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致脑疝早期,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20例患者均经脑CT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均给予甘露醇及速尿脱水。出现患侧瞳孔扩大,加大脱水剂,效果不好,其中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14例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6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保守治疗14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死亡10例,死于脑疝7例,左心衰2例,肾衰1例。手术组全部存活,保守治疗组死亡率达71.4%。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致脑疝早期,行去骨瓣减压术能明显改善愈后,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疝 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是由于脑主干动脉发生闭塞而未能获得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所引起的脑组织广泛坏死、软化,梗死灶大于一侧大脑半球2/3体积。我科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发生脑疝的大面积脑梗死20例,行去骨瓣减压或保守治疗,疗效有很大差别。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发生脑疝的大面积脑梗死20例,且均经脑CT证实。男11例,女9例,年龄39~81岁,平均62.5±10.3岁。既往有风心病、房颤2例;冠心病8例,其中伴房颤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2例。
起病形式:急性起病18例,于活动中起病8例,安静状态下起病10例;缓慢发病2例,症状于48小时后达高峰。
临床症状与体征:偏身运动、感觉障碍20例(100%),运动性失语5例(25%),抽风2例(10%),双眼同向凝视14例(70%),病理征阳性20例(100%)。住院期间2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睡7例,浅昏迷6例,深昏迷7例,20例患者患侧瞳孔均有先缩小后扩大的過程(100%)。
辅助检查:①头颅CT:于病后1~3天行脑CT检查,单侧梗死19例(95%),额、颞、顶叶梗死14例,其中合并基底节梗死4例,合并侧脑室旁梗死3例,合并基底节、侧脑室旁梗死2例;颞、顶叶梗死5例,合并基底节区梗死2例;双侧梗死1例,左侧额、颞、顶叶及基底节梗死合并右额叶梗死。其中15例患者头颅CT示侧脑室受压、中线移位。②心电图:心肌供血不足14例,其中伴房颤4例,陈旧性下壁心梗1例。血酯增高10例(50%),血糖增高8例(40%)。血尿素氮、肌酐增高9例(45%)。
治疗及预后:20例患者急性期均予脱水及对症、支持治疗,脱水剂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滴,4天;联合应用速尿20mg静注,每日2次,4天。当出现患侧瞳孔扩大,加大脱水剂,瞳孔不能回缩至正常或回缩后再次扩大,即行去骨瓣减压术,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14例行保守治疗。脑水肿减轻后,脱水剂逐渐减量,脱水治疗2周左右。2周后应用扩容、扩血管及脑细胞复活剂。
结 果
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1],手术治疗6例均存活,其中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保守治疗14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死亡10例,死于脑疝7例,急性左心衰2例,急性肾衰1例。
讨 论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大面积脑梗死以颈内动脉系统闭塞为主,尤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为常见。本组20例患者均属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资料表明:脑梗死后脑组织缺血缺氧,首先导致细胞毒性脑水肿,进一步出现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在发病6小时就开始出现,3~4天达高峰,1~2周后逐渐消退[2]。一侧大脑半球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后,因严重的脑水肿,使脑组织向对侧挤压,靠近中线的颞叶钩回或海马回经天幕裂孔疝出,形成开幕裂疝,首先压迫动眼神经而出现瞳孔变化,进一步压迫脑干,致呼吸、循环衰竭,成为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死因。
救治大面积脑梗死必须行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发生。常用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此药可增加血-脑渗透压梯度,使组织中的水分回流入血管并经肾脏排出,以起到迅速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且有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此临床广泛应用,但可加重心脏负荷、损害肾脏,易致心、肾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速尿脱水,虽减轻心脏负担,但又进一步加重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对发生脑疝的大面积脑梗死来说,仅依靠加大脱水剂来减轻脑水肿,因脱水有限,且受脱水剂致严重并发症的制约,效果并不理想。在脱水的基础上应用去骨瓣减压术,可给肿胀的脑组织缓冲的余地,从而降低颅内压,阻止脑疝的发生和发展。
大面积梗死因脑疝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新近报道认为接近50%[3]。本组资料死亡率为50%。行手术治疗6例全部存活,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保守治疗14例,死亡率高达71.4%,其中死于脑疝占70%,进步3例,无变化1例。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手术不仅能挽救生命,提高生存率,且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术的效果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适应证的掌握有密切关系,我们总结了手术指征:①病情渐加重;②脑疝早期,患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存在;③没有脑干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手术适应证:①年龄≤70岁;②无严重的心肺肾等疾患;③生命体征平稳,能耐受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执笔.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699问.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63.
3 Michacl Diringer.恶化型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的处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1):1.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疝 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是由于脑主干动脉发生闭塞而未能获得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所引起的脑组织广泛坏死、软化,梗死灶大于一侧大脑半球2/3体积。我科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发生脑疝的大面积脑梗死20例,行去骨瓣减压或保守治疗,疗效有很大差别。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发生脑疝的大面积脑梗死20例,且均经脑CT证实。男11例,女9例,年龄39~81岁,平均62.5±10.3岁。既往有风心病、房颤2例;冠心病8例,其中伴房颤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2例。
起病形式:急性起病18例,于活动中起病8例,安静状态下起病10例;缓慢发病2例,症状于48小时后达高峰。
临床症状与体征:偏身运动、感觉障碍20例(100%),运动性失语5例(25%),抽风2例(10%),双眼同向凝视14例(70%),病理征阳性20例(100%)。住院期间2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睡7例,浅昏迷6例,深昏迷7例,20例患者患侧瞳孔均有先缩小后扩大的過程(100%)。
辅助检查:①头颅CT:于病后1~3天行脑CT检查,单侧梗死19例(95%),额、颞、顶叶梗死14例,其中合并基底节梗死4例,合并侧脑室旁梗死3例,合并基底节、侧脑室旁梗死2例;颞、顶叶梗死5例,合并基底节区梗死2例;双侧梗死1例,左侧额、颞、顶叶及基底节梗死合并右额叶梗死。其中15例患者头颅CT示侧脑室受压、中线移位。②心电图:心肌供血不足14例,其中伴房颤4例,陈旧性下壁心梗1例。血酯增高10例(50%),血糖增高8例(40%)。血尿素氮、肌酐增高9例(45%)。
治疗及预后:20例患者急性期均予脱水及对症、支持治疗,脱水剂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滴,4天;联合应用速尿20mg静注,每日2次,4天。当出现患侧瞳孔扩大,加大脱水剂,瞳孔不能回缩至正常或回缩后再次扩大,即行去骨瓣减压术,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14例行保守治疗。脑水肿减轻后,脱水剂逐渐减量,脱水治疗2周左右。2周后应用扩容、扩血管及脑细胞复活剂。
结 果
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1],手术治疗6例均存活,其中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保守治疗14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死亡10例,死于脑疝7例,急性左心衰2例,急性肾衰1例。
讨 论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大面积脑梗死以颈内动脉系统闭塞为主,尤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为常见。本组20例患者均属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资料表明:脑梗死后脑组织缺血缺氧,首先导致细胞毒性脑水肿,进一步出现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在发病6小时就开始出现,3~4天达高峰,1~2周后逐渐消退[2]。一侧大脑半球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后,因严重的脑水肿,使脑组织向对侧挤压,靠近中线的颞叶钩回或海马回经天幕裂孔疝出,形成开幕裂疝,首先压迫动眼神经而出现瞳孔变化,进一步压迫脑干,致呼吸、循环衰竭,成为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死因。
救治大面积脑梗死必须行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发生。常用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此药可增加血-脑渗透压梯度,使组织中的水分回流入血管并经肾脏排出,以起到迅速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且有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此临床广泛应用,但可加重心脏负荷、损害肾脏,易致心、肾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速尿脱水,虽减轻心脏负担,但又进一步加重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对发生脑疝的大面积脑梗死来说,仅依靠加大脱水剂来减轻脑水肿,因脱水有限,且受脱水剂致严重并发症的制约,效果并不理想。在脱水的基础上应用去骨瓣减压术,可给肿胀的脑组织缓冲的余地,从而降低颅内压,阻止脑疝的发生和发展。
大面积梗死因脑疝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新近报道认为接近50%[3]。本组资料死亡率为50%。行手术治疗6例全部存活,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保守治疗14例,死亡率高达71.4%,其中死于脑疝占70%,进步3例,无变化1例。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手术不仅能挽救生命,提高生存率,且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术的效果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适应证的掌握有密切关系,我们总结了手术指征:①病情渐加重;②脑疝早期,患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存在;③没有脑干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手术适应证:①年龄≤70岁;②无严重的心肺肾等疾患;③生命体征平稳,能耐受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执笔.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699问.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63.
3 Michacl Diringer.恶化型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的处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