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本来是一门活的艺术,然而客观现实是大多数课堂非常沉闷,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何走出困境呢?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而在现阶段,尤其值得我们探讨的是语文常规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观念,它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既可以在宏观上实践,也可以在微观上实践。语文本身具有模糊性,大到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跨学科专题,小到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一篇课文、一节课、一个教学步骤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果在某一课教学中学生能够由旁观者变为积极参与者,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合作进行探讨,从而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还不是非常生动的课堂,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吗?
我认为在语文常规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八个问题应该引起思考:
(1)学习这一课,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生生之间具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总体设计上应有怎样的构想?
(2)学习这一课,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在哪里?
(3)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是否恰当?
(4)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个性差异?
(5)学习这一课,在哪些地方进行创造性学习?
(6)从教材和时间安排上看,教师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在哪里?
(7)采用什么样的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8)在语言品味和思维感悟上采用什么方法,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很显然,这八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样分列出来,是为了从教学过程,思维程序上提醒自己,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去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我们是普通的教师,如果以研究性学习观念指导常规课堂教学,找准了教学的突破口,一定会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片绿洲。例如,用一节课指导学生写记叙文,要求语言连贯,重视情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讲讲语言连贯的要求和编织情节的方法,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找几篇范文读一读,未必每个学生都爱听,你选择的文章有他读得武侠小说过瘾吗?你觉得语言流畅,怎么引起学生深切的体验呢?有一次我出了这么一道题:“深夜,砰砰砰,有人敲门……”分五个小组,要求学生接着往下写,看哪一组情节编的好,看哪个同学语言写得妙,每人只写一句(署名),后面的同学在前面同学写的基础上往下写,限定时间写完后迅速评比。没想到全班同学像开了锅,前后左右的同学兴奋极了,呐喊声不断,建议声不断。半节课下来,五篇文章迅速完成了。有人写杀人,有人写贩毒,有人写破案,有人写遭遇。有的内容消极,有的思想健康,有的语言跳跃,有的情节发展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评选,同学们在写作体验中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多彩和情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尝到了团结合作的学习乐趣,这不是很成功的学习吗?
多研究一下學生的需要,多研究一下学习方式,准确地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双方进行一种和谐的交流,学生学习语文也就其乐融融了。
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观念,它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既可以在宏观上实践,也可以在微观上实践。语文本身具有模糊性,大到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跨学科专题,小到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一篇课文、一节课、一个教学步骤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果在某一课教学中学生能够由旁观者变为积极参与者,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合作进行探讨,从而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还不是非常生动的课堂,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吗?
我认为在语文常规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八个问题应该引起思考:
(1)学习这一课,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生生之间具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总体设计上应有怎样的构想?
(2)学习这一课,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在哪里?
(3)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是否恰当?
(4)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个性差异?
(5)学习这一课,在哪些地方进行创造性学习?
(6)从教材和时间安排上看,教师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在哪里?
(7)采用什么样的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8)在语言品味和思维感悟上采用什么方法,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很显然,这八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样分列出来,是为了从教学过程,思维程序上提醒自己,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去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我们是普通的教师,如果以研究性学习观念指导常规课堂教学,找准了教学的突破口,一定会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片绿洲。例如,用一节课指导学生写记叙文,要求语言连贯,重视情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讲讲语言连贯的要求和编织情节的方法,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找几篇范文读一读,未必每个学生都爱听,你选择的文章有他读得武侠小说过瘾吗?你觉得语言流畅,怎么引起学生深切的体验呢?有一次我出了这么一道题:“深夜,砰砰砰,有人敲门……”分五个小组,要求学生接着往下写,看哪一组情节编的好,看哪个同学语言写得妙,每人只写一句(署名),后面的同学在前面同学写的基础上往下写,限定时间写完后迅速评比。没想到全班同学像开了锅,前后左右的同学兴奋极了,呐喊声不断,建议声不断。半节课下来,五篇文章迅速完成了。有人写杀人,有人写贩毒,有人写破案,有人写遭遇。有的内容消极,有的思想健康,有的语言跳跃,有的情节发展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评选,同学们在写作体验中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多彩和情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尝到了团结合作的学习乐趣,这不是很成功的学习吗?
多研究一下學生的需要,多研究一下学习方式,准确地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双方进行一种和谐的交流,学生学习语文也就其乐融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