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它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片文章的大意,也是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要传达的感情,而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教育更是对小学生有着启蒙的意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书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更应以读为主,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要求教师从阅读教学出发,关注学生文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品词斟句中获得知识,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标也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阅读还处于空谈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学生阅读受到明显束缚。
1、教师轻视阅读
虽然上级政策要求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但是很多老师认为阅读无用,阅读只会浪费孩子学习时间,不如做一道数学题,学一个生字,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领着学生阅读书本的东西,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这些教师只关注眼前的学习任务,而忽略了孩子长远的发展,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有阅读能力的提高,将直接影响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从小学阶段阅读能力被扼杀了,将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2、家长思想落伍
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培养,“三位一体”,共同教育,很多家长思想落伍,不了解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意识不到阅读是孩子起步阶段的必修课,不重视阅读,也不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时间和条件,对于有阅读兴趣的孩子,还从根源上扼杀,觉得学好书本知识是首要任务,阅读课外书籍只会浪费时间,一味的追求分数,名次,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文化知识,家长舍得给孩子在学习用品上投入经济,而吝啬购买课外读物。
3、学生思想受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还在传承以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语文教学还是老师主宰一切,学生没有自由和创新,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中,经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来主导学生的思想,给学生留任务,学生阅读只能按照老师规定的范围去读,没有课外书籍的延伸,引导学生只能达到规定想象范围。我国大部分阅读材料中都提出了许多思考问题,并对问题给予了标准答案,特别是传统应试教育使学生只能提炼课文的主要思想,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文章可能产生不一致的理解。因此,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思想只控制在答案范围内。尤其面对轻视阅读的老师和家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行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从事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学校规定的阅读任务拓展到课外阅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即兴发言,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真正好处。教师在语文课程授课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通过阅读优质文章,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体现的优美文辞和写作手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选择带有趣味色彩的阅读资料,或者观看与阅读资料相关的短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保证学生阅读的速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资料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组织课程教学活动时,相互研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得和学生语重心长的沟通,目前中高考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阅读能力差得孩子,根本答不完,用真实的事件教育孩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是让孩子范范的阅读,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文章的精髓,抓住作者多表达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老师布置阅读作业的时候,不是让学生随意的读,而是布置作业,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学生带着问题读的时候,还要会找关键词,还要学会“剔骨”。所谓的“剔骨”就是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线。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小、初、高几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中高考都加大阅读的题量,但纵观每一个阶段的阅读训练,都强调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的定时训练。阅读的材料有长有短,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这就需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灵活运用“剔骨法”,剔除或者忽略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关的词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找出文章的主线,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开始学生只会大声朗读,然后默读,再然后就能抓住文章的精髓,这样下去,孩子阅读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回答阅读题的能力增强,同时写作能力也会上升一定的高度。
3、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要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養成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习惯的养成就需要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首先要指导精读,就是说在阅读之前,先扫清不认识的生字,然后理解每个字或者每个词的意思,然后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整个文章的意思,这样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然后就是指导学生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捕捉非常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正确引导,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有的需要精读,有的需要速读,在速读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捕捉更多更主要的信息。
老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浅显看法,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道路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胆创新,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还有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教材内容为基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标也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阅读还处于空谈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学生阅读受到明显束缚。
1、教师轻视阅读
虽然上级政策要求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但是很多老师认为阅读无用,阅读只会浪费孩子学习时间,不如做一道数学题,学一个生字,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领着学生阅读书本的东西,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这些教师只关注眼前的学习任务,而忽略了孩子长远的发展,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有阅读能力的提高,将直接影响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从小学阶段阅读能力被扼杀了,将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2、家长思想落伍
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培养,“三位一体”,共同教育,很多家长思想落伍,不了解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意识不到阅读是孩子起步阶段的必修课,不重视阅读,也不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时间和条件,对于有阅读兴趣的孩子,还从根源上扼杀,觉得学好书本知识是首要任务,阅读课外书籍只会浪费时间,一味的追求分数,名次,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文化知识,家长舍得给孩子在学习用品上投入经济,而吝啬购买课外读物。
3、学生思想受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还在传承以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语文教学还是老师主宰一切,学生没有自由和创新,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中,经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来主导学生的思想,给学生留任务,学生阅读只能按照老师规定的范围去读,没有课外书籍的延伸,引导学生只能达到规定想象范围。我国大部分阅读材料中都提出了许多思考问题,并对问题给予了标准答案,特别是传统应试教育使学生只能提炼课文的主要思想,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文章可能产生不一致的理解。因此,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思想只控制在答案范围内。尤其面对轻视阅读的老师和家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行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从事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学校规定的阅读任务拓展到课外阅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即兴发言,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真正好处。教师在语文课程授课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通过阅读优质文章,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体现的优美文辞和写作手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选择带有趣味色彩的阅读资料,或者观看与阅读资料相关的短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保证学生阅读的速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资料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组织课程教学活动时,相互研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得和学生语重心长的沟通,目前中高考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阅读能力差得孩子,根本答不完,用真实的事件教育孩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是让孩子范范的阅读,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文章的精髓,抓住作者多表达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老师布置阅读作业的时候,不是让学生随意的读,而是布置作业,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学生带着问题读的时候,还要会找关键词,还要学会“剔骨”。所谓的“剔骨”就是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线。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小、初、高几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中高考都加大阅读的题量,但纵观每一个阶段的阅读训练,都强调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的定时训练。阅读的材料有长有短,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这就需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灵活运用“剔骨法”,剔除或者忽略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关的词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找出文章的主线,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开始学生只会大声朗读,然后默读,再然后就能抓住文章的精髓,这样下去,孩子阅读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回答阅读题的能力增强,同时写作能力也会上升一定的高度。
3、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要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養成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习惯的养成就需要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首先要指导精读,就是说在阅读之前,先扫清不认识的生字,然后理解每个字或者每个词的意思,然后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整个文章的意思,这样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然后就是指导学生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捕捉非常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正确引导,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有的需要精读,有的需要速读,在速读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捕捉更多更主要的信息。
老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浅显看法,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道路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胆创新,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还有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教材内容为基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