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唱的比说的好听,真的吗?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小博大的故事,总能成为江湖上的“传说”,令人津津乐道。比如草船借箭,比如“泰囧”,比如“唱吧”。上架5日拿下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名,获得原创App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目前用户量突破千万,整体估值达7500万美元……众多光环在唱吧头上围绕,但唱吧的盈利模式,还在一步步的探索之中。虽然,目前关注唱吧并有投资意愿的风投很多,但屡有传闻的第二轮融资却并未敲定,这或许和业内人士分析的唱吧功能单一、盈利模式不明有关。
  病毒式营销,“你不是一个人在唱歌”
  唱吧并不是第一款唱歌应用,却可以用“横空出世”来形容,2012年5月底在App Store上架,5日就拿下免费金榜第一名。如此“黑马”的亮相,使其在用户量不断蹿升的同时,也引爆了互联网圈的热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唱吧的社交化更具有本土文化色彩——不同于语音、照片等社交方式,卡拉OK似乎是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特别喜爱的社交方式。
  和老牌的唱歌应用“K歌达人”相比,唱吧的社交味非常浓重。关注、评论、献花、排行榜等互动元素占据重要位置,在听歌的过程中,屏幕除了会显示歌词外,还会轮流播放歌手的照片,这也给单调的歌词注入了一丝“私人”元素。
  一位微博用户在试用唱吧后这样说:“唱吧的混音效果不错,卡拉OK结合社区,感觉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唱歌。除此之外,还可以听别人唱,给别人评论,一些粉丝还能找到一些明星,给他们助阵,感觉我们这些草根离明星很近。”
  在唱吧上线之前,IOS和Android平台已经有数款K歌应用,如K歌达人、天籁K歌、K到爆等,对比唱吧与这几款应用,你会发现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大部分K歌应用的产品核心是歌曲,而唱吧产品的核心是草根演唱者。唱吧满足了“唱歌”这个大众喜爱的需要的同时,也最大化了互动社交需求,把工具和社区结合在一起,通过原有的社交网络,实现了病毒式传播。
  登录唱吧可以看到,全国榜上的人气用户千变花花、Ken_Zong、李晨nic等,粉丝超过20万,收到大量评论和送花,每个人都有好几个已经满员的“粉丝”QQ群。据唱吧CEO陈华称:“唱吧现在有超过千万的用户,完胜同类型应用中的第二名几十倍。”
  唱吧刚出炉时,陈华先把唱吧放到了91手机助手、同步推这类“越狱”平台上, 在积累了几万种子用户的同时,又通过用户的反馈完善产品。后来在App Store一上线,那些由于没有越狱而无法使用唱吧的iPhone用户纷纷安装,用户开始自然推广。作为一款十分消耗流量的应用,唱吧更是获得了运营商的青睐,一时间获得了许多运营商的推广渠道。
  在谈及唱吧的推广方式时,陈华表示唱吧主要依靠社交网络的口碑营销。社交网络的口碑传播是病毒式的,增长速度远超想象。社交平台要火爆起来,需要先吸引一批最有传播力的用户,通过与QQ空间、腾讯微信、腾讯微博等SNS平台的合作,使得这些平台的用户无须注册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唱吧,将唱吧的歌曲分享给好友。这样病毒式传播的威力已经显现了出来,“随着社区人气和知名度的提高,更多只为了唱歌的用户也会加入唱吧。”陈华说。
  唱吧目前已经引入“熟人关系链”,其中包括手机联系人。陈华坦言唱吧的用户有一半来自QQ互联,他非常希望能够与腾讯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让每个QQ用户都可以在唱吧唱出最好的歌声,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歌手。
  但同时,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唱吧一直有被腾讯“狙击”的隐忧,曾屡次有腾讯准备推出同款应用的传言,毕竟腾讯是做社区化平台的老手,在社交、原创等方面轻车熟路,并有大量原始积累优势,拥有唱吧无法比拟的资源与渠道。因此如何增加用户黏性,就成了唱吧亟待解决的问题。唱吧为此率先开放了K歌比赛平台——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办一场歌迷与用户互动、或选举代言人的活动,都可以用唱吧免费的K歌比赛平台,目前已有可口可乐、阿里巴巴等几十家公司使用了唱吧的这个功能。通过与大公司合作的方式,唱吧批量获取了大批新用户,“阿里巴巴的3万名员工要参加比赛就要装唱吧应用,想听别人的歌和想支持谁也要装唱吧”。
  打造草根明星,赚取粉丝经济
  陈华在等待一个引爆点:从唱吧上诞生出一个真正的明星。“唱吧未来的愿景是发展成为一个草根的娱乐平台,下一个李宇春有可能就在唱吧产生。我们在和电视台、唱片公司合作,把唱吧上的好声音推送出去。也许每一两个月我们推出去一个人,或许真会有一个出了名。”陈华知道,这个事件成功的可能性会非常偶然,也很难做。但他希望这个引爆点可以告诉唱吧的所有用户,在唱吧,你有可能成为明星。
  就在前不久,唱吧红人杨姣在一个互联网经济论坛上被评为“中国互联网好声音”,如今这名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已经签约了唱片公司,接下来将会推出自己的专辑。在唱吧最火歌手总榜中,杨姣排名第二位,发布了142首歌,粉丝数约45万,收到虚拟鲜花约82万枝。
  唱吧还吸引了一些明星的“进驻”。歌手韩红一改以往歌路,利用唱吧录制了《狮子座》《亲密爱人》《好久不见》等有别于其常规套路的歌曲,上传分享到自己的微博,颇受欢迎。除了韩红,王珞丹、欧弟等十几位明星也都在用唱吧。
  陈华正积极地拓展唱吧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经和2012年中国最热门的一档栏目《中国好声音》取得合作意向,希望从第二季开始,唱吧能成为《中国好声音》的海选平台。在陈华看来,唱吧的未来就是要让更多人在这里出名,享受被粉丝追捧的感觉。而对于狂热的粉丝,他们享受的则是交友和追星的乐趣。
  对于推出明星这件事,陈华并不想走唱片公司的老路,他认为这条路太辛苦,给歌手作词、作曲,然后拍MTV,还要营销各种唱片,要做的很多,但成功的概率很小。所以,唱吧只是负责把人捧红,至于这个人以后的发展,唱吧不会介入,唯一需要的就是这个未来的明星要告诉所有人,他来自唱吧。
  那么,唱吧的收入来自哪里?陈华表示:“因为唱吧是一个竞争性产品,它有榜单,未来这就是赚钱的机会,狂热的用户会为这个投入。如果为喜欢的唱歌达人送上‘鲜花’,未来也不排除需要用虚拟货币。”   不过,虚拟货币作为盈利来源,这在用户被免费宠坏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似乎很难实现。相对于陈华的乐观,唱吧的技术总监田然似乎更低调,他说:“现在肯定不是谈收入的时候,唱吧目前还处在圈地的阶段,首先要做的是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去完善产品,盈利的探索可能还要再过一段时间。”
  社交化泡沫存隐忧,版权在前巨头在后
  上线之初,就有许多投资人都想投资唱吧,关于唱吧获得融资的传闻不绝于耳,最劲爆的莫过于红杉中国注资1500万美元,获得其20%的股份,使唱吧整体估值达到7500万美元。对此,陈华表示:“现在想投资的风投很多,但都在洽谈之中,很多细节还不方便透露。至于估值,是一个非常高的价格。”
  但一些圈内人似乎有着不同的看法:“如果腾讯也要做和唱吧类似的手机K歌软件,唱吧的价值会即速腰斩。这是唱吧面临的最大风险。”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唱吧迟迟没有落实投资的原因之一。在事态还未明朗之前,投资人在高估值下进行投资,无异于一场豪赌。
  在中国做产品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好的创意会被相互“借鉴”,小团队往往会成为“借鉴”的牺牲品。2011年1月份Talkbox掀起全民语音聊天热潮后,5月份微信便推出了语音功能。随后Talkbox在内地的势头急转而下。时至今日,Talkbox用户量已降到百万级别,而微信活跃用户已超3亿。
  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和巨头入场带来的不确定性,一夜成名的唱吧究竟会是沉淀下来的“啤酒”,还是浮在上面的“泡沫”? 仍未可知。腾讯的微信平台、多玩的YY语音都是唱吧的潜伏敌手,现在,各个大公司都在做类似的应用,人人网的产品已经出来了,创新工场也推出了相应的版本。
  “我们欢迎竞争者进来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田然坦言,在中国,大家会一窝蜂地做一些类似的东西,目前来看,这个市场本身还没有那么大。“唱吧要在用户体验上做到最好、速度上做到最快,同时唱吧也有先发优势。”
  面对腾讯等巨头“狙击”的隐忧,陈华则表示,唱吧在未来最重要的还是围绕独特的垂直需求产生大量优质的内容,贡献给合作伙伴。
  版权问题是制约“唱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版权的掣肘,唱吧的歌曲库不够丰富,目前,唱吧最大的成本支出也在版权上,包括作词、作曲版权、编曲版权、原唱的版权等。
  “版权成本将是唱吧最大的成本”,陈华坦言。唱吧正在努力解决版权问题,目前与国内主流唱片公司都已有合作,他希望版权问题不要成为阻碍唱吧成长的问题。“现在已经基本上把所有歌曲的版权都买了,之后会逐步替换掉现在由用户上传的音乐伴奏。”唱吧在版权的使用上比播放器要少,只用到了作词、作曲这两部分。目前唱吧采取完全免费的运营模式,也是因为版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唱吧的火爆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另一款风靡一时的社交应用——Draw Something,它同样创造了新的社交方式——通过绘画交友。Draw Something在50天内获得了5000万下载量,最终被Zyga以1.8亿美元收购,但是被收购之后Draw Something的用户数便开始迅速下滑,活跃用户数不到一个月便下降400万。
  人们对社交应用的新鲜感如昙花一现,Draw Something面临的问题同样可能出现在唱吧身上,当新鲜感退去,唱吧能否提供新的互动引爆点?对于一个发布还不到一年的应用,开发者最关心的还是用户体验,“至少唱歌仍是大众主流的娱乐应用”,陈华回应说,“我们所理解的用户黏性,并不是说一定要用户天天登录唱歌,更重要的还是把产品做好,用户只要想唱歌时,第一个打开的是唱吧,这对我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其他文献
财富有多诱人,人性就有多扭曲。哪怕在窗明几净、以诚信为本的银行营业厅里也是这样。  银行依靠几十年诚信经营树立的良好口碑,也成为一些银行从业者眼中消费的对象。他们拉着银行的虎皮,做着见不得光的事,把一款款存在各种问题的产品,卖给了最信赖他们的客户。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2013年1月16日银监会已经明确禁止银行销售PE产品。但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排斥个别聪明的银行员工仍把PE包装成其他产品出售
期刊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实惠是,商品性能变得越来越好,而价格却变得越来越便宜。现在,如果你有一部智能手机,你就可以用它做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比如查询航班、预订餐馆、建立交友圈等。智能手机的新应用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2013年1月,苹果App Store应用程序下载量已经超过400亿次,这还不包括重复下载和升级的次数,苹果开发者社区已经为全球的苹果用户做了77.5万余款
期刊
就像计算机水平越先进,电脑病毒就会越多一样,理财市场越发达,坑爹的理财毒丸也会越来越多。理财毒丸不同于假冒伪劣商品,它被层层的专业金融术语包裹着,更像是一个诱人的礼物。  在专业的金融术语面前,就连高素质的美国人民都被旁氏骗局骗了,更何况是刚富起来的中国人。  作为理财者,不能因废食。搞清楚理财毒丸的炮制过程,不管画有多浓的妆,这些毒丸在你面前就如跳梁小丑一般。  恶意毒丸:最毒莫过人心  毒性:
期刊
开超市的老王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私募基金(也就是常说的PE)给坑了。老王先是认识了几个说是能帮他贷款的人,开超市哪有不喜欢流动资金充裕的呢?在这几个人的帮助下,老王很快以店面做抵押,从一家银行贷款500万元。老王原本只想贷200万,但被劝说多贷出来的款可以用来投资理财产品,老王想想便同意了。这多出来的300万,在这几个人的反复劝说下,老王买了一款据说年收益超过40%的私募基金,远超过银行的贷款利
期刊
App应用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用户的选择。目前,App市场上理财类的应用很多,功能细分也较其他类别的App有明显优势,比如记账类、投资交易类、精明消费类……精于“算计”的开发者都盯上了理财这块“蛋糕”,期望通过打造有针对性的功能和人性化的体验抢占用户。  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移动账本的尴尬  很多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自己每个月都是“月光族”,甚至有时还经常会为不知
期刊
前阵子见到一些老朋友,是我第一份工作时候的同事,难免聊起许多旧事。说到当初我为何千里迢迢无缘无故只身一人去了广州,我告诉他们,因为那时候的单位许诺了我“高薪”,“一个月3000块呢!定下这份工作的时候我就想,天哪,一个月3000块,要怎么样才能花得完啊 ?!”  结果,半年以后,这个问题就完全不是问题了。新的问题是:3000块钱,怎么才能够花啊?!上大学的时候,觉得一个月3000元就能过上花天酒地
期刊
看病难是大家多年关心的话题之一,移动医疗市场也因此有着广阔的发展“钱”景。  2012年美国在数字医疗公司上共投入了 1.4 亿美元,与 2011 年的 9680 万美元相比增长了 45%,完成的交易单数也同比增长了56%。而国内移动医疗市场却如处女地般鲜有几家公司,大众的需求和相对空白的市场,让2011年刚从媒体出来的张锐觉得,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这拨浪潮,移动医疗就是自己创业的方向,于是,就有了
期刊
最近一条微博很热,源自于一个电视节目:一些香港有钱人试图用5天时间体验、思考贫富是由什么决定的:A.社会资源分配不均;B.靠双手;C.命中注定。最终,富翁们的答案很悲观,一致认为是C。富人的另外两点体会:穷人是没得选择的、跨代贫穷。其中一位参与者、全职太太Cisy甚至放出狠话:“下一代的起跑线相距很远,如果他们在跑100公尺的比赛,相信我女儿的起跑线已在200公尺的位置。”一时间举国哗然,让很多人
期刊
股市在过去短短的一个半月劲升15%,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似乎没有听到“这么短的时间涨这么多,中国股市太不规范了!”之类的声音,可见中国股市只有在下跌时,才会被抱怨为“不规范”“政策市”。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股市有8000万“投资者”,绝大多数人被称为“股市参与者”更为妥帖,因为成为一个投资者,尤其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以我“投资成功的三个标准”而言,最终能达到投资成功这个目标的人
期刊
马晓蕊  国内首批CFP注册金融理财规划师证书持有人,多年从事理财工作,目前就职于国内某银行私人银行部 。    2011年《胡润财富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内地千万级别的富豪人数已达96万人,其中包括6万个亿万富豪。而截至2010年底,各家银行非官方公布的私人银行客户数粗略统计仅有约10万人,是全市场总量的十分之一,亿万富豪更是屈指可数。  尽管各家私人银行均使出浑身解数,提供各种各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