形之间让他们形成一种“作假”意识,因为这是老师在无形之间传授给他们的。如何解开公开课教学中的这个“结”,让教育变得更公平、更纯洁呢!思考许久,形成下面三个“解”。
  1 开课“选兵”、搭配得当
  对于公开课的“选兵”,我们可能一时还是难以改变,但是我们教师在选择学生的过程中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学生的选择要强弱搭配,均等参与,避免给学生的内心造成伤害,让他们越发自卑,如果他们在被排斥的情况下出现了自卑,没信心等想法,那么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多么的危险,可能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盲目的作判断和随意的作选择,而是要通过轮流交换,强弱搭配的形式让他们都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得到快乐成长。
  2 技能学习、全面铺开
  公开课教学的内容往往是老师精心挑选,细心准备的内容,学生一般在几轮课后都能够扎实的掌握,那么对于一些在本次开课没有轮到的学生来说就少学了内容,在学习的量上出现了不公平的问题,那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能做的还是要让给予公开课外的学生公平的学习机会,同样的教学内容还是要教给他们,唯一区别不同的就是教学环境不一样罢了,但是学生还是有收获,教师公平的实施了教学。
  3 公开课随堂化、随堂课公开化
  上的好课的老师不一定开的好课,同样开的好课的老师也不一定上的好课,因为个体之间的优势和特点不一样,那么这两者之间如何去平衡、如何去拿捏呢?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一般教师的发展之路是从基础性的上课开始,只有学会的上课才能谈开课,但是不管开课如何的成功与漂亮,最后还是为上课所服务,最终还需回到上课这一原点上来,所以从上课到开课再到上课,这是一个轮回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最终成为一名公开课随堂化的优秀教师,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的公开课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曾经有一位名人对公开课作了这样一番评价:“造就了一批名师,耽误了一批学生”,这句话的提出发人深思,我也在不断的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自己的公开课该,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希望不是耽误,而是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携起手来,一起朝着发展型的公开课前进吧!
其他文献
当今学校,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精彩。  1 吸引学生,导入课题  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
期刊
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从“神学”到“人学”的转折。称为“文艺复兴”,并不是远古文化的复制,而是在原有经典思想和哲学理念下的一种创新,一场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革命。中国今天正在进行着教育改革也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文化革命。这种大潮来势汹涌铺天盖地,网尽了所有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课程改革,怎样真正认识并实践新课程的改革呢?这些问题我们都在问询,都在探讨,但褒贬不一。置于期间的教师们
期刊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我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学习、领会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很有实效。  1 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  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对立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同时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
期刊
1 对高中生物实验技能基本要求的正确认识  1.1 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如熟练使用显微镜,特别是高倍镜观察生物的行为和亚显微观结构;熟练地使用生理仪器进行实验等。  1.2 收集、培养和处理观察实验材料的技能。能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药品和用具,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能熟练地制作装片和徒手切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等;安装实验装置;以及对观察实验材料进行处理,以便进行实验和观察等。  1.3
期刊
当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热点与焦点所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儿童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如“以疑导学”教学模式,“自读——积累”教学模式,“熟读精思”教学模式,“漫谈式”教学模式……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模式都是富有改革精神的老师们多年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结晶。这些教学模式在
期刊
【摘 要】 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在英语上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到运用,除了受到教师方法的影响外,学生本身各方面的情况也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要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优化课堂教学。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如何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优化 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新一
期刊
【摘 要】 思品课程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它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  【关键词】 品德 生活 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课程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
期刊
【摘 要】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智能化、多功能优势,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充分地调动了人体各种感觉器官,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本文介绍了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及需注意的关键问题,说明通过巧妙的应用多媒体辅助化学传统教育,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化
期刊
语文跨学科迁移,向课外拓展延伸是学科的本质属性。基于语文工具性和基础学科的特点,它必须为其他学科服务,必须为社会服务。所以,语文课程向其它学科迁移,向课外延伸,是语文学科自身的本质属性。  语文学习不是孤立的,和其他学科、和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从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各种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新区村组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自然景区,从人物对话到乡间方言俗语,从五彩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