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招投标阶段是确定工程施工合同价款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今后的施工以至于工程竣工结算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显出其重要的作用了。本文提出了当前工程施工招标阶段造价控制的问题,探讨了加强招标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 投资方通过科学合理的估算方式和管理方式将整个工程造价的限定在一个合理的额度区间之中。同时, 投资方凭借这一额度区间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并及时的修正偏差,以求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而使所投资的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在我国过去的一个时期中,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实施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之中, 而未能对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工程施工的招投标过程中,投资方和承包商之间通过一定的信息交流,承包商和承包商之間通过一定的竞标, 从而实现了对工程施工的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对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施工的造价起到限定作用。
一、当前工程施工招标阶段造价控制的问题
(一)招标前期的问题
工程施工的招标是从工程的设计开始的, 也可以说工程设计决定了工程施工招标价格控制。工程设计指引着工程施工的方向,可以说工程施工的质量、造价都取决于工程的设计。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卓越的工程设计。而我国更多的工程设计存在着设计倾向于保险, 对工程施工的效益方面重视不足。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较高。工程的设计不但要着眼于工程的功能、质量、外观, 还要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工程的造价问题。因此,投资方要向工程设计方提出技术要求时,还要明确其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从而,使工程的造价限定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在工程设计阶段, 工程的效果与经济效益同时进行。
(二)评标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工程招投标的方式缺乏规范评标手段, 而工程招投标仍然倾向于按照一定方式所制定的规则。按照简单的价格比较的方式,采用不设标底,按照最低价格中标的做法做为评标的方式。投标方只是提交工程总的造价, 对工程造价的构成没有明确说明, 承包方的标底或者投标报价并没有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同时,投资方在评标过程中, 并没有对工程量清单的报价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核实清单项目是否合理, 以及标书对具体的项目得描述是否准确。这样,由于没有对工程施工的各个项目的单价经行评定,就很容易给项目间不平衡报价以可乘之机,以至出现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情况。
(三)后续管理中的问题
工程的施工招标阶段是工程实施的前期工作,业主在确定中标的承建方时,还要在签订施工合同、工程施工的监管、合同价款的变更和工程结算等方面控制工程施工的价格。有的情况下,业主方在工程施工的投标完成后, 个别的工程项目还要涉及到补充签订和招标文件的本质上不一致的合同,如在有的情况下,承建方会将施工工程中的具体分项二次发包、不按照原标书中的价格估算方式估价等做法。
二、加强招标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一)重视招标阶段的决策
招标是一项严肃的法制程序,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发出投标邀请书后或者售出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后不得擅自终止招标。而在建设项目功能定位不够明确、施工图纸不够完善、工程量清单未进行严格审查的情况下急于开始招标,往往会给后续施工阶段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决策层在开始招标前应慎重考虑,在落实了资金是否到位、施工图纸是否齐全完备、计价方式是否明确、评标办法是否适当等多方面的信息后再决定是否启动招标程序。
(二)加强招标阶段施工图的审查
施工图纸作为拟建工程的技术条件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工程技术质量和工程量清单准确率的保证。勘察、设计的深度和正确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正确性和全过程造价控制。施工图纸完成后,建设单位参与审查设计是否满足功能要求,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材料、设备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对于设计图纸的不足之处,请设计单位及时予以更正和补充,以便为工程量清单提供准确编制依据。同时,也减少施工中的变更设计,有效控制索赔。
(三)注重工程量清单编制与审查
1、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进行公平竞争的基础。因此工程量清单必须科学合理,内容明确,客观公正。招标人应通过竞争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定与工程相符的有资质、业绩佳、信誉好的咨询单位,明确编制清单的项目负责人,落实具体编制人员,他们的从业经历和业绩对保证清单编制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编制工程量清单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编制依据: 必须全面了解工程有关资料,了解业主意图、技术规范,实地勘察现场情况,了解实际施工条件( 工程现场的场地、用房、交通等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气象的具体条件) ,为计算工程量打好基础,尽量减少日后工程变更。
(2) 项目划分: 要求项目之间界限清楚、项目作业内容、工艺和质量标准清楚,既便于计量,也便于报价; 项目划分尽量要细,避免不平衡报价。
(3) 清单说明言简意赅: 包括工作内容的补充说明、施工工艺特殊要求说明、主要材料规格型号及质量要求说明、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等。尤其是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应准确表述,便于投标人与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对照。既要使投标操作起来不繁琐,又要利于评标操作方便快捷。
2、建立工程量清单审查制度。工程量清单编制后要进行必要的审核,由清单编制单位的注册造价师进行审核,并盖章确认。审核重点主要是工程量有无重大的计算错误、重大漏项、重复计算、多算、项目特征的表达描述准确。尽量把图纸中的内容编入,从而杜绝施工过程中过多的签证,以有效控制造价。
(四)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
工程量清单的公开,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为承包商竞争提供了共同的起点。由于淡化了标底的作用,把它仅作为评标的参考条件,设与不设均可,不再成为中标的直接依据,消除了“无标底招标,有标底评标”给招标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方式,各投标报价工程量相同,价格构成清晰可比,便于评标,而且简化投标报价计算过程,缩短投标报价时间,有利于招投标的公开公正、科学合理。
(五)设立招标控制价
目前建筑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宜在一定时期内设立招标控制价。设置招标控制价,使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更加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一切有意抬高或压低工程造价行为无从遁形,防止恶意串标、围标带来的投资风险,有效控制项目投资。
(六)加强合同的签订
按照国家现行合同示范本的内容签订施工合同,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针对性编制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描述要详细,措辞要严谨,特别是针对牵涉到工程款结算方式、材料价格、工程量增减、施工措施费等内容的约定。合同条款力争周到、明确,注意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这样既能维护合同双方利益,也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三、综上所述, 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 施工招标阶段造价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招标方案的拟定、设计图纸的完善与优化、工程材料的选用、工程预算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审查、报价限值的设定等每一环节都对造价控制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重视并不断探索造价控制的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 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楼小萍,施韬.浅谈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J]. 建筑经济. 2009(S2)
[2] 关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与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J]. 中国招标. 2009(40)
[3] 沈景.论工程施工招标与工程造价控制[J]. 科技资讯. 2007(14)
【关键词】 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 投资方通过科学合理的估算方式和管理方式将整个工程造价的限定在一个合理的额度区间之中。同时, 投资方凭借这一额度区间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并及时的修正偏差,以求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而使所投资的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在我国过去的一个时期中,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实施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之中, 而未能对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工程施工的招投标过程中,投资方和承包商之间通过一定的信息交流,承包商和承包商之間通过一定的竞标, 从而实现了对工程施工的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对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施工的造价起到限定作用。
一、当前工程施工招标阶段造价控制的问题
(一)招标前期的问题
工程施工的招标是从工程的设计开始的, 也可以说工程设计决定了工程施工招标价格控制。工程设计指引着工程施工的方向,可以说工程施工的质量、造价都取决于工程的设计。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卓越的工程设计。而我国更多的工程设计存在着设计倾向于保险, 对工程施工的效益方面重视不足。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较高。工程的设计不但要着眼于工程的功能、质量、外观, 还要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工程的造价问题。因此,投资方要向工程设计方提出技术要求时,还要明确其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从而,使工程的造价限定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在工程设计阶段, 工程的效果与经济效益同时进行。
(二)评标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工程招投标的方式缺乏规范评标手段, 而工程招投标仍然倾向于按照一定方式所制定的规则。按照简单的价格比较的方式,采用不设标底,按照最低价格中标的做法做为评标的方式。投标方只是提交工程总的造价, 对工程造价的构成没有明确说明, 承包方的标底或者投标报价并没有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同时,投资方在评标过程中, 并没有对工程量清单的报价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核实清单项目是否合理, 以及标书对具体的项目得描述是否准确。这样,由于没有对工程施工的各个项目的单价经行评定,就很容易给项目间不平衡报价以可乘之机,以至出现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情况。
(三)后续管理中的问题
工程的施工招标阶段是工程实施的前期工作,业主在确定中标的承建方时,还要在签订施工合同、工程施工的监管、合同价款的变更和工程结算等方面控制工程施工的价格。有的情况下,业主方在工程施工的投标完成后, 个别的工程项目还要涉及到补充签订和招标文件的本质上不一致的合同,如在有的情况下,承建方会将施工工程中的具体分项二次发包、不按照原标书中的价格估算方式估价等做法。
二、加强招标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一)重视招标阶段的决策
招标是一项严肃的法制程序,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发出投标邀请书后或者售出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后不得擅自终止招标。而在建设项目功能定位不够明确、施工图纸不够完善、工程量清单未进行严格审查的情况下急于开始招标,往往会给后续施工阶段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决策层在开始招标前应慎重考虑,在落实了资金是否到位、施工图纸是否齐全完备、计价方式是否明确、评标办法是否适当等多方面的信息后再决定是否启动招标程序。
(二)加强招标阶段施工图的审查
施工图纸作为拟建工程的技术条件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工程技术质量和工程量清单准确率的保证。勘察、设计的深度和正确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正确性和全过程造价控制。施工图纸完成后,建设单位参与审查设计是否满足功能要求,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材料、设备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对于设计图纸的不足之处,请设计单位及时予以更正和补充,以便为工程量清单提供准确编制依据。同时,也减少施工中的变更设计,有效控制索赔。
(三)注重工程量清单编制与审查
1、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进行公平竞争的基础。因此工程量清单必须科学合理,内容明确,客观公正。招标人应通过竞争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定与工程相符的有资质、业绩佳、信誉好的咨询单位,明确编制清单的项目负责人,落实具体编制人员,他们的从业经历和业绩对保证清单编制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编制工程量清单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编制依据: 必须全面了解工程有关资料,了解业主意图、技术规范,实地勘察现场情况,了解实际施工条件( 工程现场的场地、用房、交通等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气象的具体条件) ,为计算工程量打好基础,尽量减少日后工程变更。
(2) 项目划分: 要求项目之间界限清楚、项目作业内容、工艺和质量标准清楚,既便于计量,也便于报价; 项目划分尽量要细,避免不平衡报价。
(3) 清单说明言简意赅: 包括工作内容的补充说明、施工工艺特殊要求说明、主要材料规格型号及质量要求说明、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等。尤其是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应准确表述,便于投标人与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对照。既要使投标操作起来不繁琐,又要利于评标操作方便快捷。
2、建立工程量清单审查制度。工程量清单编制后要进行必要的审核,由清单编制单位的注册造价师进行审核,并盖章确认。审核重点主要是工程量有无重大的计算错误、重大漏项、重复计算、多算、项目特征的表达描述准确。尽量把图纸中的内容编入,从而杜绝施工过程中过多的签证,以有效控制造价。
(四)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
工程量清单的公开,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为承包商竞争提供了共同的起点。由于淡化了标底的作用,把它仅作为评标的参考条件,设与不设均可,不再成为中标的直接依据,消除了“无标底招标,有标底评标”给招标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方式,各投标报价工程量相同,价格构成清晰可比,便于评标,而且简化投标报价计算过程,缩短投标报价时间,有利于招投标的公开公正、科学合理。
(五)设立招标控制价
目前建筑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宜在一定时期内设立招标控制价。设置招标控制价,使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更加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一切有意抬高或压低工程造价行为无从遁形,防止恶意串标、围标带来的投资风险,有效控制项目投资。
(六)加强合同的签订
按照国家现行合同示范本的内容签订施工合同,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针对性编制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描述要详细,措辞要严谨,特别是针对牵涉到工程款结算方式、材料价格、工程量增减、施工措施费等内容的约定。合同条款力争周到、明确,注意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这样既能维护合同双方利益,也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三、综上所述, 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 施工招标阶段造价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招标方案的拟定、设计图纸的完善与优化、工程材料的选用、工程预算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审查、报价限值的设定等每一环节都对造价控制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重视并不断探索造价控制的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 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楼小萍,施韬.浅谈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J]. 建筑经济. 2009(S2)
[2] 关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与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J]. 中国招标. 2009(40)
[3] 沈景.论工程施工招标与工程造价控制[J]. 科技资讯. 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