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政校企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可以为一体化教学提供实训教学场地,政府搭台,校企联合,资源共享,设备使用性率高,更有利于实施一体化教学。本文对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及管理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改革 公共实训基地 管理 机制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技工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更应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建设校企公共实训基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原则
1.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是指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有关专业、教学设备放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共同完成某个教学或生产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是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及安排教学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合一。
2.一体化教学的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侧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在各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教育,以培养出高技能、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目前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单一,专业设置重复,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所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与社会发展脱节,较难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因此,一体化教育要坚持以全面职业道德素养为基础、以技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的从业者。
(3)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工学结合可以解决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脱节的问题。每个模块不论是基础技能训练,还是应用技术学习,其教学课题的设计取自企业生产过程和通用产品工艺,首先考虑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保证技能训练对企业工作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匹配性。
(4)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形式,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个模块由若干课题组成,而每个课题必须是一个具体的、可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技能来完成综合性的任务。
(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绩效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前体验到劳动者的角色。
二、建立政校企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校企一体化教学环境,目前各省市政府带头出资为职业院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这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一是定位高、使用率高。公共实训基地的定位是为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产业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公共平台,具有引导性,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公益性、服务性、导向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基地建立各类专业实训室,实训室设备由政府购买或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引进,实训内容按岗位要求,层次分明、互相连接,既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实训基地,也是企业岗位培训的实训基地,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
二是技能增长快。企业定期向公共实训基地投入新设备,不断更新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规范实训内容,贴近岗位需求,在最短时间内使受培训者技能能够快速提高,做到校企接对。
三是达到一体化教研的目的。由政府牵头搭台,各行业、院校紧密合作,借助公共实训基地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契机,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四是公益服务性高。公共实训基地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受益群体主要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行业工作者和社会人员。无论哪类人员参加学习或培训,公共实训基地都是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对各类院校、企业和社会开放,多为学生、参训人员着想,帮助解决学习培训中遇到各种难题。
三、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及运行机制
1.建立日常运行管理机制
政校企联合,合理分工,相互合作,有利于提高公共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转。首先,政府作为总监,统筹规划,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运行进行常态监控,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指导及修正的权利与义务。其次,在公共实训基地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部分管理制度,引入项目管理制度或聘请企业职工担任公共实训基地管理者,同时还要注重基地文化的培养。最后,制定岗位及任务,要科学、合理、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流程及效率。
2.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一是,要科学规划教学课程。以各企业行业的不同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前提,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完善教学内容。结合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将实训内容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实践四个阶段,分层而入,使学生全面提高专业技能。二是,一体化教学过程要严格、精细。要模拟企业岗位场地,统筹规划,有序管理,并让学生定期进入企业生产学习,提前接触工作岗位的环境。三是,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绩效评估能力。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总评等各种形式进行有效评估,对教学过程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通过有效评价,可分析并判断教学质量,从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修正。
3.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主要由政府出资,更需要多方筹资,共同维护。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获得企业的支持,由企业为公共实训基地提供设备和资金,并为技术更新提供支持。同时,社会人员或机构也可向公共实训基地捐赠资金、设备和软件等。基地适当为提供设备、资金的企业或个体提供免费培训的服务,达到丰富资源、共享资源和高效使用的目的。
4.建立技能鉴定机构
开展各类专业的技能鉴定是校企合作的一条途径,也是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用人标准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学员在参加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能参与技能鉴定,取得培训证书。建立技能鉴定机构,有助于各类培训与企业用人标准更贴近更有效地与行业对接。
参考文献:
[1]张小建.发展公共实训基地 推动职业培训创新[J].中国培训,2006(2).
[2]高参参.“政校企一體化”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徐言生.政、校、企合作建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J].机械职业教育,2009(7).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改革 公共实训基地 管理 机制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技工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更应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建设校企公共实训基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原则
1.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是指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有关专业、教学设备放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共同完成某个教学或生产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是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及安排教学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合一。
2.一体化教学的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侧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在各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教育,以培养出高技能、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目前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单一,专业设置重复,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所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与社会发展脱节,较难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因此,一体化教育要坚持以全面职业道德素养为基础、以技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的从业者。
(3)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工学结合可以解决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脱节的问题。每个模块不论是基础技能训练,还是应用技术学习,其教学课题的设计取自企业生产过程和通用产品工艺,首先考虑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保证技能训练对企业工作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匹配性。
(4)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形式,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个模块由若干课题组成,而每个课题必须是一个具体的、可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技能来完成综合性的任务。
(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绩效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前体验到劳动者的角色。
二、建立政校企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校企一体化教学环境,目前各省市政府带头出资为职业院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这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一是定位高、使用率高。公共实训基地的定位是为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产业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公共平台,具有引导性,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公益性、服务性、导向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基地建立各类专业实训室,实训室设备由政府购买或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引进,实训内容按岗位要求,层次分明、互相连接,既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实训基地,也是企业岗位培训的实训基地,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
二是技能增长快。企业定期向公共实训基地投入新设备,不断更新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规范实训内容,贴近岗位需求,在最短时间内使受培训者技能能够快速提高,做到校企接对。
三是达到一体化教研的目的。由政府牵头搭台,各行业、院校紧密合作,借助公共实训基地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契机,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四是公益服务性高。公共实训基地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受益群体主要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行业工作者和社会人员。无论哪类人员参加学习或培训,公共实训基地都是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对各类院校、企业和社会开放,多为学生、参训人员着想,帮助解决学习培训中遇到各种难题。
三、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及运行机制
1.建立日常运行管理机制
政校企联合,合理分工,相互合作,有利于提高公共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转。首先,政府作为总监,统筹规划,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运行进行常态监控,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指导及修正的权利与义务。其次,在公共实训基地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部分管理制度,引入项目管理制度或聘请企业职工担任公共实训基地管理者,同时还要注重基地文化的培养。最后,制定岗位及任务,要科学、合理、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流程及效率。
2.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一是,要科学规划教学课程。以各企业行业的不同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前提,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完善教学内容。结合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将实训内容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实践四个阶段,分层而入,使学生全面提高专业技能。二是,一体化教学过程要严格、精细。要模拟企业岗位场地,统筹规划,有序管理,并让学生定期进入企业生产学习,提前接触工作岗位的环境。三是,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绩效评估能力。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总评等各种形式进行有效评估,对教学过程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通过有效评价,可分析并判断教学质量,从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修正。
3.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主要由政府出资,更需要多方筹资,共同维护。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获得企业的支持,由企业为公共实训基地提供设备和资金,并为技术更新提供支持。同时,社会人员或机构也可向公共实训基地捐赠资金、设备和软件等。基地适当为提供设备、资金的企业或个体提供免费培训的服务,达到丰富资源、共享资源和高效使用的目的。
4.建立技能鉴定机构
开展各类专业的技能鉴定是校企合作的一条途径,也是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用人标准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学员在参加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能参与技能鉴定,取得培训证书。建立技能鉴定机构,有助于各类培训与企业用人标准更贴近更有效地与行业对接。
参考文献:
[1]张小建.发展公共实训基地 推动职业培训创新[J].中国培训,2006(2).
[2]高参参.“政校企一體化”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徐言生.政、校、企合作建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J].机械职业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