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众多挑战,为切实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本文提出了学案导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以备课为起点,结合课堂内容与学习目标,编写指导性学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导学方式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表现出鲜明的组织性、计划性特征,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被动学习,效果较差。基于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学案导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导学方式进行课程安排,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在分析学案导学模式内涵的前提下,探究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教师精心设计并编写学案,以学案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案不同于教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在本质上属于学生学习方案;在内容上,除了要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给出学习重难点,确定学习探索与指导方法,提供学能测试,并进行信息反馈。学案导学模式,即以学案为基础支撑,以导学为实现方法,教师以引导或指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合作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通过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能够切实培养与发展是学生的自学与探究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自我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此外,学案导学模式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帮助,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完成学习目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科学编制学案,安排课前预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认识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理解与发现问题的过程。预习是提高课堂进度,实现课堂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因该门课程有较多的操作性内容,学生多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即使是预习也较为随意。关注与提高預习质量对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具有很大帮助。基于学案导学模式,教师应设计与编制预习学案,为学生预习提供方法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兴趣。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以“收发电子邮件”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编制预习学案,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发送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内容主要有什么,并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前申请自己的免费邮箱,也可设置班级邮箱,引导学生思考与预习相关内容,从而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2.提高学案导学质量,共同讨论与解决问题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案作用,引导学生对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疑点,教师选择其中的主要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在学案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式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空间。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具体理论性知识与操作要点内化为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与学习质量。以“统计分析数据”为例,在学案中可以提供本班或其他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排序、数据筛选与分类汇总。学案教学方式可以设定为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方式与任务驱动学习方式。在操作中,让学生进行数据排序,可以选择某门学科,以不同的关键词锻炼学生的数据排序能力。学案导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技术学习质量。
3.总结知识间的联系,做好课堂练习巩固
在学案导学模式应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究,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与学生应结合学案作具体反思,教师反思可以优化教学方式,学生反思则是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间存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学生掌握了Excel相关技能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Excel、Word与PPT中表格功能的差异,结合不同软件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表格处理问题。练习巩固是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在练习题设计时,教师应科学把握问题难易度,并综合课堂所讲述的知识点,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技术水平备受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学生掌握与发展信息能力的关键时期。应用学案导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关注课前预习,把握课堂学案导学过程,做好课堂练习巩固,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推动与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学彬.基于学案导学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7):34.
[2]张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4):278.
作者简介:王娟(1983— ),女,江苏徐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表现出鲜明的组织性、计划性特征,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被动学习,效果较差。基于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学案导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导学方式进行课程安排,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在分析学案导学模式内涵的前提下,探究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教师精心设计并编写学案,以学案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案不同于教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在本质上属于学生学习方案;在内容上,除了要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给出学习重难点,确定学习探索与指导方法,提供学能测试,并进行信息反馈。学案导学模式,即以学案为基础支撑,以导学为实现方法,教师以引导或指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合作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通过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能够切实培养与发展是学生的自学与探究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自我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此外,学案导学模式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帮助,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完成学习目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科学编制学案,安排课前预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认识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理解与发现问题的过程。预习是提高课堂进度,实现课堂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因该门课程有较多的操作性内容,学生多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即使是预习也较为随意。关注与提高預习质量对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具有很大帮助。基于学案导学模式,教师应设计与编制预习学案,为学生预习提供方法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兴趣。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以“收发电子邮件”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编制预习学案,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发送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内容主要有什么,并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前申请自己的免费邮箱,也可设置班级邮箱,引导学生思考与预习相关内容,从而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2.提高学案导学质量,共同讨论与解决问题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案作用,引导学生对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疑点,教师选择其中的主要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在学案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式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空间。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具体理论性知识与操作要点内化为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与学习质量。以“统计分析数据”为例,在学案中可以提供本班或其他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排序、数据筛选与分类汇总。学案教学方式可以设定为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方式与任务驱动学习方式。在操作中,让学生进行数据排序,可以选择某门学科,以不同的关键词锻炼学生的数据排序能力。学案导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技术学习质量。
3.总结知识间的联系,做好课堂练习巩固
在学案导学模式应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究,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与学生应结合学案作具体反思,教师反思可以优化教学方式,学生反思则是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间存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学生掌握了Excel相关技能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Excel、Word与PPT中表格功能的差异,结合不同软件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表格处理问题。练习巩固是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在练习题设计时,教师应科学把握问题难易度,并综合课堂所讲述的知识点,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技术水平备受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学生掌握与发展信息能力的关键时期。应用学案导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关注课前预习,把握课堂学案导学过程,做好课堂练习巩固,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推动与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学彬.基于学案导学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7):34.
[2]张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4):278.
作者简介:王娟(1983— ),女,江苏徐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