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切实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园林绿化工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意义。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主要指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草本、藤木、灌木以及乔木等植物材料,同时充分结合园林中的其它要素,根据园林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以及立地条件,运用丰富的构图形式把它们互相组合到一起,创建出和谐、融洽、稳定、美好的园林景观,以此达到人们对于游憩与欣赏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通常植物配置都要占到较大的比重,它渗透并演绎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运动等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生态学、园艺学、植物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所以说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门有机且动态的空间艺术。
【关键词】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引言:
植物是园林的重要装饰品。在现代城市绿化中,将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实现自然美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和人类发展需要充分符合的。园林植物配置在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以及绘画作品中都有大量体现,从他们的表达中便能够体现出那时人们对于“美”的标准的衡量。从传统和现代园林理论来看,植物配置的问题是较为繁琐的。十八世纪造园师布朗在改建古典园林的过程中,将整齐排列数目改变成了自然的状态,因而受到了严厉指责,我国古代在此方面也有类似的例子。植物丛植、孤植等仅仅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形式,若要使植物配置达到高水准要求,就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在继承和发展园林艺术基础上不断创新。
一、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原则
(一)生态性
将生态思想引入到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当中,使得园林植物配置与方法出现了巨大变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若想实现与自然景观发生具体关联,就必须要重视自然、人类以及景观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自然群落相比于人工群落更加健康且更富有生命力。所以,园林植物配置便是自然的再创造,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规划人工景观,充分体现出园林植物配置的理性以及逻辑性。
(二)人文性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地域文化以及本地区人们的审美情趣。失去人文条件便要配置园林植物,势必会减少景观设计的格调。人文性的园林植物配置便是要提升人文的价值,重视文化在整个景观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还应切实考虑具体区域的实际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其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目的性
在园林配置时,应先明确设计的具体用途,确定应该营造的空间和氛围,进而满足人们的要求。唯使这一点要求得到明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树种选择,同时也能够为布局确定出真正的方向。例如,如果在儿童公园内种植大量绿色植被,这样就会和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相违背。因而,儿童公园的植被配置应选择无刺无害且色彩丰富的植被。但若是给陵园配置植物,就应该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所以通常选用翠柏、青松进行配置。
(四)整体性
这一原则便是将研究对象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看待。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整体性原则一方面体现在其对象范畴方面,另一方面则更加体现在配置过程整体性的操作中。这一原则主要对区域内自然条件、环境、气候、文化、历史以及艺术的充分尊重。
(五)舒适性
人既有生存的需要,同时更有心理的追求,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之余,有一些休闲、游乐的要求。所以,在注重创造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同时,更要重视创造景观形态,从而使居民感到更加舒适。
二、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
从我国传统古典园林来看,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从其设计上便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然而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方面却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
(一)强调区域特色,传达城市文化内涵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开始更多的关注起外感形象以及内在精神文化素质。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存在,丰富了城市的内在美感,使城市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在众多要素当中,园林植物文化便是城市文化内涵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因此植物配置应更加重视区域特色,传达城市的文化内涵。
不管是对新城还是古城来说,植物都较好记载了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脉络,也向人们传达了内在文化,如北京香山的红叶、成都的木芙蓉、苏州光福的香雪海以及杭州的十里荷风、三秋桂子等等。植物文化和城市相同,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曾经它反映的是人们渴望对植物的了解与交流,而从现在来看,更多反映的是人们不懈探索植物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1.重视应用市花、市树
市花、市树是城市居民以投票方式选举再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选出来的,所以它自然受到了城市人群的广泛喜爱,同时也是与区域气候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相适应的,并且它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本区域内文明标识以及城市象征。例如,泉州的刺桐,昆明的山茶,扬州的琼花等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应在显眼处栽培市花、市树,使其与城市建筑协调发展,这样便能够更好体现出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方面对青少年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
2.重视植物文化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承载着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珍品,并且拥有许多的借鉴之处,尤其古人通过植物营造的意境更可称之为伟大的文化成就。基于植物具有观赏特点以及多种寓意,因此文人生活的园林以及庭院等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应充分借鉴古典园林植物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古典园林对于植物题材认识的更加深刻,并赋予园林植物人格化的特点。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应当为现代园林所借鉴,并在全新场所呈现出新的意境,更好的表现出区域文化的深层内涵。 我国近代著名美学家王国维先生曾指出:“艺术作品是意与境的统一体”。也就是,若植物仅存在境没有情,那样只是花草树木的简单组合,不应算作纯粹的艺术。唯有在应用植物造景的同时,设计意境,使风景产生活泼的风韵,才能达到神与形的统一,也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以说,植物造景艺术境界的雅俗与造景构思意趣的高低密不可分。
(二)重视植物配置的科学性,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实践
1.以生态学理论指导植物配置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美国便进行了园林“拟自然”的探索,我国也在八十年代中叶开始研究生态园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结果尝尽了恶果,所以当前保护地球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呼声,再此期间“生态学”顺势诞生,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应运而生。而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从当前形势来看,生态学虽逐渐更多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但多数只是表面行为,若要使生态学理论发挥其真正作用,便要在工作中以科学的生态理念指导园林植物配置。植物作为拥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其能提供给大量野生动植物以生存空间,唯有把“和谐”视为共生目标,并在植物配置中加以利用,才能使设计更有持续性。在设计绿地时应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并以自然再现和改善、维持生态平衡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绿化系统性、生物多样性、植物造景可持续性为使命,最终达到平面系统性、空间层次性以及时间关联性。
2.遵循自然规律,营造植物多样性
植物造景主要利用草本、藤本、灌木以及乔木等植物为素材进行景观创造,必须从丰富的自然植物及其表现形象汲取创作源泉,在植物造景中,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的发展特点,同时根据自然植物组成成分、外貌及其季相,自然植物的结构、分层现象,完成植物配置。
若想创造良好的植物景观,务必要促使其艺术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一方面要达到植物、环境在适应能力上的统一,另一方面又要利用艺术构图原理表达出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形式美,以及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意境美,这同时也是植物造景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植物造景种植设计时,若是所选植物不能和实际地点的生态环境充分适应,那么植物就将生长不良,甚至还会出现无法生存的情况,这样便无法满足造景需要。此外,若是设计的栽培植物与自然之物发展规律相违背,那么也将难以达到要求的效果。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掌握自然植物特点,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三)遵循美学原理,重视景观功能以及人性化设计
在设计园林以及配置植物过程中,我们所说的人性化设计,就是指设计者通过设计元素构建满足人体尺度以及人要求的园林空间。对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而言,应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美学要求完成融合创造。在工作中,不但要注重园林景观的现时景观,同时还要注重园林景观季相变化以及生长效果,最终实现步移景异以及时移景异,并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从上述内容来看,在以植物为重点的园林建设,需要按照所在的周边环境、功能来选择合理的植物的品种、种类,并科学配置藤本、灌木、乔木、花草、水生花卉等,进而形成以乔木为主,花草、乔灌藤有机结合的多层绿化模式。
(四)应用新品种,重视植物多样性
从当前园林形势来看,我国使用在植物造景方面的植物种类比较单一。在国外,公园内可观赏的植物种类有上千种,然而我国最多也只有300多种。即使在我国植物园,它所收集植物也没能多余5000种,这和植物资源丰富的我国极不相符。现代园林植物配置高度重视树种多样性,切实利用多种植物品种,不同树种甚至能够在不同周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上。我国一直以来被称之为“世界园林之母”,这就促使园林工作者肩负起更加艰巨的使命,具体应该在丰富树种、美化环境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平衡。
生长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自然群落并不只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构成,相反却是多样性植物及其他生物共同组合而成。要想达到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园林建设,就应注重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注重园林植物多样性实际上就是模拟、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若是植物种类过于单一,难免带来生态的贫乏,同时就景观方面来说也是单调的。此外,通过利用高、中、低空间,增加叶面指数,也能够起到提升生态效益的作用,并且也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园林工作一定要确保其全面性,仅为了达到景观建筑效果,却忽视植物配置重要意义是不可取的,但同样的道理,只注重植物配置的美观性,却失去了与景观建筑的联系也是万万不行的。因此,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在园林工作中应做到统筹兼顾,整体规划,最终创造出高质量的园林景观作品。同时,实际工作中还要遵循去劣取优的一般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优良树种的优势,促使我国园林事业实现质的飞跃,最终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建虎,刘讲会,魏琰.西安市城市道路植物景观配置现状分析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5).
[2]卢艳艳,丁国建,储家淼,郑钢,董海燕.温州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6(03).
[3]彭丽军,于晓南.浅析聊城人民公园的植物配置[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
[4]陈淑兰,穆桂松.郑州市生态绿地系统发展的思路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5]牛惠英,胡蕙露,代丽萍.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植物配置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8(23).
[6]杜运鹏,李双,刘晓丽,贾桂霞.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
【关键词】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引言:
植物是园林的重要装饰品。在现代城市绿化中,将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实现自然美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和人类发展需要充分符合的。园林植物配置在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以及绘画作品中都有大量体现,从他们的表达中便能够体现出那时人们对于“美”的标准的衡量。从传统和现代园林理论来看,植物配置的问题是较为繁琐的。十八世纪造园师布朗在改建古典园林的过程中,将整齐排列数目改变成了自然的状态,因而受到了严厉指责,我国古代在此方面也有类似的例子。植物丛植、孤植等仅仅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形式,若要使植物配置达到高水准要求,就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在继承和发展园林艺术基础上不断创新。
一、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原则
(一)生态性
将生态思想引入到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当中,使得园林植物配置与方法出现了巨大变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若想实现与自然景观发生具体关联,就必须要重视自然、人类以及景观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自然群落相比于人工群落更加健康且更富有生命力。所以,园林植物配置便是自然的再创造,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规划人工景观,充分体现出园林植物配置的理性以及逻辑性。
(二)人文性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地域文化以及本地区人们的审美情趣。失去人文条件便要配置园林植物,势必会减少景观设计的格调。人文性的园林植物配置便是要提升人文的价值,重视文化在整个景观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还应切实考虑具体区域的实际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其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目的性
在园林配置时,应先明确设计的具体用途,确定应该营造的空间和氛围,进而满足人们的要求。唯使这一点要求得到明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树种选择,同时也能够为布局确定出真正的方向。例如,如果在儿童公园内种植大量绿色植被,这样就会和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相违背。因而,儿童公园的植被配置应选择无刺无害且色彩丰富的植被。但若是给陵园配置植物,就应该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所以通常选用翠柏、青松进行配置。
(四)整体性
这一原则便是将研究对象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看待。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整体性原则一方面体现在其对象范畴方面,另一方面则更加体现在配置过程整体性的操作中。这一原则主要对区域内自然条件、环境、气候、文化、历史以及艺术的充分尊重。
(五)舒适性
人既有生存的需要,同时更有心理的追求,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之余,有一些休闲、游乐的要求。所以,在注重创造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同时,更要重视创造景观形态,从而使居民感到更加舒适。
二、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
从我国传统古典园林来看,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从其设计上便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然而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方面却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
(一)强调区域特色,传达城市文化内涵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开始更多的关注起外感形象以及内在精神文化素质。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存在,丰富了城市的内在美感,使城市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在众多要素当中,园林植物文化便是城市文化内涵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因此植物配置应更加重视区域特色,传达城市的文化内涵。
不管是对新城还是古城来说,植物都较好记载了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脉络,也向人们传达了内在文化,如北京香山的红叶、成都的木芙蓉、苏州光福的香雪海以及杭州的十里荷风、三秋桂子等等。植物文化和城市相同,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曾经它反映的是人们渴望对植物的了解与交流,而从现在来看,更多反映的是人们不懈探索植物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1.重视应用市花、市树
市花、市树是城市居民以投票方式选举再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选出来的,所以它自然受到了城市人群的广泛喜爱,同时也是与区域气候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相适应的,并且它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本区域内文明标识以及城市象征。例如,泉州的刺桐,昆明的山茶,扬州的琼花等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应在显眼处栽培市花、市树,使其与城市建筑协调发展,这样便能够更好体现出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方面对青少年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
2.重视植物文化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承载着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珍品,并且拥有许多的借鉴之处,尤其古人通过植物营造的意境更可称之为伟大的文化成就。基于植物具有观赏特点以及多种寓意,因此文人生活的园林以及庭院等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应充分借鉴古典园林植物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古典园林对于植物题材认识的更加深刻,并赋予园林植物人格化的特点。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应当为现代园林所借鉴,并在全新场所呈现出新的意境,更好的表现出区域文化的深层内涵。 我国近代著名美学家王国维先生曾指出:“艺术作品是意与境的统一体”。也就是,若植物仅存在境没有情,那样只是花草树木的简单组合,不应算作纯粹的艺术。唯有在应用植物造景的同时,设计意境,使风景产生活泼的风韵,才能达到神与形的统一,也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以说,植物造景艺术境界的雅俗与造景构思意趣的高低密不可分。
(二)重视植物配置的科学性,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实践
1.以生态学理论指导植物配置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美国便进行了园林“拟自然”的探索,我国也在八十年代中叶开始研究生态园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结果尝尽了恶果,所以当前保护地球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呼声,再此期间“生态学”顺势诞生,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应运而生。而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从当前形势来看,生态学虽逐渐更多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但多数只是表面行为,若要使生态学理论发挥其真正作用,便要在工作中以科学的生态理念指导园林植物配置。植物作为拥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其能提供给大量野生动植物以生存空间,唯有把“和谐”视为共生目标,并在植物配置中加以利用,才能使设计更有持续性。在设计绿地时应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并以自然再现和改善、维持生态平衡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绿化系统性、生物多样性、植物造景可持续性为使命,最终达到平面系统性、空间层次性以及时间关联性。
2.遵循自然规律,营造植物多样性
植物造景主要利用草本、藤本、灌木以及乔木等植物为素材进行景观创造,必须从丰富的自然植物及其表现形象汲取创作源泉,在植物造景中,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的发展特点,同时根据自然植物组成成分、外貌及其季相,自然植物的结构、分层现象,完成植物配置。
若想创造良好的植物景观,务必要促使其艺术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一方面要达到植物、环境在适应能力上的统一,另一方面又要利用艺术构图原理表达出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形式美,以及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意境美,这同时也是植物造景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植物造景种植设计时,若是所选植物不能和实际地点的生态环境充分适应,那么植物就将生长不良,甚至还会出现无法生存的情况,这样便无法满足造景需要。此外,若是设计的栽培植物与自然之物发展规律相违背,那么也将难以达到要求的效果。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掌握自然植物特点,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三)遵循美学原理,重视景观功能以及人性化设计
在设计园林以及配置植物过程中,我们所说的人性化设计,就是指设计者通过设计元素构建满足人体尺度以及人要求的园林空间。对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而言,应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美学要求完成融合创造。在工作中,不但要注重园林景观的现时景观,同时还要注重园林景观季相变化以及生长效果,最终实现步移景异以及时移景异,并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从上述内容来看,在以植物为重点的园林建设,需要按照所在的周边环境、功能来选择合理的植物的品种、种类,并科学配置藤本、灌木、乔木、花草、水生花卉等,进而形成以乔木为主,花草、乔灌藤有机结合的多层绿化模式。
(四)应用新品种,重视植物多样性
从当前园林形势来看,我国使用在植物造景方面的植物种类比较单一。在国外,公园内可观赏的植物种类有上千种,然而我国最多也只有300多种。即使在我国植物园,它所收集植物也没能多余5000种,这和植物资源丰富的我国极不相符。现代园林植物配置高度重视树种多样性,切实利用多种植物品种,不同树种甚至能够在不同周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上。我国一直以来被称之为“世界园林之母”,这就促使园林工作者肩负起更加艰巨的使命,具体应该在丰富树种、美化环境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平衡。
生长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自然群落并不只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构成,相反却是多样性植物及其他生物共同组合而成。要想达到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园林建设,就应注重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注重园林植物多样性实际上就是模拟、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若是植物种类过于单一,难免带来生态的贫乏,同时就景观方面来说也是单调的。此外,通过利用高、中、低空间,增加叶面指数,也能够起到提升生态效益的作用,并且也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园林工作一定要确保其全面性,仅为了达到景观建筑效果,却忽视植物配置重要意义是不可取的,但同样的道理,只注重植物配置的美观性,却失去了与景观建筑的联系也是万万不行的。因此,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在园林工作中应做到统筹兼顾,整体规划,最终创造出高质量的园林景观作品。同时,实际工作中还要遵循去劣取优的一般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优良树种的优势,促使我国园林事业实现质的飞跃,最终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建虎,刘讲会,魏琰.西安市城市道路植物景观配置现状分析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5).
[2]卢艳艳,丁国建,储家淼,郑钢,董海燕.温州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6(03).
[3]彭丽军,于晓南.浅析聊城人民公园的植物配置[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
[4]陈淑兰,穆桂松.郑州市生态绿地系统发展的思路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5]牛惠英,胡蕙露,代丽萍.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植物配置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8(23).
[6]杜运鹏,李双,刘晓丽,贾桂霞.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