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提高,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由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变。《人身保险》作为金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保险基础知识进行业务实践的能力。但是从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一定要对其进行改革。
  【关键词】《人身保险》 课程教学 改革措施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保险实务(保险理赔)专业教学资源包建设,项目编号:2015JY05。
  【中图分类号】F84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9-01
  一、前言
  因为保险工作具有特殊性的性质,这样就决定了保险公司的大部分岗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的计算机业务管理操作能力、较强的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一定要对《人身保险》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人身保险》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人身保险课程进行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与之相匹配,否则将是空谈。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特色,以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明确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针对性和适用性,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加大课堂实践性教学力度,真正实现由知识型教学向应用型教学转变,形成以应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2.市场需求呼唤着人身保险课程进行改革
  保险行业属于服务业,在保险人才需求市场上,人才需求方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他们在人才招聘时不仅要求应聘人员有专业背景和较高的学历,还要求应聘人员能有相关工作经验,上岗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独当一面。而人才的供给方——各高等院校,由于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输送的专业人才与保险市场的需求不匹配,这就使保险人才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保险公司大量岗位空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同业之间挖墙脚现状严重;另一方面,大量的保险学专业毕业生四处找工作,四处碰壁。出于这种怪象,对高等院校的保险学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人身保险》课程教学存在的缺陷
  1.教学方法单一
  基于大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大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法、课题研究教学法、指导自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担任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某校各种类型的课程运用的最多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一人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人身保险课程也不例外。据了解,某校人身保险任课老师整个课程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法,只有在某些章节穿插着一些案例教学法,有的时候偶尔会运用到一次项目教学法,至于其他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没用过,教学方法单一。
  2.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某校人身保险课程目前在课程安排上是45学时的纯理论教学,没有安排实践学时。众所周知,理论性的东西讲得太多太细,占用大量的课时,而缺乏实践教学,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导致厌学逃课。此外,该课程在考评时,没有实训考核,考试成绩只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甚至有的老师不给平时成绩,只看卷面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性
  人身保险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用性较强,这就要求人身保险专业的老师应是既具有教师资格证,又持有权威性的人身保险从业资格证,既懂保险理论,又精通保险实务,熟练掌握寿险流程并能运用自如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绩效管理促使教师大多忙于学校的绩效考核,一门心思扑在提高学位、发表论文及课题研究上,将教书育人放在了次要地位。从事人身保险教学的老师不要说进寿险公司挂职锻炼,很多老师根本就没去过寿险公司,搞不懂人身险业务操作流程,只能照本宣科,教出的学生难免与寿险市场的需求脱节。
  四、加强《人身保险》课程改教学的改革措施
  1.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
  首先,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主动思考回答问题,课堂不积极发言,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前突击,考场作弊的现状。其次,对人身保险课程的课时进行改革,增加实践课。某校人身保险课程由原来45学时的纯理论教学,改为48学时的理论教学和8学时的实践教学,共56学时。为了使保险学专业能够更好的实现实践教学,我院新建保险实训室,开设实训课。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实训进一步巩固人身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寿险公司业务管理工作基本流程,以及客户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解决承保和理赔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2.把握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好教学内容
  保险学专业开设了保险学、人身保险、保险法、保险营销学、保险核保理赔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甚至许多内容重复。教师在担任人身保险课程的教学时不能把该课程孤立起来,应与之融合到整个课程设置中,处理好人身保险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和互补关系,避免本末倒置和重复讲述。
  3.实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多渠道教学
  现阶段,我院培养重点还放在校内资源上,应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邀请银监局、保监局领导以及保险公司资深成员来我院为保险学专业学生开设讲座,推动第二课堂建设。其次,创建与保险公司相应部门的校企联合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进入保险公司去了解操作流程。学生能够直接与保险公司人员交流,对于其困惑的问题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与掌握,便于学生知识点的运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确保《人身保险》课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从而才能促使金融专门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荣军,刘玉焕.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J],2011(10).
  [2]朱传波,王万荣,吴晓红.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人身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4).
  [3]刘桂梅.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12).
其他文献
认识混凝土膨胀剂补偿收缩的机理,正确选用砼膨胀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行动脉插管区域性化学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将47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分别采用动脉插管化疗(治疗组),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以观察经不同途径治疗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项目法施工已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设备作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在施工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先进的施工设备,水利水电施工项目就
直肠癌手术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特殊性。本文就213例直肠癌,保肛与不保肛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实践,在减少病人并发症,加快病人康复方面,取得满意效果。全现了直肠癌手术前后提高护理
本文旨在创建一个寓教于科学,让学生乐学、活学、会学、善学的数控车工教学课堂,它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控车工的职业能力。
介绍对我厂汽轮机清垢的处理,说明用低压饱和蒸煮和软水冲洗分别处理背压式汽轮机和凝汽式汽轮机的操作步骤、检测方法,实践表明该法简便易行,成效显著.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苏沿海开发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在人口、产业密集的长三角地区,江苏沿海是尚待开发的最大原生态区域,具有发展生态休闲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沿海
阐述重型机械行业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产品目标成本管理方式和控制方法,计算机辅助产品目标成本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的开发要点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