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土河治理工程是莱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4年度“456”重点工程之一,针对红土河公园基础设施陈旧、服务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市级绿化管理部门共同投入,更新和完善了给排水、电气、地坪等基础设施,完善了标识標牌、垃圾箱、园椅园凳等服务设施,同时结合市民需求,扩大、归并了部分活动场地,为公园增加文化内涵和主题。
关键词:发现;保留;改造;提升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1.055
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1.1项目背景
本案位于红石公园的南端,红石公园始建于1987年,代表着20世纪公园的典范。而此次设计将传承古典园林的精髓,融入新型的重视景观元素,寓意着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是重要的城市景观展示平台。
1.2规划建设内容
莱芜市红土河景观提升工程位于鲁中大街以南、鹏泉大街以北、长勺路以东。北临红石公园,东靠新东方华庭居住区。项目总设计面积为31248.7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17240平方米,绿地面积13768.7平方米,公共卫生管理房两座,面积为240平方米。
1.3项目现状分析
1.3.1劣势 现状设计地块只有一个景观入口,并且入口较小,无明显标志物,不能满足人流量需求;现状地形地貌错综复杂,该地块两侧地势高而中间水系低,高差达到7米。驳岸以规则式硬质驳岸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没有明显园路,生活垃圾泛滥,场地大部分地被植物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河道水生植物分布不均,参差不齐且品种单一,水污染严重;有石板桥2座,硬质铺装场地1块,形式陈旧。双亭基础一个,未建设完成,较破旧。
1.3.2优势 原有高大乔木保存较好,冠幅饱满,树形优美,丰富的树种和景观组合,植物利用价值高;尽管水污染严重,但是水资源较为丰富,加以处理可提升景观;原有驳岸部分较为完整,可直接利用,园内湖石姿态优美,可改造为湖石驳岸;原有陈设,如平板桥、拱桥、双亭基础,亲水性佳,直接改造可降低成本。
2规划总体思路
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健康的、休闲的”思路,将公园设计成为丰富多彩的亲水休闲水景园林。在此基础上挖掘“富有莱芜地域风情与民族民俗风味的”元素,营造出“世外桃源”的意境。
3规划构思原则
注重景观的均好性,作为以水景为主要特色的园林,重点是扩大水系的延伸范围,达到每一个组团、每一个景点都有水景,即有水可看、有水可玩;控制水面面积,缩小湖面及大型水景的体量,景观以小巧、别致为主要特色;注重水景的多样化,使不同风格的水景遍布整个游园,以营造丰富的水景园林特色;增强水景的可参与性,可直接亲水,而不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同时注重亲水的安全性;加强景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道路和主要水系为主线,形成明显的景观序列,贯穿整个游园。其中的每个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同时又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整个游园的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水景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声音、色彩、质感等景观要素,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特色。
4总体布局与总体景观设计
4.1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的特色,公园总体上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以沁芳廊为界),北部具有明显的城市肌理和功能性,集中体现实际的文化内涵;南部则以自然的水、草、树林空间,南北对比,而又有呼应,中间的水面成为南北两部分分割和连接。根据具体功能,公园分为入口景观区、滨河景观区、安静休闲区、亲水活动区、自然生态区、娱乐休闲区等六大功能区。
4.2道路系统
充分利用原有水面,沿原有河道分为河东、河西两条主要园路,北部由沁芳廊连接两条主路,南部由凝香亭衔接两路,使主园路环路贯通;北部地势高差较大,连接主入口广场和园区的道路,以台阶步道为主,与传统造园手法完全不同,也不同于西方形式造园手法。多采用台阶和休息平台,形成自由简洁、生动明朗的现代风格;南部为自然式、流线形道路系统,与北部形成对比。同时有凝香亭横跨水面,将东西园路相连接,与北部相呼应。
4.3广场
由于本地块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原因,设计北部入口广场两个,南部一个,中部一个,四个入口广场各具鲜明主题和特色,分别为清韵广场、湖山在望、疏影春晖及浮香揽胜。在满足居民休闲活动的同时,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了莱芜市特有的人文精神。
4.4建筑
园林建筑主要有北部的沁芳廊及南部的凝香亭,结合具体环境,均为古典造型。两组建筑都跃然于水面之上,轻巧而又不失稳重。既满足了交通要求,又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北部木栈道横跨水面,蜿蜒曲折的造型不仅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而且还通过鲁中大桥,使原有的红石公园与该设计地块有了较好的衔接。园区内有红石假山、景石、石鼓、石书等标志性小品,雕刻文化名言,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当地文化,较好地将环境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
4.5绿化
由于本地块是改造地块,将原有较好的植被保存下来,河西岸形成大树成荫的良好景观,在其基础上,加以升华,改造成碧波观景景点。河东岸主要为新建地块,岸边栽植垂柳、碧桃、水杉、紫叶李、大花美人蕉、鸢尾、玉簪、萱草等植物,形成色彩缤纷的滨河花带。凝香亭以南主要以疏林草坪为主,较好地体现了自然原生态景观。水边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是沿驳岸栽植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水葱等,丰富了驳岸景观。在沁芳廊两侧栽植大量荷花,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景观效果。在局部静水区域,栽植睡莲,生动有趣。总之,丰富的植物配置将公园打造成了“春花夏荫,秋艳冬绿”的生态绿地。
作者简介:吕娟,本科学历,莱芜市园林管理局,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施工。
关键词:发现;保留;改造;提升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1.055
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1.1项目背景
本案位于红石公园的南端,红石公园始建于1987年,代表着20世纪公园的典范。而此次设计将传承古典园林的精髓,融入新型的重视景观元素,寓意着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是重要的城市景观展示平台。
1.2规划建设内容
莱芜市红土河景观提升工程位于鲁中大街以南、鹏泉大街以北、长勺路以东。北临红石公园,东靠新东方华庭居住区。项目总设计面积为31248.7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17240平方米,绿地面积13768.7平方米,公共卫生管理房两座,面积为240平方米。
1.3项目现状分析
1.3.1劣势 现状设计地块只有一个景观入口,并且入口较小,无明显标志物,不能满足人流量需求;现状地形地貌错综复杂,该地块两侧地势高而中间水系低,高差达到7米。驳岸以规则式硬质驳岸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没有明显园路,生活垃圾泛滥,场地大部分地被植物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河道水生植物分布不均,参差不齐且品种单一,水污染严重;有石板桥2座,硬质铺装场地1块,形式陈旧。双亭基础一个,未建设完成,较破旧。
1.3.2优势 原有高大乔木保存较好,冠幅饱满,树形优美,丰富的树种和景观组合,植物利用价值高;尽管水污染严重,但是水资源较为丰富,加以处理可提升景观;原有驳岸部分较为完整,可直接利用,园内湖石姿态优美,可改造为湖石驳岸;原有陈设,如平板桥、拱桥、双亭基础,亲水性佳,直接改造可降低成本。
2规划总体思路
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健康的、休闲的”思路,将公园设计成为丰富多彩的亲水休闲水景园林。在此基础上挖掘“富有莱芜地域风情与民族民俗风味的”元素,营造出“世外桃源”的意境。
3规划构思原则
注重景观的均好性,作为以水景为主要特色的园林,重点是扩大水系的延伸范围,达到每一个组团、每一个景点都有水景,即有水可看、有水可玩;控制水面面积,缩小湖面及大型水景的体量,景观以小巧、别致为主要特色;注重水景的多样化,使不同风格的水景遍布整个游园,以营造丰富的水景园林特色;增强水景的可参与性,可直接亲水,而不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同时注重亲水的安全性;加强景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道路和主要水系为主线,形成明显的景观序列,贯穿整个游园。其中的每个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同时又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整个游园的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水景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声音、色彩、质感等景观要素,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特色。
4总体布局与总体景观设计
4.1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的特色,公园总体上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以沁芳廊为界),北部具有明显的城市肌理和功能性,集中体现实际的文化内涵;南部则以自然的水、草、树林空间,南北对比,而又有呼应,中间的水面成为南北两部分分割和连接。根据具体功能,公园分为入口景观区、滨河景观区、安静休闲区、亲水活动区、自然生态区、娱乐休闲区等六大功能区。
4.2道路系统
充分利用原有水面,沿原有河道分为河东、河西两条主要园路,北部由沁芳廊连接两条主路,南部由凝香亭衔接两路,使主园路环路贯通;北部地势高差较大,连接主入口广场和园区的道路,以台阶步道为主,与传统造园手法完全不同,也不同于西方形式造园手法。多采用台阶和休息平台,形成自由简洁、生动明朗的现代风格;南部为自然式、流线形道路系统,与北部形成对比。同时有凝香亭横跨水面,将东西园路相连接,与北部相呼应。
4.3广场
由于本地块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原因,设计北部入口广场两个,南部一个,中部一个,四个入口广场各具鲜明主题和特色,分别为清韵广场、湖山在望、疏影春晖及浮香揽胜。在满足居民休闲活动的同时,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了莱芜市特有的人文精神。
4.4建筑
园林建筑主要有北部的沁芳廊及南部的凝香亭,结合具体环境,均为古典造型。两组建筑都跃然于水面之上,轻巧而又不失稳重。既满足了交通要求,又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北部木栈道横跨水面,蜿蜒曲折的造型不仅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而且还通过鲁中大桥,使原有的红石公园与该设计地块有了较好的衔接。园区内有红石假山、景石、石鼓、石书等标志性小品,雕刻文化名言,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当地文化,较好地将环境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
4.5绿化
由于本地块是改造地块,将原有较好的植被保存下来,河西岸形成大树成荫的良好景观,在其基础上,加以升华,改造成碧波观景景点。河东岸主要为新建地块,岸边栽植垂柳、碧桃、水杉、紫叶李、大花美人蕉、鸢尾、玉簪、萱草等植物,形成色彩缤纷的滨河花带。凝香亭以南主要以疏林草坪为主,较好地体现了自然原生态景观。水边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是沿驳岸栽植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水葱等,丰富了驳岸景观。在沁芳廊两侧栽植大量荷花,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景观效果。在局部静水区域,栽植睡莲,生动有趣。总之,丰富的植物配置将公园打造成了“春花夏荫,秋艳冬绿”的生态绿地。
作者简介:吕娟,本科学历,莱芜市园林管理局,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