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南朝宫廷音乐类别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音乐活动角度考察宫廷音乐,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对音乐进行分类。自汉以来,人们就开始尝试对秦汉迄隋唐的宫廷音乐类别进行分类,进而去了解和认识不同朝代宫廷音乐的特点。
  据《后汉书》刘昭注,蔡邕《礼乐志》将东汉明帝时的宫廷音乐分为四类,此即历代乐志中提到的“汉乐四品”:一、大予乐,主要为郊祀、宗庙、食举等礼仪中所用乐;二、周颂雅乐,主要为辟雍、飨射、六宗、社稷等仪式中用乐;三、黄门鼓吹,主要用于天子宴乐群臣,用之宴飨乐;四、短箫铙歌,用于军中献捷。东汉时期“汉乐四品”的分类,主要用乐场合有郊祀、宗庙、食举、辟雍、飨射、六宗、社稷、宴飨、献捷等仪式中,显然,“汉乐四品”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礼仪功能。
  梁朝沈约承前人的说法,亦将宫廷音乐亦分为四类,但也有些微区别。他在《宋书》卷二○《乐志》说:“蔡邕论叙汉乐日:一日郊庙神灵,二日天子享宴,三曰大射辟雍,四日短箫铙歌”。总体上看,尽管沈约的分类与蔡邕并非完全一致,但从郊庙、宴飨、辟雍等用乐场合看,沈约的分类原则还是与东汉蔡邕基本一致的。
  房玄龄等撰《晋书》,将宫廷音乐分为六类:五方之乐,宗庙之乐,社稷之乐,辟雍之乐,黄门之乐,短箫铙歌等。这里的六分法,尽管与前“四分法”有些区别,但仍与蔡邕对东汉宫廷音乐进行分类的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郭茂倩从歌辞的角度,把音乐分类了十二类。尽管他的分类并不完全是对宫廷音乐的划分,但仔细分析,其中的许多类别还是与宫廷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的分类见于《乐府诗集》。其十二种类别是: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就《乐府诗集》所收录歌辞看,其对象虽然不是单一的宫廷音乐,其中包括了宫廷乐府,贵族乐府,民间乐府;但看其分类情况,十二类曲辞大致采用了三种标准:一、仪式或用乐场合的标准;二、表演形式的标准;三、是否入乐的标准。
  清人徐天麟撰有《东汉会要》,他对此的看法是:东汉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它们都属于仪式用乐。
  近代学者多从文化内涵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王运熙在《乐府诗述论》中的看法具有代表性,其雅、俗两分的观点为学界所认同。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之中古期:秦代至唐末。即运用了雅俗分类形式梳理了中古时期的音乐。
  从古代各时期学者对宫廷音乐的分类看,东汉时期至《晋书》成书的唐初,人们基本以用乐仪式或用乐场合的不同来分类。这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段的宫廷音乐表现了“礼乐相须为用”、“礼非乐不能行”的“以礼为本”的观念。自唐以降,宫廷音乐之分类形式多样化,从仪式场合、表演形式、是否入乐以及华夷等多种标准来分类,可以看出,对于宫廷音乐的分类已经不仅仅是以礼一礼仪为本,还有以诗(歌词)——内容为本,以乐——表演为本。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将乐府古题作品分为八类:相和歌,拂舞歌、白绫歌、铙歌、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这显然是从表演形式的角度分类的。与此前学者的分类相比较,较大的区别是缺少了“郊祀”、“宗庙”、“燕射”等乐类,而前代以“礼”为本的重要性在吴兢的分类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宫廷礼乐随时局的动荡而不稳定有关,同时慢慢出现了与周代正统逐渐疏离的事实,终而导致了宫廷乐舞的多样性特点。考察南朝时期宫廷音乐的活动,可以找到分类标准的多样化在这个时期已经有所体现和发展。
  从西汉开始,宫廷音乐中雅俗的分界渐趋于明显。但什么样的音乐为雅,什么样的音乐为俗,尽管各朝都在倡导周代的传统,但各个朝代都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说没有明确的标准。考察历史资料发现,雅、俗分界,大多具有主观的随意性,或者说加入了当时的解释。总的情况是:汉魏以来,郊庙祭祀类仪式成分较重的音乐多定为雅乐,宴飨等娱乐性较强的音乐,多定为俗乐,这在历朝似乎是约定俗成的。南朝时,雅、俗的分界比较模糊,在前朝为雅乐的乐调,后朝也在俗乐的场合中使用。
  南北朝时期,相和歌、拂舞歌、白纻歌、铙歌、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等乐类,在宫廷用乐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些音乐形式时而入郊庙祭祀,时而入殿庭宴飨。梁武帝时,三朝用乐之乐类就有这种情况。如乐有《相和五引》、《俊雅》等乐,舞有武舞《大壮》、文舞《大观》以及《拂》舞、《巾》舞、《白纻》舞等,三朝之仪用之,但并不是固定于某一仪式中专用,而是时人郊庙祭祀,时而入殿庭宴飨。梁武帝三朝乐中的《俊雅》就在二郊、太庙、明堂中共享。其它“十二雅”之乐也多有为几种仪式同用,甚至迎神时还用外来之边曲。
  可见,南朝时期宫廷音乐的活动形式已经明显有了由“仪式音乐”到“艺术音乐”演变的某种迹象;可以看到宫廷音乐在这一时期对传统的追随,而又不失对音乐艺术性的追求。
  由此可以看出,南朝宫廷音乐的分类,的确呈现出一些重要的迹象,应该说它体现了南朝宫廷音乐的某种发展趋势。总体看,南朝的宫廷音乐按仪式用乐的分类标准,但也有些变动,南朝宫廷用乐的不稳定性与多样性,尤其是后世出现一乐多用的现象,据前所述,将南朝宫廷音乐分为郊庙乐、宴飨乐、鼓吹乐和杂乐四类,这也是南朝宫廷音乐特点的反映。
其他文献
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在他的文艺理论及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螺丝在拧紧》的分析,说明——作者通过这种认知过程达到揭示生活、反映内在真实的目的。由于他的作品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亨利·詹姆斯被公认为现代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的创始人。    一、亨利·詹姆斯与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他出生在美国纽
期刊
干部使用是干部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干部教育、管理、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军队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学历干部作为我军干部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其使用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军信息化建设进程。自2003年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以来,大批高学历干部充实到部队各个岗位,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高学历干部的使用问题。要充分发挥高学历干部使用效益,领导机关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其中,除党管人才、任人唯贤、用其
期刊
实践技能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和能力,包括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其中岗位技能是指直接上岗的能力。既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某岗位的具体工作,而不用再经过二次培训;职业素质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指为成功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带有普遍适用性及可迁移性的社会通用能力。如,学习发展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刻苦耐挫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在中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
期刊
进食失调(包括不正常的饥饿、食欲过旺、暴饮暴食或吃后呕吐状况)是一种很严重的行为弊病。进食失调里的厌食症(Anorexia)又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患者多对病情隐瞒致使治疗难度大。这种症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精神紊乱,人格障碍,家庭压力,生理和遗传因素。比如,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使食欲下降;饭前吃糖果等零食以及进餐不定时,生活不规律也影响食欲;此外,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可以影响神经调节功能
期刊
一、江泽民军事法制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基础构建:建章立制工作  军事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军事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前提。江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用了很大精力抓军事立法工作。1990年4月15日,江主席签署命令,正式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立法程序暂行条例》,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立法程序的军事法规,其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军军事立法活动从此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
期刊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今天,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试图与世界接轨。电视作为百姓首选的传播媒介,也在想方设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因此,文化发展的世界化与多元化就能动地体现在电视节目中。东方卫视地处中国经济与文化中心的上海,其国际化视野成就了东方卫视的独特视角:大都市的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将时尚前卫与经实致用融入其制作、播出的节目中,于是潜藏于节目中的海派精神与文化气质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受众可感知与识别的标识。
期刊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至今实施近六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城市流浪乞讨又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认真思考。  根据威廉·N·邓恩的公共政策系统理论,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应对新形势下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救助管理办法》的立法及配套法律建设    (一)适当放宽救助对象的条件。如外出偶遇
期刊
自“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开展以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引领网络文明建设的旗帜日益深入人心,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树网络新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迫切要求。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日益理性化、文明化,这有力的促进了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现象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十分常见,这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环境,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利于良好网络秩序的形成以及和谐
期刊
诗歌是高度精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中国古典诗歌面对“言不尽意”的矛盾选择了一条积极的道路:“巧妙地利用‘言不尽意’带来的积极效果,有意识地使艺术语言含蓄有致,尽量增加‘言外之意’的信息量,为欣赏者的情感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机制的积极活动提供广阔空间”。中国古典诗歌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特点的出现与古代汉语在描述事物时所带有的模糊性、含
期刊
讲到现代文学的发端,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现代性”一词以及它所蕴含的意义。西方文论倾向于认为现代性发生的过程就是精神世界“世俗化”的过程,即人们不再寄希望于宗教彼岸,而渐渐开始关注此岸的世俗世界。陈嘉明把这种过程解释为理性在逐渐苏醒,宗教在逐渐退出世俗领域的过程。哲学家福柯近一步解释说这个世俗化过程的本质就是一个质疑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理性复苏,人们开始审视自己和所处的世界,渐渐开始对既定的价值观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