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错环境错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课题组活动是观摩托班的游戏活动,正当小朋友们玩得非常投入时,张老师气呼呼地跑到我面前嘀咕说:“真是给小博气死了,我辛辛苦苦贴的五个福娃都被他撕下来!真拿他没办法。”小博是本学期新来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喜欢独自玩耍,我想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和他聊聊。当我走到小博面前时,小博正要抓小帅的脸呢,张老师赶紧上前,制止了将要发生的摩擦行为。张老师觉得没有面子,急得既想对大家解释又忍不住埋怨起小博。
  观摩活动后,课题组的老师们讨论起小博的行为。我非常赞同有位老师说的,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我们给他们的这个环境上。当教师看到自己不希望小朋友出现的行为时,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因为幼儿的每种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原因。小博所在“区”是老师用废旧蚊帐改制的,还特意做成俏皮狗的造型,四周贴上形象可爱的福娃烫纸,幼儿还是很喜欢到这个区域的。可是,不仅是小博,其他孩子在这个“区”内也有手撕、打闹的现象。经过分析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幼儿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而我们只给幼儿提供了“帐篷”这个环境,并没有提供可以拿起来操作的游戏材料。没有提供材料,幼儿就没事可做,发生前面的那一幕也在情理之中。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我们立即调整了思路,在各个“区”的环境中添加孩子们的操作材料,如在帐篷边添置了一些轻巧、柔性的玩具:图书、毛绒小动物、自制软体魔棒等。这样既保证幼儿在安全新颖的环境下说说悄悄话,同伴之间又能借助游戏材料相互交流,效果很明显,幼儿少了许多不该有的行为,游戏也丰富了起来。看来,创设适宜于幼儿发展的环境,适时适量地调整游戏材料,还是我们要仔细研磨的基本功啊!
其他文献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教学时,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
犊牛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初春及夏末秋初多发,出生后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多发生。本文通过对犊牛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的情况。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
“咔嚓!咔嚓!”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是照相机的声音呀!别小瞧“他”哦!“他”可是我班幼儿习惯养成、常规管理、行为约束的“好帮手”哦。“坐姿端正来一张、吃饭干净来一张,排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高科技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力量,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应用交互设计的原理设计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