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蜀南竹海游玩的游客爆满,后面还实行了游客限流预警机制。”谈及长宁县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后的首个小长假——“五一”假期的游客接待情况,长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明春难掩激动之情,“天府旅游名县榜单发布得太及时了”。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后,长宁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意见,出台了《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计划》。计划依托最美竹海、最美丘陵、中国丹霞、东汉崖墓群、竹食、竹雕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继续把旅游业定位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3年努力,全面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打造世界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21年接待中外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200亿元以上。
?强保护,夯实竹产业发展基础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的长宁县,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如今已有72万余亩浩瀚竹海,生长各类竹485种,是世界最大的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生长基地,也是世界竹类种质基因库。
行走在长宁县,放眼望去,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坡上遍布竹子,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对于长宁县竹海镇塔沙村七组竹农黄夕林而言,这片绿色海洋是30年来辛苦耕耘后大自然给予他的美好回报。
68岁的黄夕林自1989年起就承包荒河滩种竹,这一种就是30年,现如今他已经种植了100多亩的竹林。“竹子浑身都是宝”,黄夕林的生活因种竹而改变。“种竹之前,村民们多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虽终年辛勤劳作,但收入仍然微薄。”聊起造竹绿化,黄夕林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自从种上竹子,我这百余亩竹林每年竹料采伐量可达160吨左右,每吨竹料大概能卖600元,加上搞点林下种植、养殖业也能赚钱,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在长宁县,还有很多个“黄夕林”。尤其是1988年长宁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再造一个大竹海”的发展战略后,长宁县公职人员每年春节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竹”。多年以来,长宁县先后通过实施世行贷款造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完成退耕还林10.9万亩,实施珍稀林木人工造林6.64万亩。通过31年的“生态接力”,全县森林面积从近30万亩增加至9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左右提高到61%,竹林面积达72.47万亩。
今年,长宁县正式跻身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竹海镇景區工作站站长韦成科表示,“这一殊荣的获得,是长宁县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实至名归”。
为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长宁县始终坚持实施“竹基地培育工程”,着力林竹资源巩固提升,切实保护现有竹林资源,加大低产竹林改造力度,不搞大开发、不搞破坏性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片“天然氧吧”,以做优第一产业,夯实竹产业发展基础。
?善开发,强力推进竹加工发展
靠山吃山是“竭泽而渔”,困守青山是“缘木求鱼”,在走生态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长宁人初步走上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竹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游客除了欣赏蜀南竹海的风景,对我们自产自销的竹工艺品也很感兴趣,我自己制作的竹椅就卖出去不少!”说起今年“五一”节假日竹工艺品的销售情况,正在竹海镇滨江路商铺中制作竹架的严先生乐开了花。
竹海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徐聚成介绍,在竹海镇滨江路的公路沿线上,有近百家竹工艺品店,形成了“竹工艺品一条街”。“成规模的竹制品厂、零散的加工户,为景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竹工艺旅游产品。这些独具特色的竹雕、竹黄、竹椅等竹编工艺品的现场手工制作,不仅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这门手艺,也让他们觉得买到的竹工艺品有温度、有文化内涵,物有所值。”徐聚成分析说。
随着竹产业加工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竹产品正从长宁走向全国甚至海外。位于长宁县梅硐镇马鞍村的宜宾磐达制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磐达制扇”)主要生产竹制折扇和团扇,企业年产团扇300万把,折扇100万把,产品远销日本等地,年产值可达千万元以上。
“公司有一两百名工人,多数是附近的农村妇女,经过专业训练,她们的制扇手艺日渐纯熟。有些编线的工作,女工们还可以带回家做。”磐达制扇生产负责人万英介绍,大家都很珍惜这份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的工作。
长宁县目前拥有林竹加工企业2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初步形成了以竹食品、竹木建材、竹木家具、竹木生活用品、竹木工艺品为主的五大系列加工体系。长宁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杜军介绍,“长宁县力争到2020年,竹类加工产业企业达到350家以上,实现第二产业总产值40亿元以上”。
?抓融合,大力发展竹生态旅游
4月14日,在长宁县,随着发令枪响,数千名马拉松爱好者奔涌而出。尽管飘着毛毛细雨,但也没能阻挡跑者们的热情。这场以“奔跑长宁·畅游竹海”为主题的马拉松系列赛,由来自8个国家、21个省、65个城市数千名马拉松爱好者报名参加。
在激烈比赛的同时,赛道沿途的风景也让参赛选手们赞叹。“第一次在蜀南竹海跑步,竹海氧气充足,跑起来呼吸顺畅。”来自内江的梁多培获得男子半马第二名。
站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风口”,长宁县正在积极补齐旅游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游客体验性不够强的“短板”,目前“乡乡镇镇有特色节庆活动、有旅游业态”。
“长宁县常年举办的节庆赛事活动多达36项,城市森林马拉松、全国热气球竞标赛等‘旅游+体育’品牌已深入人心,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蜀南竹海创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的前进步伐。”长宁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刘燕介绍,长宁县还与国际竹藤中心、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合作,聘请旅游、竹业等专家16名,计划高规格、高标准打造一系列文旅项目。
未来,长宁县将铆“竹”干劲、做“竹”工夫,全力推进“文化+”“旅游+”“文旅+”,实现以“竹”为主题的工旅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康旅融合,走上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康养于一体的发展新路。(编辑/余娜)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后,长宁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意见,出台了《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计划》。计划依托最美竹海、最美丘陵、中国丹霞、东汉崖墓群、竹食、竹雕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继续把旅游业定位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3年努力,全面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打造世界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21年接待中外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200亿元以上。
?强保护,夯实竹产业发展基础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的长宁县,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如今已有72万余亩浩瀚竹海,生长各类竹485种,是世界最大的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生长基地,也是世界竹类种质基因库。
行走在长宁县,放眼望去,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坡上遍布竹子,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对于长宁县竹海镇塔沙村七组竹农黄夕林而言,这片绿色海洋是30年来辛苦耕耘后大自然给予他的美好回报。
68岁的黄夕林自1989年起就承包荒河滩种竹,这一种就是30年,现如今他已经种植了100多亩的竹林。“竹子浑身都是宝”,黄夕林的生活因种竹而改变。“种竹之前,村民们多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虽终年辛勤劳作,但收入仍然微薄。”聊起造竹绿化,黄夕林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自从种上竹子,我这百余亩竹林每年竹料采伐量可达160吨左右,每吨竹料大概能卖600元,加上搞点林下种植、养殖业也能赚钱,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在长宁县,还有很多个“黄夕林”。尤其是1988年长宁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再造一个大竹海”的发展战略后,长宁县公职人员每年春节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竹”。多年以来,长宁县先后通过实施世行贷款造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完成退耕还林10.9万亩,实施珍稀林木人工造林6.64万亩。通过31年的“生态接力”,全县森林面积从近30万亩增加至9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左右提高到61%,竹林面积达72.47万亩。
今年,长宁县正式跻身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竹海镇景區工作站站长韦成科表示,“这一殊荣的获得,是长宁县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实至名归”。
为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长宁县始终坚持实施“竹基地培育工程”,着力林竹资源巩固提升,切实保护现有竹林资源,加大低产竹林改造力度,不搞大开发、不搞破坏性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片“天然氧吧”,以做优第一产业,夯实竹产业发展基础。
?善开发,强力推进竹加工发展
靠山吃山是“竭泽而渔”,困守青山是“缘木求鱼”,在走生态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长宁人初步走上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竹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游客除了欣赏蜀南竹海的风景,对我们自产自销的竹工艺品也很感兴趣,我自己制作的竹椅就卖出去不少!”说起今年“五一”节假日竹工艺品的销售情况,正在竹海镇滨江路商铺中制作竹架的严先生乐开了花。
竹海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徐聚成介绍,在竹海镇滨江路的公路沿线上,有近百家竹工艺品店,形成了“竹工艺品一条街”。“成规模的竹制品厂、零散的加工户,为景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竹工艺旅游产品。这些独具特色的竹雕、竹黄、竹椅等竹编工艺品的现场手工制作,不仅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这门手艺,也让他们觉得买到的竹工艺品有温度、有文化内涵,物有所值。”徐聚成分析说。
随着竹产业加工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竹产品正从长宁走向全国甚至海外。位于长宁县梅硐镇马鞍村的宜宾磐达制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磐达制扇”)主要生产竹制折扇和团扇,企业年产团扇300万把,折扇100万把,产品远销日本等地,年产值可达千万元以上。
“公司有一两百名工人,多数是附近的农村妇女,经过专业训练,她们的制扇手艺日渐纯熟。有些编线的工作,女工们还可以带回家做。”磐达制扇生产负责人万英介绍,大家都很珍惜这份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的工作。
长宁县目前拥有林竹加工企业2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初步形成了以竹食品、竹木建材、竹木家具、竹木生活用品、竹木工艺品为主的五大系列加工体系。长宁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杜军介绍,“长宁县力争到2020年,竹类加工产业企业达到350家以上,实现第二产业总产值40亿元以上”。
?抓融合,大力发展竹生态旅游
4月14日,在长宁县,随着发令枪响,数千名马拉松爱好者奔涌而出。尽管飘着毛毛细雨,但也没能阻挡跑者们的热情。这场以“奔跑长宁·畅游竹海”为主题的马拉松系列赛,由来自8个国家、21个省、65个城市数千名马拉松爱好者报名参加。
在激烈比赛的同时,赛道沿途的风景也让参赛选手们赞叹。“第一次在蜀南竹海跑步,竹海氧气充足,跑起来呼吸顺畅。”来自内江的梁多培获得男子半马第二名。
站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风口”,长宁县正在积极补齐旅游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游客体验性不够强的“短板”,目前“乡乡镇镇有特色节庆活动、有旅游业态”。
“长宁县常年举办的节庆赛事活动多达36项,城市森林马拉松、全国热气球竞标赛等‘旅游+体育’品牌已深入人心,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蜀南竹海创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的前进步伐。”长宁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刘燕介绍,长宁县还与国际竹藤中心、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合作,聘请旅游、竹业等专家16名,计划高规格、高标准打造一系列文旅项目。
未来,长宁县将铆“竹”干劲、做“竹”工夫,全力推进“文化+”“旅游+”“文旅+”,实现以“竹”为主题的工旅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康旅融合,走上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康养于一体的发展新路。(编辑/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