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观念;创新意识;合理评价
目前,我九中中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學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校学生来源比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优等生课堂上吃不饱,学困生课堂上吃不了。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否则,就是无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1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因此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学困生掌握的情况,如果学困生都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说明教师很好的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
2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道”和“业”都是静态的理念或知识,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结论, “惑”也是教师问的多。学生纯粹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多的是继承,很少有发展。由此,造成了学生思维单一、观念正统,唯书唯上,不敢怀疑、习惯被动,缺少求知欲、滋长厌学情绪等弊端。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改变接受学习的现状,变为主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处理教材,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研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转
3 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可以创设"操作"情境,提供参与条件;可以创设"讨论"情境,营照参与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4 教师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善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次,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5 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 教师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评价在教学中真正达到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数学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发展,课堂评价时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是否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第三,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你真了不起,所有的题都作对了,老师忍不住要为你竖起大拇指,可一看到你写的字时,大拇指就要往下掰了,练练字吧。"最后,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7 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静态的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来塑造人,特别是不能像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各位老师可能对此存有不同意见,认为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如此,我们强调因材施教。我并不是认为因材施教不好,但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因材施教到底实行了多少?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讲一样的教材,作一样的作业,考一样的题目。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接受性的,学生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要成为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培养出鲜活灵动的、充满个性的人,这样的学生也才会更具有创造力。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观念;创新意识;合理评价
目前,我九中中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學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校学生来源比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优等生课堂上吃不饱,学困生课堂上吃不了。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否则,就是无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1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因此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学困生掌握的情况,如果学困生都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说明教师很好的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
2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道”和“业”都是静态的理念或知识,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结论, “惑”也是教师问的多。学生纯粹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多的是继承,很少有发展。由此,造成了学生思维单一、观念正统,唯书唯上,不敢怀疑、习惯被动,缺少求知欲、滋长厌学情绪等弊端。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改变接受学习的现状,变为主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处理教材,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研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转
3 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可以创设"操作"情境,提供参与条件;可以创设"讨论"情境,营照参与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4 教师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善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次,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5 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 教师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评价在教学中真正达到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数学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发展,课堂评价时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是否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第三,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你真了不起,所有的题都作对了,老师忍不住要为你竖起大拇指,可一看到你写的字时,大拇指就要往下掰了,练练字吧。"最后,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7 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静态的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来塑造人,特别是不能像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各位老师可能对此存有不同意见,认为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如此,我们强调因材施教。我并不是认为因材施教不好,但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因材施教到底实行了多少?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讲一样的教材,作一样的作业,考一样的题目。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接受性的,学生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要成为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培养出鲜活灵动的、充满个性的人,这样的学生也才会更具有创造力。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