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始终牢记以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并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因此,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如何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出发,对如何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出了几点看法,最后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几种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教育研究者抛砖引玉。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习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40—02
1、引言
随着课改的深入,研究重点已落在教学实施上,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性、探究性、要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的理念,教学行为,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孜孜不倦地钻研,直至成功。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1.1 精心设计地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进入高中阶段,有些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和难懂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地理实验,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相“碰撞”,从而在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成功打开学生的地理兴趣之门。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大气运动中气温对于空气运动的影响”时,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或工具,精心设计地理实验,以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2.1.2 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学习地理并不只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所以,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地理兴趣。
如,教师在讲授“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城市与郊区所存在的“城乡温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思考,找出原因。
2.2 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确立了三维一体的目标,过程和情感态度即为学习习惯的内在本质和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2.1 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①创设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教学殿堂。同时,还要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创设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时不要作太多的铺垫,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
总之,老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他们自己聪明才智的条件,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2.2.2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是学习自主性的体现。通过预习可以发现哪些知识一知半解、哪些概念难以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圈点,这样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地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和学生间的讨论予以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3 指导学生学会课堂小结和章节总结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认识是零散、感性、肤浅的,需要经过提炼升华,才能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这个转变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来实现。做每一个课堂小结,提高其自我归纳能力。
另外,章节知识往往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学习完一节或一章后,要及时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顺概念间的包含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相互关联,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
2.3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庞杂,内容繁多,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达到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所学的知识。
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乌申斯基说:“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比较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程中,需要识别对象的特征,这就要比较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异同,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独有特征、成因、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②指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发展多种思维能力。图表有多种,如统计图表、联系图表、表格。在促进思维发展中各具作用。
③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股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教师花了不少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情景、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进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先解决问题后,教师再做知识归纳总结。改变以往那种“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进行梳理、归纳,逐个解决,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故事中学习地理知识。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3.2 合作互动式课堂教学
合作互动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有充分的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互动探讨式教学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很好的辩证思维教材。在课后练习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从而主动掌握所学知识。
3.3 实践探究式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因此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是利用所学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①基础性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要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挑战性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一种挑战,这个问题决不能是他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是要经过思考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③综合性原则,我们不主张对问题情境做过多的简单化假设,使其远离现实。
3.4 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感知能力,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起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利用动画演示,模拟“热力环流”的运动现象和运动过程,并配以简要的图解,从而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使抽象的地理知识难点得以迎刃而解,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结束语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做好“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究。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把握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大要素关系,使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建立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习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40—02
1、引言
随着课改的深入,研究重点已落在教学实施上,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性、探究性、要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的理念,教学行为,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孜孜不倦地钻研,直至成功。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1.1 精心设计地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进入高中阶段,有些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和难懂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地理实验,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相“碰撞”,从而在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成功打开学生的地理兴趣之门。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大气运动中气温对于空气运动的影响”时,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或工具,精心设计地理实验,以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2.1.2 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学习地理并不只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所以,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地理兴趣。
如,教师在讲授“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城市与郊区所存在的“城乡温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思考,找出原因。
2.2 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确立了三维一体的目标,过程和情感态度即为学习习惯的内在本质和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2.1 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①创设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教学殿堂。同时,还要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创设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时不要作太多的铺垫,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
总之,老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他们自己聪明才智的条件,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2.2.2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是学习自主性的体现。通过预习可以发现哪些知识一知半解、哪些概念难以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圈点,这样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地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和学生间的讨论予以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3 指导学生学会课堂小结和章节总结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认识是零散、感性、肤浅的,需要经过提炼升华,才能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这个转变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来实现。做每一个课堂小结,提高其自我归纳能力。
另外,章节知识往往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学习完一节或一章后,要及时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顺概念间的包含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相互关联,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
2.3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庞杂,内容繁多,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达到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所学的知识。
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乌申斯基说:“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比较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程中,需要识别对象的特征,这就要比较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异同,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独有特征、成因、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②指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发展多种思维能力。图表有多种,如统计图表、联系图表、表格。在促进思维发展中各具作用。
③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股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教师花了不少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情景、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进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先解决问题后,教师再做知识归纳总结。改变以往那种“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进行梳理、归纳,逐个解决,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故事中学习地理知识。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3.2 合作互动式课堂教学
合作互动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有充分的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互动探讨式教学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很好的辩证思维教材。在课后练习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从而主动掌握所学知识。
3.3 实践探究式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因此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是利用所学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①基础性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要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挑战性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一种挑战,这个问题决不能是他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是要经过思考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③综合性原则,我们不主张对问题情境做过多的简单化假设,使其远离现实。
3.4 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感知能力,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起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利用动画演示,模拟“热力环流”的运动现象和运动过程,并配以简要的图解,从而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使抽象的地理知识难点得以迎刃而解,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结束语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做好“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究。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把握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大要素关系,使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建立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