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主创新最重要是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上,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微观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技术发展的障碍因素,亟需我们去分析和认真面对。本文拟从剖析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探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自主创新 障碍
一、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因素
由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本身具有创造性,风险性,市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实践中,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主要的障碍有:
1.体制方面存在的障碍
尽管二十多年的改革已经对使原有的体制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在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域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体制障碍。其一是政府部门的行为影响。由于政府仍然保持对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政策寻租”空间仍较大,企业如果能获得政府控制的稀缺资源,如土地、许可证等,不需要自主创新也可以赚钱,使一些企业宁愿在“搞关系”上下本钱,而不愿做自主。还有,政府对一部分企业的扶持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也使企业缺少竞争的压力和自主创新的动力。其二是企业自主创新仍沿袭以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的科技研发投资体制,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影响了自主创新的投资。其三是经济与科技工作分别由不同的行政领导负责,研究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缺少经济联系,科研单位的技术供给结构和企业生产需求结构出现了不相匹配的问题,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往往没有相应的超前研究支撑,而没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方向则集结着大批的科研人员,影响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2.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障碍
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表现有三:其一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认为国内的科技成果没有国外设备来的快捷而风险小,重模仿、轻创新,热衷于拼资源、拼投入;甚至抱有“等、靠、要”的依赖观,一味指望政府的扶持。其二R&D投入不足。资金投入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1%以下徘徊,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这一指标为2.5%~4.0%左右,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在5%左右。而我国很多企业根本没有R&D经费,有R&D经费的也往往不足其销售额的1%,自我积累能力很弱,企业没有发展后劲。其三,我国的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真正的技术开发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资料,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2004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11.9%的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3.市场方面存在的障碍
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存在许多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其一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容纳有限。教育、医疗、养老未来期望的不确定,使市场的容量无法打开,这样市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拉动力量相对较弱。其二,市场的过度竞争,企业为了生存并应付当期竞争,企业往往把资金与精力全都投入到对当期市场份额的争夺方面,而不愿意通过自主创新取得创新利润。因为自主创新有一定的周期,开发风险较大,不如非技术手段来得迅速。不愿从事有长期效益有风险的自主创新。其三我国市场发育缺欠,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一方面市场的垄断封锁造成企业规模难以做大,自主创新成本难以摊销,另一方面,假冒产品盛行,尤其是假冒商品成本中没有科研、开发费用,因而以较低价格与正宗商品竞争,更容易进入市场。其四技术市场的不完善,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相应的中介服务,企业获得创新信息不灵,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低。
二、对策与措施
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是多方面的,有些因素还相当复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一揽子解决,只能有重点,分步骤地治理。目前,我们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体制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打破束缚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为此,要加快政府转型。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自主创新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活动,是一个市场实现过程。在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种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政府要明确责任,主要承担提供政策、规范市场、完善执法等宏观职能,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把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快企业的制度创新,形成企业追求自主创新的利益驱动和风险约束机制,真正确立起企业作为技术投资、研究开发、利益分配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实施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通过合作制、股份制、产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把企业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鼓励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经济实体等,建立起企业与大学、研究院所互动开发的新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不断提高其研发水平和效益。
2.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
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开始阶段需要有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长期依赖政府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只有当企业从自主创新中体察到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才能形成自觉行为,企业自主创新才能进入成熟的轨道,进入良性循环。所以,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自主创新主体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勇于承担风险的自主创新文化氛围。要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承认和保护创新者的技术创新产权,允许创新人员凭借其创新产权在企业占有股份,从企业分得应得的利润,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要继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使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改善,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打好基础。
3.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企业技术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加大企业技术投入总量,合理调整投资结构,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持、吸引社会各界资金为补充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投入机制。因此,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使科技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实行国家、行业、地方与企业的资金相匹配的投资方式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经费的投入。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引导国内外资金建立以风险投资机制运作的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本经营服务。要设立各类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筹集提供更为广阔的资金渠道。
4.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自主创新以及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高素质的人才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我国企业目前状况,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要注重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发现、锤炼和培养创新企业家和技术人才。不断改善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培养既懂技术专业,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要大力提倡科技人才到企业就业或自行创业,鼓励企业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吸引科学家和工程师到企业创业,允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不断壮大企业技术队伍,强化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队伍的成长,支撑企业发展沿着不断创新的轨道前进。
[关键词] 自主创新 障碍
一、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因素
由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本身具有创造性,风险性,市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实践中,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主要的障碍有:
1.体制方面存在的障碍
尽管二十多年的改革已经对使原有的体制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在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域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体制障碍。其一是政府部门的行为影响。由于政府仍然保持对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政策寻租”空间仍较大,企业如果能获得政府控制的稀缺资源,如土地、许可证等,不需要自主创新也可以赚钱,使一些企业宁愿在“搞关系”上下本钱,而不愿做自主。还有,政府对一部分企业的扶持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也使企业缺少竞争的压力和自主创新的动力。其二是企业自主创新仍沿袭以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的科技研发投资体制,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影响了自主创新的投资。其三是经济与科技工作分别由不同的行政领导负责,研究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缺少经济联系,科研单位的技术供给结构和企业生产需求结构出现了不相匹配的问题,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往往没有相应的超前研究支撑,而没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方向则集结着大批的科研人员,影响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2.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障碍
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表现有三:其一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认为国内的科技成果没有国外设备来的快捷而风险小,重模仿、轻创新,热衷于拼资源、拼投入;甚至抱有“等、靠、要”的依赖观,一味指望政府的扶持。其二R&D投入不足。资金投入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1%以下徘徊,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这一指标为2.5%~4.0%左右,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在5%左右。而我国很多企业根本没有R&D经费,有R&D经费的也往往不足其销售额的1%,自我积累能力很弱,企业没有发展后劲。其三,我国的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真正的技术开发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资料,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2004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11.9%的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3.市场方面存在的障碍
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存在许多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其一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容纳有限。教育、医疗、养老未来期望的不确定,使市场的容量无法打开,这样市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拉动力量相对较弱。其二,市场的过度竞争,企业为了生存并应付当期竞争,企业往往把资金与精力全都投入到对当期市场份额的争夺方面,而不愿意通过自主创新取得创新利润。因为自主创新有一定的周期,开发风险较大,不如非技术手段来得迅速。不愿从事有长期效益有风险的自主创新。其三我国市场发育缺欠,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一方面市场的垄断封锁造成企业规模难以做大,自主创新成本难以摊销,另一方面,假冒产品盛行,尤其是假冒商品成本中没有科研、开发费用,因而以较低价格与正宗商品竞争,更容易进入市场。其四技术市场的不完善,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相应的中介服务,企业获得创新信息不灵,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低。
二、对策与措施
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是多方面的,有些因素还相当复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一揽子解决,只能有重点,分步骤地治理。目前,我们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体制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打破束缚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为此,要加快政府转型。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自主创新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活动,是一个市场实现过程。在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种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政府要明确责任,主要承担提供政策、规范市场、完善执法等宏观职能,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把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快企业的制度创新,形成企业追求自主创新的利益驱动和风险约束机制,真正确立起企业作为技术投资、研究开发、利益分配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实施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通过合作制、股份制、产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把企业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鼓励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经济实体等,建立起企业与大学、研究院所互动开发的新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不断提高其研发水平和效益。
2.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
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开始阶段需要有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长期依赖政府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只有当企业从自主创新中体察到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才能形成自觉行为,企业自主创新才能进入成熟的轨道,进入良性循环。所以,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自主创新主体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勇于承担风险的自主创新文化氛围。要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承认和保护创新者的技术创新产权,允许创新人员凭借其创新产权在企业占有股份,从企业分得应得的利润,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要继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使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改善,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打好基础。
3.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企业技术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加大企业技术投入总量,合理调整投资结构,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持、吸引社会各界资金为补充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投入机制。因此,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使科技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实行国家、行业、地方与企业的资金相匹配的投资方式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经费的投入。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引导国内外资金建立以风险投资机制运作的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本经营服务。要设立各类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筹集提供更为广阔的资金渠道。
4.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自主创新以及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高素质的人才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我国企业目前状况,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要注重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发现、锤炼和培养创新企业家和技术人才。不断改善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培养既懂技术专业,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要大力提倡科技人才到企业就业或自行创业,鼓励企业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吸引科学家和工程师到企业创业,允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不断壮大企业技术队伍,强化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队伍的成长,支撑企业发展沿着不断创新的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