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的和尚”经也不好念?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可是自从麦当劳撤离中国市场之后,韩式咖啡和东南亚烘焙都开始相继关张大吉。
到底缘由何来?中国市场就这么不好开拓吗?
7月24日,韩国著名咖啡连锁品牌“咖啡陪你(Caffebene)”创始人姜勋先生被发现于家中自杀。警察发现姜勋于此前曾给朋友发送信息,表达其由于中国区域扩张过快造成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疲惫状态,一代咖啡之王就此陨落。
咖啡陪你在中国区域的出局状态其实早有体现。早在2012年初入中国市场时,咖啡陪你便没有完全以全韩国资本的方式进入,而是选择通过中韩合资,成立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拓展。彼时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拥有中企亚太投资有限公司、韩国株式会社Caffebene社长金善起以及咖啡陪你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三大股东。其中,出资2500万元的中企亚太投资有限公司为大股东;而金善起出资1000万元,为第三大股东。但到了2014年,金善起的出资金额减少到500万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咖啡陪你股东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就企业经营甚至是高价请明星代言与否等问题产生矛盾。因此韩国股东一直在减少对咖啡陪你中国公司的投资,直至完全撤资退出。而此后咖啡陪你中国公司出现资金链问题甚至是倒闭消息时,韩国株式会社Caffebene也没有向外界释放任何施救的信号。
归根结底是管控不力
一度在中国呈现高增长态势的咖啡陪你曾引发了业界对咖啡市场格局的讨论。然而,这股风潮持续的时间之短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对此,有观点指出,尽管中方合资企业出现的丑闻严重影响了咖啡陪你在华的拓展,但咖啡陪你自身高速的扩张或许也是让企业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高速扩张的背后,在华以加盟模式为主的咖啡陪你面临着会员卡无法通用、不同门店服务品质有差异甚至是加盟店各自为战的情况,而这些都严重拖累了咖啡陪你在华经营的口碑。更严重的是,咖啡陪你放开加盟时所采用的个体加盟模式,也让企业的管控显得无力。
此前,一位咖啡陪你加盟商表示,加盟咖啡陪你后,除了前期的选址、设备采购和员工培训,门店的经营基本是独立的,食品原材料采购也多通过自有渠道进行。可以说,加盟咖啡陪你是为了买入这一品牌,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在门店营业初期招揽人气。高度的自由化意味着咖啡陪你对于旗下加盟商的把控出现了欠缺。
听说倒霉的时候咖啡与面包更配
在近几年,各大韩系咖啡尽管还未走向咖啡陪你的衰亡之路,但也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程度的经营难题。无独有偶,来自于新加坡的精品面包店“面包新语(BreadTalk)”先后在中国的福州、重庆、大连、青岛、武汉、长春、合肥、沈阳、南昌这9个城市相继退出。
目前面包新语在中国市场采取一线城市直营、二三四线城市加盟的经营模式,这让品牌在打开知名度的同时快速向全国市场扩张。在2003年进入中国时,面包新语凭借精品面包的定位,和当时还很新鲜的可视化后厨等营销手段迅速得到市场欢迎,高峰期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门店。
但面包新语品牌授权的基本单位为地级市,该市(包括其下属县级市、县)区域内的所有门店均需由被特许人投资经营。因此一旦与该城市的加盟商合作终结且无新合作伙伴接手,面包新语品牌就将从这一市场消失。目前面包新语除了京沪等一线城市的直营店,其余城市几乎都以加盟形式进行,直营、加盟的比例达到1:3,有一定经营风险。
如去年面包新语相关负责人在回应郑州门店关闭情况时表示,面包新语并不想放弃重要市场郑州,正对接新的加盟商,但一年过去,郑州仍未重新开出门店。面包新语的官网显示,成为一个加盟商需具备人民币1,000万-1,200万的资金实力,其中启动资金需RMB 500-600万,加盟门槛较高。
而且相对直营模式,加盟模式在管理与品控上也有弊端。近年面包新语食品质量负面消息频发,也被认为是面包新语大面积撤退的诱因。从2013年至今,面包新语已爆发至少5起影响较大的负面消息,如2013年昆明店被当地食药监局扣押62袋过期原料、2014年央视3·15曝光杭州店使用过期进口食品原料、今年3月长沙店被投诉售卖发霉三明治等消息,让面包新语形象大打折扣。
对于加盟模式的质疑,面包新语中国总部品牌副总裁罗拥华曾表示,面包新语加盟体系采取区域整体规划,为避免管理混乱不允许分加盟,面包新语总部在上海,原材料大部分是从上海工厂运输到各个城市,各地设有中央工厂。但她也称,一些加盟店有一定的采购权,以避免一些运输费用。
而除了加盟管理混乱、租金和物流等成本太高,低线城市的消费力不够事实上也制约了面包新语在一线以外城市的擴张。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够,自然也无法吸引到有实力的加盟商。
到底应该如何管控加盟连锁
这些品牌失败的原因,无论是消费群体不一样,还是高估中国市场需求,抑或是管理混乱,都直指一个问题:盲目扩张的后果就会枉顾加盟商的利益。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给予加盟商带来投资回报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也就休怪别人不客气啦。
围绕着投资收益,加盟商对盟主的期望都有哪些呢?
1、人才:人才缺乏,希望得到人才输出的支持。
2、培训:培训转化率低,希望得到总部支持。
3、实战:遇到的问题总比学到的知识多,希望得到总部实地指导支持。
4、漏洞:门店营运体系未形成闭环,漏洞很多。
5、反馈:连锁企业内部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相互呼应的,也就是一个环节出问题,下一个环节也必定做不好。尽管内外因素很多,但实际上大多数连锁企业都缺乏两个子体系的支撑,这是不争的事实。即缺乏连锁集团客人评价体系及连锁集团督导体系。对“咖啡陪你”而言,盲目扩张的关键就是缺乏客人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零售门店都是为顾客服务的,因为用餐人群不同,需求也必然不同,因此,不同的加盟商当然出现的问题也会不同。连锁企业如果缺乏“客人评价”内部体系,那必然就难以追溯到每个加盟门店出状况的根源。
可现在许多企业的“客人评价”基本都在第三平台上,作用仅限于为门店引流。真正的“客人评价“内部体系,是应该不论是直营门店,还是加盟门店都有各自的“客人评价”,能查看,能回复,更能及时解决问题,还能收集起来讨论改进。
与“咖啡陪你”不同,面包新语是又一个自食餐饮QSC巡检未做到位恶果的典型,关键是类似的老鼠事件还不止发生这一例。这对一向以严谨形象示人的新加坡企业而言,实在太过丢脸。因此,我们才说,巡检督导体系的建立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基础。
当然,对面包新语这样的国际大品牌而言,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可现实却是,纸上谈兵容易,实际执行操练难。说到底,整个巡检督导体系还是存在漏洞。而且,很多时候即便真的检查出问题或察觉到征兆,实际情况中也仍然无法及时解决,毕竟很多问题都需在宏观层面上形成合力,相互配合来完成。
尤其诸如这样的跨国或跨区域的品牌,检查人是否如实进行检查,难以知晓……督导体系没有形成闭环,也不能实时监测,以致流于形式,对连锁管控肯定无帮助。
标准再多,再完善又怎么样?未形成闭环,未执行到位,未防患于未然等等,便都是白搭。即便面包新语在出现问题后,主动关门歇业整改,可这种事后弥补的行为,对品牌的伤害似乎并未减轻多少。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可是自从麦当劳撤离中国市场之后,韩式咖啡和东南亚烘焙都开始相继关张大吉。
到底缘由何来?中国市场就这么不好开拓吗?
7月24日,韩国著名咖啡连锁品牌“咖啡陪你(Caffebene)”创始人姜勋先生被发现于家中自杀。警察发现姜勋于此前曾给朋友发送信息,表达其由于中国区域扩张过快造成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疲惫状态,一代咖啡之王就此陨落。
咖啡陪你在中国区域的出局状态其实早有体现。早在2012年初入中国市场时,咖啡陪你便没有完全以全韩国资本的方式进入,而是选择通过中韩合资,成立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拓展。彼时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拥有中企亚太投资有限公司、韩国株式会社Caffebene社长金善起以及咖啡陪你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三大股东。其中,出资2500万元的中企亚太投资有限公司为大股东;而金善起出资1000万元,为第三大股东。但到了2014年,金善起的出资金额减少到500万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咖啡陪你股东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就企业经营甚至是高价请明星代言与否等问题产生矛盾。因此韩国股东一直在减少对咖啡陪你中国公司的投资,直至完全撤资退出。而此后咖啡陪你中国公司出现资金链问题甚至是倒闭消息时,韩国株式会社Caffebene也没有向外界释放任何施救的信号。
归根结底是管控不力
一度在中国呈现高增长态势的咖啡陪你曾引发了业界对咖啡市场格局的讨论。然而,这股风潮持续的时间之短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对此,有观点指出,尽管中方合资企业出现的丑闻严重影响了咖啡陪你在华的拓展,但咖啡陪你自身高速的扩张或许也是让企业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高速扩张的背后,在华以加盟模式为主的咖啡陪你面临着会员卡无法通用、不同门店服务品质有差异甚至是加盟店各自为战的情况,而这些都严重拖累了咖啡陪你在华经营的口碑。更严重的是,咖啡陪你放开加盟时所采用的个体加盟模式,也让企业的管控显得无力。
此前,一位咖啡陪你加盟商表示,加盟咖啡陪你后,除了前期的选址、设备采购和员工培训,门店的经营基本是独立的,食品原材料采购也多通过自有渠道进行。可以说,加盟咖啡陪你是为了买入这一品牌,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在门店营业初期招揽人气。高度的自由化意味着咖啡陪你对于旗下加盟商的把控出现了欠缺。
听说倒霉的时候咖啡与面包更配
在近几年,各大韩系咖啡尽管还未走向咖啡陪你的衰亡之路,但也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程度的经营难题。无独有偶,来自于新加坡的精品面包店“面包新语(BreadTalk)”先后在中国的福州、重庆、大连、青岛、武汉、长春、合肥、沈阳、南昌这9个城市相继退出。
目前面包新语在中国市场采取一线城市直营、二三四线城市加盟的经营模式,这让品牌在打开知名度的同时快速向全国市场扩张。在2003年进入中国时,面包新语凭借精品面包的定位,和当时还很新鲜的可视化后厨等营销手段迅速得到市场欢迎,高峰期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门店。
但面包新语品牌授权的基本单位为地级市,该市(包括其下属县级市、县)区域内的所有门店均需由被特许人投资经营。因此一旦与该城市的加盟商合作终结且无新合作伙伴接手,面包新语品牌就将从这一市场消失。目前面包新语除了京沪等一线城市的直营店,其余城市几乎都以加盟形式进行,直营、加盟的比例达到1:3,有一定经营风险。
如去年面包新语相关负责人在回应郑州门店关闭情况时表示,面包新语并不想放弃重要市场郑州,正对接新的加盟商,但一年过去,郑州仍未重新开出门店。面包新语的官网显示,成为一个加盟商需具备人民币1,000万-1,200万的资金实力,其中启动资金需RMB 500-600万,加盟门槛较高。
而且相对直营模式,加盟模式在管理与品控上也有弊端。近年面包新语食品质量负面消息频发,也被认为是面包新语大面积撤退的诱因。从2013年至今,面包新语已爆发至少5起影响较大的负面消息,如2013年昆明店被当地食药监局扣押62袋过期原料、2014年央视3·15曝光杭州店使用过期进口食品原料、今年3月长沙店被投诉售卖发霉三明治等消息,让面包新语形象大打折扣。
对于加盟模式的质疑,面包新语中国总部品牌副总裁罗拥华曾表示,面包新语加盟体系采取区域整体规划,为避免管理混乱不允许分加盟,面包新语总部在上海,原材料大部分是从上海工厂运输到各个城市,各地设有中央工厂。但她也称,一些加盟店有一定的采购权,以避免一些运输费用。
而除了加盟管理混乱、租金和物流等成本太高,低线城市的消费力不够事实上也制约了面包新语在一线以外城市的擴张。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够,自然也无法吸引到有实力的加盟商。
到底应该如何管控加盟连锁
这些品牌失败的原因,无论是消费群体不一样,还是高估中国市场需求,抑或是管理混乱,都直指一个问题:盲目扩张的后果就会枉顾加盟商的利益。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给予加盟商带来投资回报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也就休怪别人不客气啦。
围绕着投资收益,加盟商对盟主的期望都有哪些呢?
1、人才:人才缺乏,希望得到人才输出的支持。
2、培训:培训转化率低,希望得到总部支持。
3、实战:遇到的问题总比学到的知识多,希望得到总部实地指导支持。
4、漏洞:门店营运体系未形成闭环,漏洞很多。
5、反馈:连锁企业内部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相互呼应的,也就是一个环节出问题,下一个环节也必定做不好。尽管内外因素很多,但实际上大多数连锁企业都缺乏两个子体系的支撑,这是不争的事实。即缺乏连锁集团客人评价体系及连锁集团督导体系。对“咖啡陪你”而言,盲目扩张的关键就是缺乏客人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零售门店都是为顾客服务的,因为用餐人群不同,需求也必然不同,因此,不同的加盟商当然出现的问题也会不同。连锁企业如果缺乏“客人评价”内部体系,那必然就难以追溯到每个加盟门店出状况的根源。
可现在许多企业的“客人评价”基本都在第三平台上,作用仅限于为门店引流。真正的“客人评价“内部体系,是应该不论是直营门店,还是加盟门店都有各自的“客人评价”,能查看,能回复,更能及时解决问题,还能收集起来讨论改进。
与“咖啡陪你”不同,面包新语是又一个自食餐饮QSC巡检未做到位恶果的典型,关键是类似的老鼠事件还不止发生这一例。这对一向以严谨形象示人的新加坡企业而言,实在太过丢脸。因此,我们才说,巡检督导体系的建立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基础。
当然,对面包新语这样的国际大品牌而言,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可现实却是,纸上谈兵容易,实际执行操练难。说到底,整个巡检督导体系还是存在漏洞。而且,很多时候即便真的检查出问题或察觉到征兆,实际情况中也仍然无法及时解决,毕竟很多问题都需在宏观层面上形成合力,相互配合来完成。
尤其诸如这样的跨国或跨区域的品牌,检查人是否如实进行检查,难以知晓……督导体系没有形成闭环,也不能实时监测,以致流于形式,对连锁管控肯定无帮助。
标准再多,再完善又怎么样?未形成闭环,未执行到位,未防患于未然等等,便都是白搭。即便面包新语在出现问题后,主动关门歇业整改,可这种事后弥补的行为,对品牌的伤害似乎并未减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