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94-01
现代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法制的健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近年来,针对医患纠纷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因此,对医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及治疗的主要场所之一,通常情况下,需要手术的患者病情相对复杂,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否严谨,对手术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一旦出现差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发生医疗纠纷,同时对护理人员也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严重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护理工作中各项风险控制,防止护理事故发生。本文以手术室护理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为出发点,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意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问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做出了相关规定,表明医疗结构及医护人员有义务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以及医疗风险等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并及时对其咨询问题做出反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情况告知导致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因此,在相关法律条文中明确表明患者及其家属具有所有治疗实际情况的知情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需要注意严格履行手术情况告知义务,在手术治疗之前,将手术治疗目的、手术治疗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等,全面、准确、如实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果不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则需要面对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
二、注意患者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手术室环境下的患者个人隐私保护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在实际手术室护理中,由于患者需要實施手术的部位不同,或者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身体的私密部位可能会大面积的暴露在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面前。患者的个人隐私包括患者主观上对自身疾病、身体秘密部位等方面的信息的隐蔽意愿,具有不被他人观看、拍摄的权利。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对患者个人隐私的而保护,不做出对患者的隐私议论、评论等行为。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手术患者,例如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未婚女性,护理人员没有权利对患者进行指责、歧视或者进行主观评价,否则也是侵犯患者个人隐私的行为。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当平等的看待每一位患者,重视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做主观评论、不站在道德的高度指责、歧视患者,这也是护士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三、手术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证据保全法律问题
近年来,医患纠纷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纠纷问题产生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确实的医疗失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但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治疗措施可能产生结果的不明确,或者患者及其家属推卸治疗责任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而解决医患纠纷最主要、最直接、最关键的办法就是判定医务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包括是否存在疾病诊断失误,是否存在治疗措施不合理合规,诊疗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是否能够准确将诊疗过程反映出来,医院留存的患者病历、病理标本等内容是否符合医学标准等等多方面内容。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具体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对手术过程相关证据保全,包括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中患者体内置入物、相关输血资料、消毒灭菌检测资料等,以便于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能够作为证据确定责任方。同时,证据保全也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内容。
四、手术室麻醉药品管控涉及法律问题
由于麻醉药品会刺激人的中枢神经兴奋,有很大的致瘾性。因此,大多数麻醉药品都属于我国严格控制的药品种类。医院是麻醉药品应用集中的场所,尤其是手术治疗大部分都需要进行药品麻醉。一般来说,正规大型医院具有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大批购进麻醉药品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私人诊所等医疗机构不具有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是经常能够接触到麻醉药品的一类工作人员,因此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中,应当设置严格的药品管控机制,进行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触药品详细记录。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自律性,自觉遵守药品管控条例,避免触犯相关法律问题。
五、保护性医疗制度涉及的法律问题
保护性医疗制度制定的对象主要是罹患绝症的患者。在针对身患绝症的患者治疗时,医务人员还有一项保密义务,这与患者知情权是不矛盾的。法律规定的保护性医疗制度,是在患者难以治愈的前提下,通过保密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这一类患者护理中,应当严格遵循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引起患者病情加速恶化。
总结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手术护理工作中,需要增强法律意识,注意法律问题,在维护患者正当法律权益的同时,也有效的实现自我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概率。
现代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法制的健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近年来,针对医患纠纷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因此,对医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及治疗的主要场所之一,通常情况下,需要手术的患者病情相对复杂,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否严谨,对手术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一旦出现差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发生医疗纠纷,同时对护理人员也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严重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护理工作中各项风险控制,防止护理事故发生。本文以手术室护理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为出发点,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意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问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做出了相关规定,表明医疗结构及医护人员有义务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以及医疗风险等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并及时对其咨询问题做出反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情况告知导致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因此,在相关法律条文中明确表明患者及其家属具有所有治疗实际情况的知情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需要注意严格履行手术情况告知义务,在手术治疗之前,将手术治疗目的、手术治疗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等,全面、准确、如实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果不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则需要面对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
二、注意患者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手术室环境下的患者个人隐私保护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在实际手术室护理中,由于患者需要實施手术的部位不同,或者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身体的私密部位可能会大面积的暴露在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面前。患者的个人隐私包括患者主观上对自身疾病、身体秘密部位等方面的信息的隐蔽意愿,具有不被他人观看、拍摄的权利。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对患者个人隐私的而保护,不做出对患者的隐私议论、评论等行为。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手术患者,例如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未婚女性,护理人员没有权利对患者进行指责、歧视或者进行主观评价,否则也是侵犯患者个人隐私的行为。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当平等的看待每一位患者,重视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做主观评论、不站在道德的高度指责、歧视患者,这也是护士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三、手术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证据保全法律问题
近年来,医患纠纷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纠纷问题产生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确实的医疗失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但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治疗措施可能产生结果的不明确,或者患者及其家属推卸治疗责任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而解决医患纠纷最主要、最直接、最关键的办法就是判定医务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包括是否存在疾病诊断失误,是否存在治疗措施不合理合规,诊疗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是否能够准确将诊疗过程反映出来,医院留存的患者病历、病理标本等内容是否符合医学标准等等多方面内容。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具体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对手术过程相关证据保全,包括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中患者体内置入物、相关输血资料、消毒灭菌检测资料等,以便于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能够作为证据确定责任方。同时,证据保全也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内容。
四、手术室麻醉药品管控涉及法律问题
由于麻醉药品会刺激人的中枢神经兴奋,有很大的致瘾性。因此,大多数麻醉药品都属于我国严格控制的药品种类。医院是麻醉药品应用集中的场所,尤其是手术治疗大部分都需要进行药品麻醉。一般来说,正规大型医院具有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大批购进麻醉药品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私人诊所等医疗机构不具有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是经常能够接触到麻醉药品的一类工作人员,因此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中,应当设置严格的药品管控机制,进行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触药品详细记录。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自律性,自觉遵守药品管控条例,避免触犯相关法律问题。
五、保护性医疗制度涉及的法律问题
保护性医疗制度制定的对象主要是罹患绝症的患者。在针对身患绝症的患者治疗时,医务人员还有一项保密义务,这与患者知情权是不矛盾的。法律规定的保护性医疗制度,是在患者难以治愈的前提下,通过保密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这一类患者护理中,应当严格遵循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引起患者病情加速恶化。
总结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手术护理工作中,需要增强法律意识,注意法律问题,在维护患者正当法律权益的同时,也有效的实现自我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