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因此,音乐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更要发挥其自有的学科独特性,以思想教育为重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近年来,流行音乐中优劣混杂,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好的音乐不仅有美好的音乐表象,而且充满生机,可以振奋精神,起到鼓舞人的作用。而那些充满着低级趣味的音乐,其不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学校音乐教育要发挥审美作用,让学生在心灵上播下纯洁的美好的种子。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通过听觉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美、探索美。学校音乐教育,以音乐为表现手段,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等,让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表现美、创造美。长期在音乐美的熏陶感染下,不仅能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滋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音乐教育,是采取艺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无论是欣赏的或是学唱的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多样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使学生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性格、情趣是有影响的。荀子在《乐论》中写道:“乐者,乐也。”认为音乐使人快乐,是满足人情感需要所不可缺少的。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高尚的音乐,蕴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提高学生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从小学到高中的音乐教本中,歌曲部分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红旗颂》等,都是围绕着爱国这一中心主题,从内容上层层深入,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也逐步深化。还有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极好的爱国教材,如:歌曲《沂蒙山小调》《茉莉花》,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彝族舞曲》等这些作品,有的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的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生动、深刻、有效地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同时,所有的这一切都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团结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教育是一种能够打动人情感的教育,它深切真挚,陶冶心情,在某种角度,它被视为可改造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音乐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与智力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音乐对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各种智力因素都有积极的作用。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音乐能使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音乐可以促进感受、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音乐,以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音乐不同的音响有机地、艺术地组合在一起;音乐之间的对抗与协调、追逐与遇合、跳跃与停顿、飞跃与消逝等无穷的变化方式,构成谐美的音乐世界,对培养学生“对音的分辨”,发展学生的感知等能力来说,无疑是最为有用的。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音乐教学中要演奏、演唱、欣赏很多音乐作品;要学习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要接触到各个历史时期、各文化圈及许多地区和许多民族;要了解多种题材、体裁、风格形式;要学习演唱演奏常识及乐理、视唱练耳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所有这一切,除了学习音乐本身的基本技能技巧外,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风土人情等。这一切,对于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是巨大的。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用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来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宣传音乐教育的作用与功能,使其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近年来,流行音乐中优劣混杂,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好的音乐不仅有美好的音乐表象,而且充满生机,可以振奋精神,起到鼓舞人的作用。而那些充满着低级趣味的音乐,其不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学校音乐教育要发挥审美作用,让学生在心灵上播下纯洁的美好的种子。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通过听觉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美、探索美。学校音乐教育,以音乐为表现手段,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等,让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表现美、创造美。长期在音乐美的熏陶感染下,不仅能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滋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音乐教育,是采取艺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无论是欣赏的或是学唱的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多样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使学生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性格、情趣是有影响的。荀子在《乐论》中写道:“乐者,乐也。”认为音乐使人快乐,是满足人情感需要所不可缺少的。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高尚的音乐,蕴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提高学生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从小学到高中的音乐教本中,歌曲部分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红旗颂》等,都是围绕着爱国这一中心主题,从内容上层层深入,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也逐步深化。还有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极好的爱国教材,如:歌曲《沂蒙山小调》《茉莉花》,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彝族舞曲》等这些作品,有的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的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生动、深刻、有效地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同时,所有的这一切都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团结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教育是一种能够打动人情感的教育,它深切真挚,陶冶心情,在某种角度,它被视为可改造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音乐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与智力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音乐对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各种智力因素都有积极的作用。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音乐能使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音乐可以促进感受、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音乐,以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音乐不同的音响有机地、艺术地组合在一起;音乐之间的对抗与协调、追逐与遇合、跳跃与停顿、飞跃与消逝等无穷的变化方式,构成谐美的音乐世界,对培养学生“对音的分辨”,发展学生的感知等能力来说,无疑是最为有用的。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音乐教学中要演奏、演唱、欣赏很多音乐作品;要学习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要接触到各个历史时期、各文化圈及许多地区和许多民族;要了解多种题材、体裁、风格形式;要学习演唱演奏常识及乐理、视唱练耳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所有这一切,除了学习音乐本身的基本技能技巧外,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风土人情等。这一切,对于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是巨大的。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用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来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宣传音乐教育的作用与功能,使其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