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是杂剧艺术的先驱,其作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风貌、人民的心声。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有目可查的有六十多种,几乎占现存的元杂剧全目的十分之一,而关氏创作的旦本戏又占了绝大多数。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其形象塑造艺术。
关键词: 关汉卿 旦本戏 形象塑造艺术
关汉卿笔下的妇女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妇女形象尽管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在他的笔下都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被压迫者。关汉卿创造的这些妇女形象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些妇女形象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不少魅力。关氏杂剧在艺术技巧、手法、风格、气派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特点,可谓是杂剧艺术的集大成者,尤其他的旦本戏形象塑造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其旦本戏形象塑造艺术评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中心
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由人物的对立和斗争构成的。《窦娥冤》具有丰富尖锐的戏剧冲突,连续不断、层层递进、节奏紧凑。矛盾冲突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转换形式。先是通过蔡婆婆与窦天章、赛卢医的关系反映了高利贷者和借债人的冲突;接着由于张驴儿父子的出现转换为窦娥婆媳与流氓无赖张驴儿父子的冲突;继而由于张驴儿告状转为窦娥婆媳与官府的冲突;最后由窦天章按察楚州转为窦天章父女与张驴儿的冲突,并以报仇伸冤使冲突得到解决。这四方面冲突的实质,是窦娥这一妇女形象与元代社会现实的矛盾。
由蔡婆婆与窦天章的冲突开启全篇。他们围绕的是“高利贷”的问题。正因为窦天章还不起债钱,才不得把七岁的端云卖与窦家抵债,成为高利贷的牺牲品,成为一生悲剧命运的开端。赛卢医与张驴儿父子的介入,终于把窦娥的悲剧命运推向高潮,使她不得不与元代社会展开冲突。剧情发展第二折,也是戏剧冲突最为激烈的阶段,矛盾冲突由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矛盾转换到窦娥与官府的矛盾冲突。窦娥开始以为官府能为自己洗清冤屈,没想到一开堂就遭到一顿毒打。她终于认识到对于无辜小民来说,官府衙门根本不存在什么“明如镜,清如水”的廉明清正,而是“覆盆不照太阳辉”——暗无天日的地狱。所以窦娥不肯低头,在大棍子一连打昏她三次后,仍然倔强地申辩:“委地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显示了窦娥性格中前所未有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善良的窦娥遭受流氓无赖的诬陷和官府的糊涂判案,竟然作为罪犯被押赴刑场,这样的冤枉怎不使她咒天诅地。她敢于咒骂他们的虚伪,控诉其罪恶,正表现她性格的发展——从安分守己到勇敢反抗。最后,她发出三个誓愿,全然是指挥若定的天地主宰的气派,更进一步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她对待官府极其仇恨,对待亲人却异常地温柔,为了不让婆婆伤心,偏走后街,又表现了她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善良。窦娥的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二、通过典型环境渲染表现人物情操
关注人物与环境关系,并非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来决定。”自然主义者左拉也论述过“环境”并且指出:“要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环境中活动。”
《窦娥冤》中窦娥生活的大环境是极其黑暗的,由这一“大环境”形成“具体环境”同样险恶。高利贷的剥削是造成窦娥悲剧的间接原因。元代高利贷盛行。本剧一开始就从高利贷这条线索入手,它的罪恶活动与可怕的后果一直支配着剧中每个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后果。窦天章还不起蔡婆的银子,才不得不把女儿送给蔡婆婆做童养媳。第一步注定她失掉自由而堕入只能听从命运摆布的境地。张驴儿这类泼皮无赖,在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也是种族压迫的象征之一。张驴儿父子对于窦娥婆媳的威逼、家室财产的强占正是上述那种泼皮无赖的具体形象的刻画。窦娥偏偏又撞到他们手中,预示着窦娥命运的悲惨。而当时的官场又极其黑暗,这就构成了窦娥生活的“集体环境”。窦娥的反抗性格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环境渲染了窦娥的性格。
马克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窦娥也不例外。当张驴儿逼迫她嫁给他时,她全然拒绝了,反映了她不屈的性格。当她被张驴儿诬陷,上了公堂后,她对官府充满了幻想,希望官府能洗清自己的冤屈。可是黑暗的现实打破了她的美梦,一进公堂便挨了一顿毒打,只打得“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这一切使她认识到了官府是暗无天日的地狱。正是在冷血无情的现实的欺凌压迫下,窦娥开始觉醒反抗,随着窦娥与官府矛盾的发展,窦娥的反抗性格愈来愈鲜明。所以说窦娥的“反抗”性格是由环境的不断压迫下表现出来的。同时,这种险恶的环境也渲染出了人物的高尚情操。
三、细节化的描写展示人物风采
关汉卿不愧为一代戏剧大师,他能抓住人物最本质的性格特征做细致精巧的描绘,细节描写尤为突出。
《窦娥冤》中窦娥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多运用细节化的语言。当窦娥被押赴刑场时,她向刽子手提出一个要求:要走后街。为的是不让婆婆知道。在无法顾及自己性命时,却想着减轻婆婆的痛苦,这个细节把她善良高尚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了。还有,她化为鬼魂报仇雪恨之后,仍念念不忘婆婆,嘱托父亲代为照顾。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了窦娥的善良。同时她又不是一味地顺从婆婆,当婆婆劝她嫁给张驴儿时,她敢于批评婆婆,指出婆婆的不妥之处,表现了她的善恶分明。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关汉卿笔下,运用的表现形式也远不止此。但作家主要运用了这些手段,既完成了叙事文学的情节安排而故事演进,又在矛盾冲突和典型场景的叙写中,通过性格化的本色语言,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丰富我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探讨并实践文学的表现手法,关汉卿旦本戏的创作影响是至深至大的。直到今天的戏剧研究,甚至戏剧和影剧的评论研究中,人们还在为关汉卿的高超手法所惊叹。
关键词: 关汉卿 旦本戏 形象塑造艺术
关汉卿笔下的妇女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妇女形象尽管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在他的笔下都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被压迫者。关汉卿创造的这些妇女形象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些妇女形象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不少魅力。关氏杂剧在艺术技巧、手法、风格、气派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特点,可谓是杂剧艺术的集大成者,尤其他的旦本戏形象塑造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其旦本戏形象塑造艺术评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中心
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由人物的对立和斗争构成的。《窦娥冤》具有丰富尖锐的戏剧冲突,连续不断、层层递进、节奏紧凑。矛盾冲突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转换形式。先是通过蔡婆婆与窦天章、赛卢医的关系反映了高利贷者和借债人的冲突;接着由于张驴儿父子的出现转换为窦娥婆媳与流氓无赖张驴儿父子的冲突;继而由于张驴儿告状转为窦娥婆媳与官府的冲突;最后由窦天章按察楚州转为窦天章父女与张驴儿的冲突,并以报仇伸冤使冲突得到解决。这四方面冲突的实质,是窦娥这一妇女形象与元代社会现实的矛盾。
由蔡婆婆与窦天章的冲突开启全篇。他们围绕的是“高利贷”的问题。正因为窦天章还不起债钱,才不得把七岁的端云卖与窦家抵债,成为高利贷的牺牲品,成为一生悲剧命运的开端。赛卢医与张驴儿父子的介入,终于把窦娥的悲剧命运推向高潮,使她不得不与元代社会展开冲突。剧情发展第二折,也是戏剧冲突最为激烈的阶段,矛盾冲突由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矛盾转换到窦娥与官府的矛盾冲突。窦娥开始以为官府能为自己洗清冤屈,没想到一开堂就遭到一顿毒打。她终于认识到对于无辜小民来说,官府衙门根本不存在什么“明如镜,清如水”的廉明清正,而是“覆盆不照太阳辉”——暗无天日的地狱。所以窦娥不肯低头,在大棍子一连打昏她三次后,仍然倔强地申辩:“委地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显示了窦娥性格中前所未有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善良的窦娥遭受流氓无赖的诬陷和官府的糊涂判案,竟然作为罪犯被押赴刑场,这样的冤枉怎不使她咒天诅地。她敢于咒骂他们的虚伪,控诉其罪恶,正表现她性格的发展——从安分守己到勇敢反抗。最后,她发出三个誓愿,全然是指挥若定的天地主宰的气派,更进一步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她对待官府极其仇恨,对待亲人却异常地温柔,为了不让婆婆伤心,偏走后街,又表现了她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善良。窦娥的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二、通过典型环境渲染表现人物情操
关注人物与环境关系,并非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来决定。”自然主义者左拉也论述过“环境”并且指出:“要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环境中活动。”
《窦娥冤》中窦娥生活的大环境是极其黑暗的,由这一“大环境”形成“具体环境”同样险恶。高利贷的剥削是造成窦娥悲剧的间接原因。元代高利贷盛行。本剧一开始就从高利贷这条线索入手,它的罪恶活动与可怕的后果一直支配着剧中每个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后果。窦天章还不起蔡婆的银子,才不得不把女儿送给蔡婆婆做童养媳。第一步注定她失掉自由而堕入只能听从命运摆布的境地。张驴儿这类泼皮无赖,在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也是种族压迫的象征之一。张驴儿父子对于窦娥婆媳的威逼、家室财产的强占正是上述那种泼皮无赖的具体形象的刻画。窦娥偏偏又撞到他们手中,预示着窦娥命运的悲惨。而当时的官场又极其黑暗,这就构成了窦娥生活的“集体环境”。窦娥的反抗性格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环境渲染了窦娥的性格。
马克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窦娥也不例外。当张驴儿逼迫她嫁给他时,她全然拒绝了,反映了她不屈的性格。当她被张驴儿诬陷,上了公堂后,她对官府充满了幻想,希望官府能洗清自己的冤屈。可是黑暗的现实打破了她的美梦,一进公堂便挨了一顿毒打,只打得“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这一切使她认识到了官府是暗无天日的地狱。正是在冷血无情的现实的欺凌压迫下,窦娥开始觉醒反抗,随着窦娥与官府矛盾的发展,窦娥的反抗性格愈来愈鲜明。所以说窦娥的“反抗”性格是由环境的不断压迫下表现出来的。同时,这种险恶的环境也渲染出了人物的高尚情操。
三、细节化的描写展示人物风采
关汉卿不愧为一代戏剧大师,他能抓住人物最本质的性格特征做细致精巧的描绘,细节描写尤为突出。
《窦娥冤》中窦娥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多运用细节化的语言。当窦娥被押赴刑场时,她向刽子手提出一个要求:要走后街。为的是不让婆婆知道。在无法顾及自己性命时,却想着减轻婆婆的痛苦,这个细节把她善良高尚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了。还有,她化为鬼魂报仇雪恨之后,仍念念不忘婆婆,嘱托父亲代为照顾。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了窦娥的善良。同时她又不是一味地顺从婆婆,当婆婆劝她嫁给张驴儿时,她敢于批评婆婆,指出婆婆的不妥之处,表现了她的善恶分明。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关汉卿笔下,运用的表现形式也远不止此。但作家主要运用了这些手段,既完成了叙事文学的情节安排而故事演进,又在矛盾冲突和典型场景的叙写中,通过性格化的本色语言,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丰富我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探讨并实践文学的表现手法,关汉卿旦本戏的创作影响是至深至大的。直到今天的戏剧研究,甚至戏剧和影剧的评论研究中,人们还在为关汉卿的高超手法所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