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更多地思考什么样的课堂评价语言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评价的有效性,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
一、 提倡积极性评价,反对消极性评价
[案例]《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片段
师:下面这一段,老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很少举手读书的小朋友来试一试。(一位满脸通红的男生在大家的目光和语言的提醒下站了起来)你能站起来,已经告诉老师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来,试试看。(生结结巴巴地读课文,“结果了没有”读成“结了果没有”,“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读成“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果”)
师:你是一个很认真的孩子,虽然读得不太流利,但你能坚持读完,老师奖励你再读一遍,看看是不是更流利。(生再读,比第一遍流利,将“结果了没有”读正确了)
师:你让大家看到了你的进步。你能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你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生读第三遍,显然比第二遍更流利,多读的一个“有”字也去掉了)
师:(微笑着鼓掌)老师为你鼓掌。经过你自己的努力,终于将这一段读正确、读流利了,坚持这样做,你一定会成为朗读高手的。(生笑着坐下)
案例中的这位散师在指导朗读时,能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起点,关注到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并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一次次微小的进步,以积极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将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目标落到了实处,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提倡针对性评价,反对概括性评价
在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概括性太强,简单的一句“真好。”“你真棒!”“不错”就可以评价每一个学生了,不能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成长中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你的朗读进步多了。”“你的字更漂亮了。”“你的句子说得很完整。”通过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再如:“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似乎看到了春笋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通过这样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亮点。针对性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如“你能正确地书写生字,真不错,如果你能注意一下自己的写字姿势,你的字一定会写得更漂亮。”
三、 提倡发展性评价,反对浮夸式评价
一位教师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时,问:“草原醒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位学生回答:“我听到了‘啪!啪!’的鞭子声。”老师表扬:“你真是太聪明了,连鞭子声都能听到。”一位学生回答:“我看到了许多牧民跨上骏马。”老师表扬:“太棒了,连这个你也能看到。”……仔细想想,从课文插图完全可以看到,而这位老师却给出了如此夸张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还有它的真实性吗?还有激励功能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评价是为了改进教、改进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立足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6》时,出示词串“夜晚 繁星 亮晶晶”。一位学生读得很美,老师表扬道:“多美的夜晚呀!说说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学生答:“我一边读,一边就在头脑里想象词语的画面,读的时候就好像眼前看到了一样。”老师说:“你读得好,说得也好。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我们一起试一试。”这位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指出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评价既让被表扬的学生获得了最大的成功感,又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四、 提倡幽默性评价,反对调侃性评价
[案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片段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模仿学生的语气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你不会忘记,明天你就会忘记了。问题出在哪里?谁再来读?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突出强调“不忘”两个字)
师:非常棒!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谁愿意再来读?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把“不忘”读得更重)
师:哇!一百年都不会忘记了!(学生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读!
在这个案例中,指导读课题时,从读正确到读出一定的感情,老师以其幽默的评价给学生以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积极地进入课堂活动,也使课堂充满了笑声,自然也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只要我们坚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一定会精彩而有效!
(作者单位:东台市五烈镇廉贻小学)
一、 提倡积极性评价,反对消极性评价
[案例]《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片段
师:下面这一段,老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很少举手读书的小朋友来试一试。(一位满脸通红的男生在大家的目光和语言的提醒下站了起来)你能站起来,已经告诉老师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来,试试看。(生结结巴巴地读课文,“结果了没有”读成“结了果没有”,“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读成“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果”)
师:你是一个很认真的孩子,虽然读得不太流利,但你能坚持读完,老师奖励你再读一遍,看看是不是更流利。(生再读,比第一遍流利,将“结果了没有”读正确了)
师:你让大家看到了你的进步。你能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你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生读第三遍,显然比第二遍更流利,多读的一个“有”字也去掉了)
师:(微笑着鼓掌)老师为你鼓掌。经过你自己的努力,终于将这一段读正确、读流利了,坚持这样做,你一定会成为朗读高手的。(生笑着坐下)
案例中的这位散师在指导朗读时,能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起点,关注到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并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一次次微小的进步,以积极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将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目标落到了实处,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提倡针对性评价,反对概括性评价
在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概括性太强,简单的一句“真好。”“你真棒!”“不错”就可以评价每一个学生了,不能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成长中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你的朗读进步多了。”“你的字更漂亮了。”“你的句子说得很完整。”通过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再如:“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似乎看到了春笋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通过这样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亮点。针对性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如“你能正确地书写生字,真不错,如果你能注意一下自己的写字姿势,你的字一定会写得更漂亮。”
三、 提倡发展性评价,反对浮夸式评价
一位教师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时,问:“草原醒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位学生回答:“我听到了‘啪!啪!’的鞭子声。”老师表扬:“你真是太聪明了,连鞭子声都能听到。”一位学生回答:“我看到了许多牧民跨上骏马。”老师表扬:“太棒了,连这个你也能看到。”……仔细想想,从课文插图完全可以看到,而这位老师却给出了如此夸张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还有它的真实性吗?还有激励功能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评价是为了改进教、改进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立足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6》时,出示词串“夜晚 繁星 亮晶晶”。一位学生读得很美,老师表扬道:“多美的夜晚呀!说说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学生答:“我一边读,一边就在头脑里想象词语的画面,读的时候就好像眼前看到了一样。”老师说:“你读得好,说得也好。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我们一起试一试。”这位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指出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评价既让被表扬的学生获得了最大的成功感,又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四、 提倡幽默性评价,反对调侃性评价
[案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片段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模仿学生的语气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你不会忘记,明天你就会忘记了。问题出在哪里?谁再来读?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突出强调“不忘”两个字)
师:非常棒!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谁愿意再来读?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把“不忘”读得更重)
师:哇!一百年都不会忘记了!(学生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读!
在这个案例中,指导读课题时,从读正确到读出一定的感情,老师以其幽默的评价给学生以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积极地进入课堂活动,也使课堂充满了笑声,自然也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只要我们坚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一定会精彩而有效!
(作者单位:东台市五烈镇廉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