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的出生地——德国特里尔市,竖立起一座马克思的雕像,其理由是“特里尔应该给她最著名的孩子一个位置”,“马克思的作品,特别是对资本主义中肯的分析,影响了全世界人类并推动了发展”。
正如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是19世纪的德国人,但其影响远远超出他所处的时代和地区的界限。
马克思的学说,已经由一个在欧洲徘徊的“幽灵”发展成为深刻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现象”
马克思主义“不死”的力量来自其对历史发展的本质分析、社会需求的科学洞察、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
在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掀起了跨越三个世纪最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时代。
使马克思超过前人的不只是他的独特才能和智慧,而主要是他所处的时代,时代的需要把他推上了与恩格斯一道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高峰。
一种思想体系能够存在多久,取决于它在何种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00多年,在东方,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在西方,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和“马克思学”论者竞相登台,从各自的角度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作出解释和重新评价,形成一种蔚为壮观的“马克思现象”。
在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这样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世界。不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即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戴维·麦克莱伦说:“在世界其他地方,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不论我们是否赞同马克思,他都已经塑造了我们对社会的观念。他建立起了一个源于哲学、历史、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体系。”
“重新发现”马克思
在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成为新世纪令人瞩目的重要社会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一度陷入低潮。在国外仍然有一批学者坚持研究马克思,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著名的经济史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就力挺马克思的分析方法。他说,在人类社会史研究领域,你要是不用历史唯物主义,话都说不全乎,更写不了什么有深度的文章。
苏东剧变后,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美国著名的理论家詹姆逊、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等国际学术大师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冷落之时,仍然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面对世纪交替,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一时成为西方思潮的主题。在各种思潮交锋中,马克思几度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位居第二。
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同样的命题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开评选,结果仍然是马克思排名第一。
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政界名人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位居第二,爱因斯坦位居第一。
2005年,英国BBC第四频道调查3万听众,征询“古今最伟大哲学家”,马克思位居第一。
“马克思回来了”
面对21世纪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西方学者称这场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类似大萧条的经济衰退,是经济危机中特大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群众游行和罢工,与此同时,在民众游行的队伍中,人们高举马克思的名字和画像,标语上写着“马克思说对了”“阶级斗争”。
这场危机使法、英、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学术界再次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其一是马克思著作的再版热潮。德国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再度成为畅销书,销量是1990年的100倍。
另外,西方学术界恢复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计划出版114卷.目前已出版58卷。 其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大型国际性会议的热潮。最为引入注目的是,巴黎已连续召开了六届“国际马克思大会”。
2010年9月,法国《非洲亚洲》杂志刊发的《马克思在进攻》文章说:马克思回来了,马克思著作研讨会越来越多,书店里摆满了再版的马克思著作……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几乎完美地描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只懂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资本的统治者、获利者依赖全球几亿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生活的体制的矛盾激化。在发达国家,人们再次称呼这些被剥削者为“无产阶级”。
西方一些学者在危机中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过时,主张学习马克思的理论。他们强调,“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是我们当中的一员”“马克思仍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埃尔玛·阿尔特法特在《马克思提供批判分析的“跳跃点”》-文中说:人们在危机中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理论,可以增进对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的理解,它能消除自我蒙昧,并助力政治实践。
作者借用德国一名政要的话说:“马克思预言的现实意义无从躲避。”
“马克思学说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约翰·哈特尼克强调:“在马克思逝世130年后,他的学说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马克思尖锐深刻的思辨仍然激励着我们去探究。”
戴维·麦克莱伦说:“马克思的学说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在于他对资本主义的剖析。目前西方发生的经济危机更证明了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解析,尤其是关于信用及虚拟资本产生的阐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切合实际。他对西方政治经济演变过程中的经济基础论述尤为重要。马克思关于消费不足、信用泡沫以及对环境问题的预测,再次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
经济危机还促使越来越多的西方青年加入“重新发现”马克思的热潮。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后,一些大学生要求开设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课程,自觉组织学习和研讨马克思《资本论》。
“一个幽灵正在德国的大学里徘徊。”德文版《资本论》出版者说,现在《资本论》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生,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告诉青年一代,新自由主义的诺言并没有实现。德国一位研究者说,课堂上講授的新自由主义已不再是什么“金科玉律”。
“重新发现马克思、回归马克思”在日本、韩国同样掀起热潮。日本教授内田树和石川康宏以通信形式撰写的通俗读物《青年们,读马克思吧》成为畅销书,深受青年读者的欢迎,在很短时间内销售量达到30万册。
正如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是19世纪的德国人,但其影响远远超出他所处的时代和地区的界限。
马克思的学说,已经由一个在欧洲徘徊的“幽灵”发展成为深刻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现象”
马克思主义“不死”的力量来自其对历史发展的本质分析、社会需求的科学洞察、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
在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掀起了跨越三个世纪最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时代。
使马克思超过前人的不只是他的独特才能和智慧,而主要是他所处的时代,时代的需要把他推上了与恩格斯一道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高峰。
一种思想体系能够存在多久,取决于它在何种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00多年,在东方,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在西方,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和“马克思学”论者竞相登台,从各自的角度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作出解释和重新评价,形成一种蔚为壮观的“马克思现象”。
在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这样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世界。不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即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戴维·麦克莱伦说:“在世界其他地方,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不论我们是否赞同马克思,他都已经塑造了我们对社会的观念。他建立起了一个源于哲学、历史、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体系。”
“重新发现”马克思
在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成为新世纪令人瞩目的重要社会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一度陷入低潮。在国外仍然有一批学者坚持研究马克思,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著名的经济史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就力挺马克思的分析方法。他说,在人类社会史研究领域,你要是不用历史唯物主义,话都说不全乎,更写不了什么有深度的文章。
苏东剧变后,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美国著名的理论家詹姆逊、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等国际学术大师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冷落之时,仍然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面对世纪交替,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一时成为西方思潮的主题。在各种思潮交锋中,马克思几度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位居第二。
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同样的命题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开评选,结果仍然是马克思排名第一。
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政界名人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位居第二,爱因斯坦位居第一。
2005年,英国BBC第四频道调查3万听众,征询“古今最伟大哲学家”,马克思位居第一。
“马克思回来了”
面对21世纪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西方学者称这场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类似大萧条的经济衰退,是经济危机中特大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群众游行和罢工,与此同时,在民众游行的队伍中,人们高举马克思的名字和画像,标语上写着“马克思说对了”“阶级斗争”。
这场危机使法、英、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学术界再次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其一是马克思著作的再版热潮。德国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再度成为畅销书,销量是1990年的100倍。
另外,西方学术界恢复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计划出版114卷.目前已出版58卷。 其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大型国际性会议的热潮。最为引入注目的是,巴黎已连续召开了六届“国际马克思大会”。
2010年9月,法国《非洲亚洲》杂志刊发的《马克思在进攻》文章说:马克思回来了,马克思著作研讨会越来越多,书店里摆满了再版的马克思著作……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几乎完美地描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只懂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资本的统治者、获利者依赖全球几亿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生活的体制的矛盾激化。在发达国家,人们再次称呼这些被剥削者为“无产阶级”。
西方一些学者在危机中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过时,主张学习马克思的理论。他们强调,“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是我们当中的一员”“马克思仍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埃尔玛·阿尔特法特在《马克思提供批判分析的“跳跃点”》-文中说:人们在危机中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理论,可以增进对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的理解,它能消除自我蒙昧,并助力政治实践。
作者借用德国一名政要的话说:“马克思预言的现实意义无从躲避。”
“马克思学说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约翰·哈特尼克强调:“在马克思逝世130年后,他的学说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马克思尖锐深刻的思辨仍然激励着我们去探究。”
戴维·麦克莱伦说:“马克思的学说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在于他对资本主义的剖析。目前西方发生的经济危机更证明了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解析,尤其是关于信用及虚拟资本产生的阐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切合实际。他对西方政治经济演变过程中的经济基础论述尤为重要。马克思关于消费不足、信用泡沫以及对环境问题的预测,再次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
经济危机还促使越来越多的西方青年加入“重新发现”马克思的热潮。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后,一些大学生要求开设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课程,自觉组织学习和研讨马克思《资本论》。
“一个幽灵正在德国的大学里徘徊。”德文版《资本论》出版者说,现在《资本论》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生,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告诉青年一代,新自由主义的诺言并没有实现。德国一位研究者说,课堂上講授的新自由主义已不再是什么“金科玉律”。
“重新发现马克思、回归马克思”在日本、韩国同样掀起热潮。日本教授内田树和石川康宏以通信形式撰写的通俗读物《青年们,读马克思吧》成为畅销书,深受青年读者的欢迎,在很短时间内销售量达到3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