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需要引入新理论和新教育模式,而情境认知理论的出现为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思路。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信息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一、情境认知理论分析
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合,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实际上,情境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使教学情境化的或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而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参与实践促进了学习和理解。必须抛弃概念是独立实体这个想法,而应该把它看作工具,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被完全理解意义和身份都是在互动中建构的。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情境的创设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以及作为学校文化特殊组成部分的考试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入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因此,要想搞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就要重视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或逼真的学习情境,将学习生活抛锚在真实的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在实践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形成有用的知识。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将学习情境分为学前情境、学中情境。
1、学前情境的创设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前情境的创设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应该重视学前情境的创设,它对整个学习过程来说非常的重要,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创设故事情境。学生兴趣的高低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有趣的故事中融入知识点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所学的知识上。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第三,创设任务情境。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第四,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指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的问题整合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
这种来源于生活的学习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也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真正目的,才能跨越传统学习永远无法跨越的学和用相分离的鸿沟,才能真正符合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
第五,创设类比情境。类比方法是根据事物间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可以作为概念或原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给学生創设类比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这些知识,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第六,创设向往情境。向往是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创设向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2、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引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活动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常见的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有:
首先,创设协作情境。教学中的协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作风,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协作中有竞争,既能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协作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时宜采用此法。其次,创设讨论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讲授的知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讨论方法可以是定向式、自由式或辩论式。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进行问题解决式的教学及概念、原理的学习时宜采用此法。
三、创设学习情境的注意点
1、契合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不能紧扣本堂课目标,不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那么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2、创设的情境要有价值。创设情境本身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唯情境、假情境、虚情境,繁杂情境的现象出现,似乎没有情境创设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把情境设置看成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课程内容的唯一合理方法,以致舍弃了其它方法,如开门见山地引出主题……等等。
3、要有趣味性,愉悦、轻松,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溶入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情境下,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思维更加活跃。真正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当然,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信息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一、情境认知理论分析
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合,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实际上,情境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使教学情境化的或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而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参与实践促进了学习和理解。必须抛弃概念是独立实体这个想法,而应该把它看作工具,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被完全理解意义和身份都是在互动中建构的。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情境的创设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以及作为学校文化特殊组成部分的考试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入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因此,要想搞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就要重视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或逼真的学习情境,将学习生活抛锚在真实的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在实践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形成有用的知识。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将学习情境分为学前情境、学中情境。
1、学前情境的创设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前情境的创设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应该重视学前情境的创设,它对整个学习过程来说非常的重要,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创设故事情境。学生兴趣的高低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有趣的故事中融入知识点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所学的知识上。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第三,创设任务情境。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第四,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指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的问题整合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
这种来源于生活的学习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也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真正目的,才能跨越传统学习永远无法跨越的学和用相分离的鸿沟,才能真正符合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
第五,创设类比情境。类比方法是根据事物间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可以作为概念或原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给学生創设类比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这些知识,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第六,创设向往情境。向往是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创设向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2、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引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活动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常见的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有:
首先,创设协作情境。教学中的协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作风,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协作中有竞争,既能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协作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时宜采用此法。其次,创设讨论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讲授的知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讨论方法可以是定向式、自由式或辩论式。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进行问题解决式的教学及概念、原理的学习时宜采用此法。
三、创设学习情境的注意点
1、契合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不能紧扣本堂课目标,不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那么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2、创设的情境要有价值。创设情境本身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唯情境、假情境、虚情境,繁杂情境的现象出现,似乎没有情境创设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把情境设置看成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课程内容的唯一合理方法,以致舍弃了其它方法,如开门见山地引出主题……等等。
3、要有趣味性,愉悦、轻松,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溶入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情境下,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思维更加活跃。真正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当然,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