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都有梦。
我是个农村娃。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学习不算好,成绩也就刚到中游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越来越羡慕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头几年,每到过年放寒假,看见人家能得到奖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得到奖状啊。有了梦想,我就努力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上四年级后,我的成绩已稳居班级前三名了。
升入初中后,看到那些在镇里上班读书的人,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往于“繁华”之间,我就盼望自己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风风光光的城里人。那时升学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书包翻身”的不多,很多读不上书的学生就要回家种地了。当时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不算聪明,但还算刻苦。我就是凭着这股拼劲考上了师范学校。
到了师范学校,我的梦想是学好本领,毕业后做个好老师。师范学校不同于高中,不仅学好文化课重要,参加各种活动也是每个学生提高自己能力的必要途径。师范三年,在学好学校规定的所有课程的情况下,我还积极参加兴趣小组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一番努力,师范毕业时,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保送上大学继续深造。
后来工作了,周围的老师又成了我的学习榜样。我知道学校里有位不到三十岁的优秀老师,每晚都备课学习到很晚,对于明天要上的课,她总是一遍遍琢磨,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她的课在省里获奖了。年近五旬的吕老师每天都早早到校,一边清扫着校园,一边酝酿着灵感。虽然他教的是科学,是别人眼中的“副科”,但每堂课的实验材料,他都准备得好好的,学生们特爱上他的课。
看到这些,我就在想:我的梦是什么?我该走向何方?
十年的沉淀,我有了坚定的答案——做一个穿梭在教育世界的行者。
行者,就是行走者。行走,是要有耐力的。因为儿时读的书少,我越发感到自己的孤陋与浅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的专业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教育教学之路如探桃花源,永远是充满惊喜的,诱惑我向前走。
我开始“恶补”——钻入学校的图书室埋头“争渡”。在这“半亩方塘”中,我无意间寻到了惬意,手捧专著,翻阅杂志,边读,边思,边记,读到精彩处,偶会莞尔,那份真诚,那份平静,那份充实,俨然把自己给淹没了。
我尝试“搅动自己”。我努力回归到“课堂”的深处,寻觅着“语文”的本真,下工夫备课,晚上读教材,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教材梳透为止,直到觉得可以把课上得舒服起来。我还养成了记录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记录日常教学的细节,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悟,记录课堂的日新月异,记录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记录,成了我生活的主元素。
我行走,每到夜晚,妻儿在这边看电视,我则坐在不远的电脑前,一格一格地“爬”,一段一段地“爬”,电视的声音没有拉走我的视觉,妻儿的嬉笑没有搅乱我的思绪。有时一个晚上“爬”出一篇,有时几个晚上“爬”出一篇,就这样“爬”满了一个又一个日月星辰,“爬”出了一篇又一篇铅字妙文。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里”。在同龄的教师中,我显得不太合群,既不会“娱乐”,又不善交际。我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学习、写作。不知多少次,听着子夜的钟声敲响最后一下,我还沉浸在学习思考的兴奋与激动中,不忍睡去。正是这份执着,让我的生活更丰盈起来,使我原先闲逸的日子有了“思考的味道”,茶余饭后,总爱趴在电脑前留下只言片语,体验一吐为快的酣畅,我把它理解为一种“诗意的栖居”。
十年行走,让我戴上了学科带头人的花环,也走上了一所学校副校长的岗位。这些都不重要。来时的路,我永远记着。学好本领,做个好老师,这个梦,不会变。
行者有梦,追梦不止。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我是个农村娃。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学习不算好,成绩也就刚到中游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越来越羡慕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头几年,每到过年放寒假,看见人家能得到奖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得到奖状啊。有了梦想,我就努力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上四年级后,我的成绩已稳居班级前三名了。
升入初中后,看到那些在镇里上班读书的人,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往于“繁华”之间,我就盼望自己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风风光光的城里人。那时升学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书包翻身”的不多,很多读不上书的学生就要回家种地了。当时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不算聪明,但还算刻苦。我就是凭着这股拼劲考上了师范学校。
到了师范学校,我的梦想是学好本领,毕业后做个好老师。师范学校不同于高中,不仅学好文化课重要,参加各种活动也是每个学生提高自己能力的必要途径。师范三年,在学好学校规定的所有课程的情况下,我还积极参加兴趣小组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一番努力,师范毕业时,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保送上大学继续深造。
后来工作了,周围的老师又成了我的学习榜样。我知道学校里有位不到三十岁的优秀老师,每晚都备课学习到很晚,对于明天要上的课,她总是一遍遍琢磨,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她的课在省里获奖了。年近五旬的吕老师每天都早早到校,一边清扫着校园,一边酝酿着灵感。虽然他教的是科学,是别人眼中的“副科”,但每堂课的实验材料,他都准备得好好的,学生们特爱上他的课。
看到这些,我就在想:我的梦是什么?我该走向何方?
十年的沉淀,我有了坚定的答案——做一个穿梭在教育世界的行者。
行者,就是行走者。行走,是要有耐力的。因为儿时读的书少,我越发感到自己的孤陋与浅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的专业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教育教学之路如探桃花源,永远是充满惊喜的,诱惑我向前走。
我开始“恶补”——钻入学校的图书室埋头“争渡”。在这“半亩方塘”中,我无意间寻到了惬意,手捧专著,翻阅杂志,边读,边思,边记,读到精彩处,偶会莞尔,那份真诚,那份平静,那份充实,俨然把自己给淹没了。
我尝试“搅动自己”。我努力回归到“课堂”的深处,寻觅着“语文”的本真,下工夫备课,晚上读教材,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教材梳透为止,直到觉得可以把课上得舒服起来。我还养成了记录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记录日常教学的细节,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悟,记录课堂的日新月异,记录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记录,成了我生活的主元素。
我行走,每到夜晚,妻儿在这边看电视,我则坐在不远的电脑前,一格一格地“爬”,一段一段地“爬”,电视的声音没有拉走我的视觉,妻儿的嬉笑没有搅乱我的思绪。有时一个晚上“爬”出一篇,有时几个晚上“爬”出一篇,就这样“爬”满了一个又一个日月星辰,“爬”出了一篇又一篇铅字妙文。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里”。在同龄的教师中,我显得不太合群,既不会“娱乐”,又不善交际。我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学习、写作。不知多少次,听着子夜的钟声敲响最后一下,我还沉浸在学习思考的兴奋与激动中,不忍睡去。正是这份执着,让我的生活更丰盈起来,使我原先闲逸的日子有了“思考的味道”,茶余饭后,总爱趴在电脑前留下只言片语,体验一吐为快的酣畅,我把它理解为一种“诗意的栖居”。
十年行走,让我戴上了学科带头人的花环,也走上了一所学校副校长的岗位。这些都不重要。来时的路,我永远记着。学好本领,做个好老师,这个梦,不会变。
行者有梦,追梦不止。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