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76-01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课程内容已经全部学完。古代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有巩固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在风起云涌的教学改革浪潮中,教师如何探索高中政治复习的有效性,提供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新式”冷饭”,换起学生的“味觉”?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心得:
一、根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抛弃“满堂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生成
在传统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围绕教材转,教材是“准绳”, “紧扣教材”,“落实教材”,牢牢掌握教材,学生记了,背了,算是最高境界。新课程标准强调情境认知,但是许多老师认为情境式教学主要适用于新课内容的教学,高三复习课堂知识点多,容量大,情境式教学占用大量时间,因而在政治复习课中往往开门见山,直呼主题。我认为在高三复习课中可以巧妙采用情境式教学,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结合高考要求,采集一些国际国内热点和重要时政为情境。这不仅引导学生高度关注重要时政,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做到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结合。当然仅预设情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情境下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新课程提出课程要求不是全部,“生活世界”也是课程的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抛弃“满堂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也即情境)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二、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游戏,抛弃“一言堂”,更新教学理念,实现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学生到高三基本知识已经学习完毕,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探究,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比如政治课中“综合探究课”的复习。由于高三复习课知识容量大,许多教师往往先入为主,情不自禁滔滔不绝,过度发挥主导作用,满堂灌、一言堂,从头讲到尾的现象比较多,让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就小了,然不知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所以高三复习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老师要我学,转变成学生自己要学,主动会,会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复习,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搜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框架。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学生的理论功底、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问题难免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在这时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积极思维,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而能实现夯实基础知识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充分发挥多媒体在高中政治复习课中的作用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视觉听觉学习疲劳,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借助多媒体以声、形、色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能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政治课的热情与参与度。同时,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把相关知识设计成表格、网络图、结构图等形式的投影片,把大量的信息在简短有效的时间内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例如在讲我国的投资理财的方式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把“储蓄、股票、债券,三种债券,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点(收益性、流通性、安全性等)显示出来,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
四、训练要针对有效,精讲精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习的自觉与自信
必要适度的解题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技能。纵观历年高考要求,掌握节本知识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新问题的准确分析和解决过程的要求。从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试题看起来简单,答案更是简练的,但隐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答案的背后,思维过程却是错综复杂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平常规范训练,通过选择一些恰当的题目来放大考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考前备战的高三学生来说,应该培养他们解题方法与技巧。然而积累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能力,首先必须要学会审题,尤其是主观题。
解答高考政治论述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到底审什么呢?
1、审“设问” 。弄清答题要求,这是正确回答问题的关键:一是明确知识范围(即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还是文化生活),切忌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二是要明确问题指向(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问原因不答措施,问措施无需讲原因,忌自圆其说;三是要明确设问主体: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政治生活(国家、政党、公民等)2、审“材料”。找出中心思想,这是解题的前提与基础。认真、仔细、全面审读所给材料,要抓住其中心思想,切忌断章取义,从个别词句出发就下结论,以致于下笔千言,谬之万里。 只有准确地审清以上两个方面,才能为解题做好准备,构建完整的答案,提高得分率,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与自信。
总之,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创新,是有效落实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复习,从过去的老师要我学,转变成学生自己要学,主动会、会学。以上仅是本人对高三复习创新方面的一些认识,同时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与学生的合作中争取做到“颗粒归仓”。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课程内容已经全部学完。古代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有巩固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在风起云涌的教学改革浪潮中,教师如何探索高中政治复习的有效性,提供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新式”冷饭”,换起学生的“味觉”?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心得:
一、根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抛弃“满堂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生成
在传统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围绕教材转,教材是“准绳”, “紧扣教材”,“落实教材”,牢牢掌握教材,学生记了,背了,算是最高境界。新课程标准强调情境认知,但是许多老师认为情境式教学主要适用于新课内容的教学,高三复习课堂知识点多,容量大,情境式教学占用大量时间,因而在政治复习课中往往开门见山,直呼主题。我认为在高三复习课中可以巧妙采用情境式教学,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结合高考要求,采集一些国际国内热点和重要时政为情境。这不仅引导学生高度关注重要时政,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做到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结合。当然仅预设情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情境下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新课程提出课程要求不是全部,“生活世界”也是课程的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抛弃“满堂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也即情境)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二、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游戏,抛弃“一言堂”,更新教学理念,实现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学生到高三基本知识已经学习完毕,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探究,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比如政治课中“综合探究课”的复习。由于高三复习课知识容量大,许多教师往往先入为主,情不自禁滔滔不绝,过度发挥主导作用,满堂灌、一言堂,从头讲到尾的现象比较多,让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就小了,然不知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所以高三复习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老师要我学,转变成学生自己要学,主动会,会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复习,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搜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框架。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学生的理论功底、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问题难免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在这时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积极思维,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而能实现夯实基础知识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充分发挥多媒体在高中政治复习课中的作用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视觉听觉学习疲劳,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借助多媒体以声、形、色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能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政治课的热情与参与度。同时,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把相关知识设计成表格、网络图、结构图等形式的投影片,把大量的信息在简短有效的时间内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例如在讲我国的投资理财的方式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把“储蓄、股票、债券,三种债券,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点(收益性、流通性、安全性等)显示出来,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
四、训练要针对有效,精讲精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习的自觉与自信
必要适度的解题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技能。纵观历年高考要求,掌握节本知识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新问题的准确分析和解决过程的要求。从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试题看起来简单,答案更是简练的,但隐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答案的背后,思维过程却是错综复杂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平常规范训练,通过选择一些恰当的题目来放大考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考前备战的高三学生来说,应该培养他们解题方法与技巧。然而积累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能力,首先必须要学会审题,尤其是主观题。
解答高考政治论述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到底审什么呢?
1、审“设问” 。弄清答题要求,这是正确回答问题的关键:一是明确知识范围(即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还是文化生活),切忌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二是要明确问题指向(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问原因不答措施,问措施无需讲原因,忌自圆其说;三是要明确设问主体: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政治生活(国家、政党、公民等)2、审“材料”。找出中心思想,这是解题的前提与基础。认真、仔细、全面审读所给材料,要抓住其中心思想,切忌断章取义,从个别词句出发就下结论,以致于下笔千言,谬之万里。 只有准确地审清以上两个方面,才能为解题做好准备,构建完整的答案,提高得分率,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与自信。
总之,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创新,是有效落实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复习,从过去的老师要我学,转变成学生自己要学,主动会、会学。以上仅是本人对高三复习创新方面的一些认识,同时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与学生的合作中争取做到“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