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分析了小学高年级作文内容陈旧,缺少真情实感,记流水账,不会运用课文中学过的字词,笔者通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教学,指导学生跟着课文学作文,拓宽学习写作渠道,增加写作实践机会,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以提高。介绍了如何跟着课文学构思选材,学遣词造句,学谋篇布局,学拟题,学修改润色,学续写的方法。
【关键词】课文学作文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的现状
现在有的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内容陈旧,缺少真情实感。有些学生完全是为了凑字数,废话连篇,到头来就是没一件写清楚的。不仅层次不分,叙述上也是平铺直叙,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没能细致描写,都是记流水帐式的。小学高年级好多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不知如何下笔,看看这个瞧瞧那个,总是进入不了写作状态中,快交作文时胡乱写几句,分段自然,语句通顺,但内容少,中心不明确。有些学生的作文里方言连篇,连学过的课文里的字词语都不多用,更别说四字成语了,读完习作也不明白要说什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是值得高年级语文老师思考的。
二.课本是写作的“聚宝盆”
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所以作文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经过长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你将发现,语文书中所选篇目都来源各种书籍中的名篇。通过语文教材的教学,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跟着课文学作文,拓宽学习写作渠道,增加写作实践机会,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同学们就可以举一反三,练成写作文的熟练技巧。”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本上的每篇课文,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就可以快速地提升作文水平。教材始终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课文是语文学习最生动的例子。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课本是写作的“聚宝盆”。
三.跟着课文学作文,拓宽写作渠道
(一)跟着课文学构思选材
构思选材是写好习作的前提。从课文中寻找作文构思的方法,不失为一条快捷有效途径。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又可用于不同类型的作文。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要结合课文特点,挖掘这篇课文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着课文的结构方法学写作文。
如六年级下册第5课《手指》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就可以拓宽写作范围,结合身边许多普通的食物,选择一个有感触的事物写一写,可以写《五官》,可以写《时针、分针、秒针》,可以写……有的学生仿写《五官》时开头段写道:“在我看来,人的五官并无美丑贵贱之分。他们居于人的头上,享受着至尊之位,控制着四肢的正常工作,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搭配得是那样匀称。”习作中写鼻、耳、口、舌、耳这五官的构思写法,可以借鉴《手指》一文,结尾段有的学生写到:“对于五官,我绝无偏爱,因为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他们中的任何一员,正如《手指》一文所述的那样,五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创造最美好的未来!”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来驾轻就熟,构思、选材就迎刃而解。
又如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民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是一篇难得的写作范文。我指导学生写《闽南的春节》或《家乡的春节》,学生就能学习老舍先生的按时间顺序构思全文,安排材料,详写家乡春节的“除夕围炉”、“正月初二女婿节”、“初九天公生”、“元宵观灯”的节日高潮。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拓展写《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冬至吃汤圆》等家乡节日民风民俗的习作。再如学了《山中访友》,可以让孩子们学写《校中访友》。
课文是例子,指导学生写作应借鉴课文,从课文中悟出写作的构思选材,临摹借鉴,强化自己习作的特色,进行写作实践。
(二)跟着课文学遣词造句
每篇课文都有许多特殊而优美的句子,通过学习和模仿,使之恰当地出现在自己的作文中,那么你的作文中很快就会产生许多“美句佳段”。
如:我们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匆匆》这篇课文,会发现课文中有这样的优美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这个句子的基本句式是“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是个排比句。嘿,这么优美的句子,快快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吧!有的学生写道:“悲伤的时候,日子从眼泪中过去;快乐的时候,日子从年华里过去;幸福的时候,日子从岁月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里过去;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滑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过;游戏的时候,日子从脚下跳过……”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让孩子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又如诗人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一诗,整首诗格调明朗开阔,富有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十行排比诗句联翩而下,有力地传达了热烈丰富的内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可喜。可以让学生仿写第二、三节。“去大海游泳,去划船,去外地旅游,去图书馆,去美术馆参观各种展览,去公园,去看植物展览,去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去夏令营游玩,去冒险,去风景秀丽的郊外登山。去迎接重重考验,去在失败中睁大你的双眼,去以自己的经验触动别人的经验,去以心发现火焰。”这样遣词造句富有魅力,富有诗意,何乐而不为?
(三)跟着课文学谋篇布局
此外,课本中的作品经过历史的筛选,许多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而布局谋篇是写好作品的基础。
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我在总结课文写法的基础上,让仿写课文,进行小练笔。有的学生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的写“知识来源于实践”,有的写“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借鉴了课文总分总、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的方法,写作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四)跟着课文学拟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扇心灵的窗户,我们往往能了解文章的灵魂。好的标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新颖、准确、醒目、精炼。我们的课文所选的大多都是名家名篇,在拟题方面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的。
1.学习课文概括文章主题法拟题
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走遍天下书为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用心灵去倾听》、《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拟题,一目了然,能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运用概括文章主题法拟题,既增加文采,又精辟干练。
2.学习课文象征法拟题
如《冬阳·童年·骆驼队》、《彩色的翅膀》、《草虫的村落》、《金色的鱼钩》,这样拟出来的题目既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又使文章的题目显得含蓄有味。《冬阳·童年·骆驼队》巧用标点,新颖夺目,题目仅有寥寥几个字,标点能使题目产生一个隔断,这个隔断就留给读者一个停顿,一个阅读的停顿,一个思考的停顿,一次融进阅读的停顿。
3.学习课文比喻法拟题
如《我的“长生果”》《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比喻法就是采用比喻的方法,用常见的事物作比,把题目拟得通俗易懂,有化难为易的功能。常用于题目的修辞除比喻外,还有反复、拟人、对偶、排比、设问,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学学、用用。
4.学习课文对比法拟题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鲜明对比,很能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去读。
题目中逗号停顿,冒号提示,破折号解释说明,省略号表示出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号赋予词语特殊含义,综合使用的效果也往往兼具其美。标点虽小,巧用出新意。
写作是一个学习借鉴、模仿创造的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至为重要,只有这样理性地对待写作,才能真正找到拓宽写作渠道,提高写作水平的门径,才能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启发和顿悟,进而在写作时能有灵光不断四射。
(五)跟着课文学修改润色
新课标要求小学第三学段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作文不厌百回改,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让孩子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为自己的习作润色,是增加写作实践机会最好的方法。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写《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贾岛的“推敲”的故事也传为佳话。从古人字斟句酌的故事中,让孩子们悟出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又如,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课后还附上了修改文章的符号及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给标准的修改作文的符号,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要求学生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增加写作实践机会。
(六)跟着课文学续写
认真阅读好教材,充分运用好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可以课文内容为出发点,进行扩展、补白、改写、续写后,写出既与原作有关,但又不同于原作的新片段或新篇章。
如:六年级下册的《凡卡》一文以梦结尾,含义深刻,这里可以拓展,让学生合理想象,“凡卡睡醒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直接针对他的美梦的,通过凡卡美梦的破碎,进一步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这是续写的练习,也为学生表达对凡卡命运的关注、表达对凡卡的同情,提供了一个平台。
又如六年级上册的《穷人》一文以“桑娜拉开了帐子”结束了课文,这里可以让学生续写,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自己的孩子解释?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么样?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再如五年级下册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结尾处写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里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父与子重逢后的情景,获救的十三个孩子的父母如何说的,消防队长、警察又是如何说的,让孩子们续写。
这样的续写课文可拓宽学生写作素材的视野,解决学生无素材进行写作练习的困难;更可培养和强化学生盘活经验、重组资源、换向思考、巧取妙用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感受能力。
总之,以抓住课文认真研读,仔细品味,拓宽写作渠道,一定会增加孩子的写作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页。
[2]本文所引用的教材均出之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
[3]“除夕围炉”、“正月初二女婿节”、“初九天公生”、“元宵观灯”,均属闽南地方节日。“除夕围炉”,即大年的最后一天吃团圆饭。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第6页。
【关键词】课文学作文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的现状
现在有的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内容陈旧,缺少真情实感。有些学生完全是为了凑字数,废话连篇,到头来就是没一件写清楚的。不仅层次不分,叙述上也是平铺直叙,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没能细致描写,都是记流水帐式的。小学高年级好多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不知如何下笔,看看这个瞧瞧那个,总是进入不了写作状态中,快交作文时胡乱写几句,分段自然,语句通顺,但内容少,中心不明确。有些学生的作文里方言连篇,连学过的课文里的字词语都不多用,更别说四字成语了,读完习作也不明白要说什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是值得高年级语文老师思考的。
二.课本是写作的“聚宝盆”
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所以作文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经过长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你将发现,语文书中所选篇目都来源各种书籍中的名篇。通过语文教材的教学,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跟着课文学作文,拓宽学习写作渠道,增加写作实践机会,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同学们就可以举一反三,练成写作文的熟练技巧。”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本上的每篇课文,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就可以快速地提升作文水平。教材始终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课文是语文学习最生动的例子。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课本是写作的“聚宝盆”。
三.跟着课文学作文,拓宽写作渠道
(一)跟着课文学构思选材
构思选材是写好习作的前提。从课文中寻找作文构思的方法,不失为一条快捷有效途径。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又可用于不同类型的作文。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要结合课文特点,挖掘这篇课文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着课文的结构方法学写作文。
如六年级下册第5课《手指》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就可以拓宽写作范围,结合身边许多普通的食物,选择一个有感触的事物写一写,可以写《五官》,可以写《时针、分针、秒针》,可以写……有的学生仿写《五官》时开头段写道:“在我看来,人的五官并无美丑贵贱之分。他们居于人的头上,享受着至尊之位,控制着四肢的正常工作,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搭配得是那样匀称。”习作中写鼻、耳、口、舌、耳这五官的构思写法,可以借鉴《手指》一文,结尾段有的学生写到:“对于五官,我绝无偏爱,因为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他们中的任何一员,正如《手指》一文所述的那样,五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创造最美好的未来!”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来驾轻就熟,构思、选材就迎刃而解。
又如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民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是一篇难得的写作范文。我指导学生写《闽南的春节》或《家乡的春节》,学生就能学习老舍先生的按时间顺序构思全文,安排材料,详写家乡春节的“除夕围炉”、“正月初二女婿节”、“初九天公生”、“元宵观灯”的节日高潮。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拓展写《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冬至吃汤圆》等家乡节日民风民俗的习作。再如学了《山中访友》,可以让孩子们学写《校中访友》。
课文是例子,指导学生写作应借鉴课文,从课文中悟出写作的构思选材,临摹借鉴,强化自己习作的特色,进行写作实践。
(二)跟着课文学遣词造句
每篇课文都有许多特殊而优美的句子,通过学习和模仿,使之恰当地出现在自己的作文中,那么你的作文中很快就会产生许多“美句佳段”。
如:我们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匆匆》这篇课文,会发现课文中有这样的优美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这个句子的基本句式是“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是个排比句。嘿,这么优美的句子,快快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吧!有的学生写道:“悲伤的时候,日子从眼泪中过去;快乐的时候,日子从年华里过去;幸福的时候,日子从岁月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里过去;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滑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过;游戏的时候,日子从脚下跳过……”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让孩子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又如诗人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一诗,整首诗格调明朗开阔,富有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十行排比诗句联翩而下,有力地传达了热烈丰富的内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可喜。可以让学生仿写第二、三节。“去大海游泳,去划船,去外地旅游,去图书馆,去美术馆参观各种展览,去公园,去看植物展览,去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去夏令营游玩,去冒险,去风景秀丽的郊外登山。去迎接重重考验,去在失败中睁大你的双眼,去以自己的经验触动别人的经验,去以心发现火焰。”这样遣词造句富有魅力,富有诗意,何乐而不为?
(三)跟着课文学谋篇布局
此外,课本中的作品经过历史的筛选,许多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而布局谋篇是写好作品的基础。
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我在总结课文写法的基础上,让仿写课文,进行小练笔。有的学生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的写“知识来源于实践”,有的写“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借鉴了课文总分总、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的方法,写作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四)跟着课文学拟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扇心灵的窗户,我们往往能了解文章的灵魂。好的标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新颖、准确、醒目、精炼。我们的课文所选的大多都是名家名篇,在拟题方面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的。
1.学习课文概括文章主题法拟题
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走遍天下书为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用心灵去倾听》、《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拟题,一目了然,能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运用概括文章主题法拟题,既增加文采,又精辟干练。
2.学习课文象征法拟题
如《冬阳·童年·骆驼队》、《彩色的翅膀》、《草虫的村落》、《金色的鱼钩》,这样拟出来的题目既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又使文章的题目显得含蓄有味。《冬阳·童年·骆驼队》巧用标点,新颖夺目,题目仅有寥寥几个字,标点能使题目产生一个隔断,这个隔断就留给读者一个停顿,一个阅读的停顿,一个思考的停顿,一次融进阅读的停顿。
3.学习课文比喻法拟题
如《我的“长生果”》《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比喻法就是采用比喻的方法,用常见的事物作比,把题目拟得通俗易懂,有化难为易的功能。常用于题目的修辞除比喻外,还有反复、拟人、对偶、排比、设问,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学学、用用。
4.学习课文对比法拟题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鲜明对比,很能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去读。
题目中逗号停顿,冒号提示,破折号解释说明,省略号表示出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号赋予词语特殊含义,综合使用的效果也往往兼具其美。标点虽小,巧用出新意。
写作是一个学习借鉴、模仿创造的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至为重要,只有这样理性地对待写作,才能真正找到拓宽写作渠道,提高写作水平的门径,才能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启发和顿悟,进而在写作时能有灵光不断四射。
(五)跟着课文学修改润色
新课标要求小学第三学段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作文不厌百回改,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让孩子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为自己的习作润色,是增加写作实践机会最好的方法。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写《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贾岛的“推敲”的故事也传为佳话。从古人字斟句酌的故事中,让孩子们悟出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又如,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课后还附上了修改文章的符号及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给标准的修改作文的符号,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要求学生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增加写作实践机会。
(六)跟着课文学续写
认真阅读好教材,充分运用好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可以课文内容为出发点,进行扩展、补白、改写、续写后,写出既与原作有关,但又不同于原作的新片段或新篇章。
如:六年级下册的《凡卡》一文以梦结尾,含义深刻,这里可以拓展,让学生合理想象,“凡卡睡醒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直接针对他的美梦的,通过凡卡美梦的破碎,进一步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这是续写的练习,也为学生表达对凡卡命运的关注、表达对凡卡的同情,提供了一个平台。
又如六年级上册的《穷人》一文以“桑娜拉开了帐子”结束了课文,这里可以让学生续写,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自己的孩子解释?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么样?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再如五年级下册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结尾处写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里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父与子重逢后的情景,获救的十三个孩子的父母如何说的,消防队长、警察又是如何说的,让孩子们续写。
这样的续写课文可拓宽学生写作素材的视野,解决学生无素材进行写作练习的困难;更可培养和强化学生盘活经验、重组资源、换向思考、巧取妙用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感受能力。
总之,以抓住课文认真研读,仔细品味,拓宽写作渠道,一定会增加孩子的写作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页。
[2]本文所引用的教材均出之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
[3]“除夕围炉”、“正月初二女婿节”、“初九天公生”、“元宵观灯”,均属闽南地方节日。“除夕围炉”,即大年的最后一天吃团圆饭。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