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的N种打开方式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7日晚7时,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时刻。自那一天起,《教学月刊》开设了导读栏目,为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从纸质阅读延伸到网络听读,从一个人读书到一群人分享,从一种视角到多元品读。刊物中的观点、思想、设计不再是纸面上黑与白的孤独对话;刊物中的理念、想法、案例,有了在现实课堂被展读、重现、改编、建构的鲜活生命力。
  在首期的三方会客室中,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嘉宾做客会客室。有教学经验丰富,从教十余年的实力派骨干教师代表,教学设计的原创作者,来自杭州周浦小学的钱宏军老师;有从教才一年多的新生代教师的代表,来自宁波艺术实验学校的胡萌洁老师;还有致力于数学实验课开发建设,对于数学教学本真有着深刻研究的杭州娃哈哈双语实验小学校长罗永军老师。三位老师,三个段的教龄,三种思考,他们对于同一节课关注的分别是什么?思考的是什么?他们希望学生在课中获得的是什么?在他们所共同探讨的“田忌赛马”中,我们得以一探究竟。
  【原创作者】
  钱宏军:好材料是思考和依托的载体
  选择学习材料很重要,运用学习材料更重要,选择是关注整体是否合适,运用是关注应用是否得当。田忌赛马中,优化的策略并不是凭空存在的,想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这就要依托于学习材料这一实体。把学习材料从田忌赛马的故事调整为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直观、更易操作,有助于依托已有的初步的生活、游戏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
  那么如何来运用呢?钱老师选择了“经验初用、枚举验证细用、更换条件变用”三种方式,层层推进了学生对策略的深入探究,尤其是“更换条件变用”这一方法,通过有条件的更换扑克牌,使学生迁移出牌的对策,深化优化策略,成为整篇设计的点睛之笔,为老师们所欣赏。
  【课堂真探】
  胡萌洁:好策略是实力与思辨的辩证统一
  胡萌洁老师在钱老师设计的基础上,继续延续原设计中“更换条件变用”的设计思路,以不同实力、分层研究为主线,设计了“实力悬殊,胜负分明;实力稍逊,以弱胜强;实力相当,智者为王”三项活动。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算无遗策、以弱胜强”策略制定的全过程,同时追加了齐威王得知田忌的应对之法后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辨,“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强,但为什么总是输?如何才能公平竞争?”引导学生在寻求取胜策略的同时,思考規则制定的公平,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取胜的可能性大小,立足实力,制胜思辨。
  【现场专家】
  罗永军:在等级与战力的选择中成就思维之美
  罗永军老师在现场活动参与中提出一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同时打开了另一个角度的设计思路。马是分上、中、下等的,但是马的战力(9、7、4),(8、6、3)却是因为环节推进的需要而定制的。学生是否有可能在给出上、中、下三个等级之后,自行确定马的战力并且开展相关研究呢?如果是自选战力的马的较量,那么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又会是如何的精彩纷呈呢?
  【导读随笔】
  孙惠惠:设计在传递中焕发生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在阅读中非常喜欢的内容,对于什么是好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好的教学设计中往往蕴藏了很多有价值的种子,当我们找到这些种子,移植到课堂的时候,种子是会生根发芽的。它所能生长与演绎的模样,一定不是和原作者一模一样,而是随着学生的变化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味道,这才是有价值的设计。
  在阅读了原创设计后,年轻的教师们从中找到了“换马”这颗有价值的种子,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年轻人的独特视角,形成了新的赛马公平策略探讨,直击策略的本质核心,后出者占先机。现场专家站在数学化的角度,对等级与战力提出思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用什么材料去学习,学生是否可以有更全面、更自由的选择。教学材料的大尺度开放,所代表的是否是对学情把握、知识本质理解、教学规律掌握的更自信的一种表达。教学设计的理念,在刊物与课堂的对接中完成新的传承;教学设计的时代适应性,在不同教龄读者的对话和尝试中与时俱进;教学设计的生命力,在我们真诚面对它时,温暖地回报着我们。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视角,对于课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阶段,你的独特感受和对设计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核心的推动力量。在今天,三方、三种视角的交流交融中,对于“田忌赛马”这节课,数百名在线读者也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年轻的老师或许在想,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像钱老师这样,随心所欲地选择素材,而教学效果却更胜从前。什么时候才能像罗老师这样,不再拘泥于课堂的形式和固有认识,而能自信满满地叩问教学的本真。其实,这一切教学的智慧和专业实力都来自于三样事情,那就是时间、经验和努力,以及对教学真心实意的喜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些,那么从一个新生代的教师逐渐成为像钱老师、罗老师这样,学有所爱、术有专攻的教学达人,那真的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田忌赛马有N种打开的方式,那我们的课堂呢?
  月刊导读,为我们打开课堂。
  (浙江省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315000)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许多地方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結对帮扶活动——青年教师拜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师,一师带一徒,师徒互动,教学相长。在一些学校,“青蓝工程”成为能力提升工程,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骨干、当地名师;许多师傅在“后浪”的推动下,焕发职业第二春。   但在此过程中,有些青年教师刻意模仿师傅的教学风格,一味照搬师傅的教学招式,看似提高了自己,却没有超越师傅。   “学我,不能全像我。
【摘 要】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用减法解决问题”时,掌握情况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由于情境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出现,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聚焦这两个新的符号,通过“说”符号、“添”符号、“比”符号等手段,帮助学生准确提取信息,切实理解题意,有效掌握方法。  【关键词】用减法解决问题;大括号;问号  【背景】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设计了简单的情境(见图1),使学生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页~60页及练习十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
[摘要]园长、教师及家长对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认知与此类事故能否得到公正处理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访谈江西省吉安市两所幼儿园的园长、部分教师和家长,提出要加强对园长、教师及家长的法制教育,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制度,以有效应对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  [关键词]园长;教师;家长;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摘 要】现行使用的北师大版数学四上教材中有“温度”一课,教科版科学三下教材中有“温度和温度计”一课、科学四下教材中有“温度和气温”一课。本文以“温度”一课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围绕“温度”主题,首先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材编排、教学设计、学习材料等方面将两学科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三大关乎课程整合的教学再思考:理顺内容,厘清目标;整合教材,重组内容;引入“微课”,适时整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起点,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算理,在两者之间的不断沟通中开展学习活动,并且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合于生动的活动之中,达到知识的重组和内化;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探索,感受计算所带来的乐趣;通过不断反思计算中的错误,从而减少计算中的错误率。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要让学生的数学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1277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大军从闽西进军漳州,听说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元兵来势凶猛,紧追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   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只是一座木
【摘 要】学本课堂并非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智慧导学,适时把握导的契机,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处,在学生学习的难点处,在学生对思想方法的感悟处进行导学,从而引领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循序建构数感。  【关键词】智慧导学;数概念;数感  人教版“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它上承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又是后
近年来,“学本课堂”逐渐受到关注,所谓“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本课堂”是对新课改中“以生为本”理念的课堂实践,顾明远教授提出:“素质教育要以学为本。”《人民教育》在2014年第16期推出了“学本课堂”专辑。由此可见,对“学本课堂”的研究,已经由理念向操作层面推进。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领域,怎样开展“学本课堂”实践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以学为本
笔者最近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在试教过程中对教材例2情境导入环节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和思考。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与学习,一遍遍的否定与调整,对情境创设的设计从模糊走向了清晰,对教学的认识经历了从困惑到明朗的过程。  第一次教学设计  第一次试教之前,笔者认真研读了教材,教材中的例2是“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如下图)  教学参考书上对此是这样分析的: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