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进行健康教育分为2组,对比组35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基于对比组之上予以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各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86.5%)及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优于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效控制血糖及预防糖尿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健康教育;应用
糖尿病为终身性内分泌疾病,患者通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且病情较为复杂,而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则主要为微血管病变,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报道显示[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后期,可诱发冠心病、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健康教育则为有效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故本文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观察组37例,对比组35例,其中有40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42至70岁,平均年龄为(54.0±11.7)岁,患者病程为3.2至15年,平均病程为(7.7±2.1)年,11例患者合并高血脂,1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本组72例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进行健康干预及跟踪随访,排除伴有严重并发症、感染,及合并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性别及病程等基础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包括饮食护理及足部和皮肤护理等,嘱咐患者应合理控制饮食量并按照规定进食,定期测量体重以掌握患者饮食情况。同时应定期采用温水泡脚,保持良好的清洁,以防止出现皮肤感染等情况。
观察组则基于对比组之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多方位健康教育方案,可选择一对一的单独宣教、授课及指导,或者选择集中授课,使患者可经大讲堂形式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预防控制措施。护理人员也可使患者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其进行交流,对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进行相互的沟通,以更佳的掌握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全面,包括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日常用药、饮食调节及运动习惯等指导,日常预防感染措施,血糖控制方法及足部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而言,其病程通常较长,患者耐受力和治疗依从性往往较差,患者在长期的病痛中,通常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多伴有消极、恐慌及焦虑等多种负性心理,教育出现自行中断或者放弃治疗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因此,需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首先应保持温和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积极的交流,细心的忍耐,使患者可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相关的了解,尽量满足并解决患者的疑虑和问题,对患者进行鼓励与开导,使其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和消除,协助患者建立戰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各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况及血糖控制情况,其中患者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评定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好。患者空腹血糖(FBG)低于7.0mmol/L则血糖控制为良;患者FBG为7.0~8.0mmol/L则血糖控制为可;患者FBG为8.0mmol/L以上则血糖控制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8.0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卡方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数据对比差异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评分(SAS:32.6±7.9分、SDS:32.7±7.8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评分(SAS:43.7±8.6分、SDS:45.9±8.2分),组间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显著(SAS:t=5.694、SDS:t=6.99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较为多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病程长且病情较为复杂,大部分患者均需要终生服药以控制血糖,为影响健康的终生性疾病。在糖尿病患者多种并发症中,周围神经血管病变较为多见,其与患者的病程具有密切相关性,研究显示[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加以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同时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而有效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改善不良心理状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和对比组分别采用了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和单独应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经对比各组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经应用健康教育后,有32例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有12例患者FBG控制在7.0mmol/L之下,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达到86.5%,而对比则血糖控制优良率则仅为45.7%,对比组血糖控制情况相较观察组明显更佳(P<0.05),且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说明经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与报道相符[3]。提示,其与实施健康教育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具有相关性,经不同方式宣教可有效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对于减少并发症及改善临床症状均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芙蓉.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行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607.
[2]濮菊芳.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27-29.
[3]谢琴.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5):318-319.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健康教育;应用
糖尿病为终身性内分泌疾病,患者通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且病情较为复杂,而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则主要为微血管病变,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报道显示[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后期,可诱发冠心病、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健康教育则为有效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故本文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观察组37例,对比组35例,其中有40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42至70岁,平均年龄为(54.0±11.7)岁,患者病程为3.2至15年,平均病程为(7.7±2.1)年,11例患者合并高血脂,1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本组72例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进行健康干预及跟踪随访,排除伴有严重并发症、感染,及合并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性别及病程等基础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包括饮食护理及足部和皮肤护理等,嘱咐患者应合理控制饮食量并按照规定进食,定期测量体重以掌握患者饮食情况。同时应定期采用温水泡脚,保持良好的清洁,以防止出现皮肤感染等情况。
观察组则基于对比组之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多方位健康教育方案,可选择一对一的单独宣教、授课及指导,或者选择集中授课,使患者可经大讲堂形式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预防控制措施。护理人员也可使患者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其进行交流,对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进行相互的沟通,以更佳的掌握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全面,包括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日常用药、饮食调节及运动习惯等指导,日常预防感染措施,血糖控制方法及足部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而言,其病程通常较长,患者耐受力和治疗依从性往往较差,患者在长期的病痛中,通常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多伴有消极、恐慌及焦虑等多种负性心理,教育出现自行中断或者放弃治疗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因此,需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首先应保持温和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积极的交流,细心的忍耐,使患者可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相关的了解,尽量满足并解决患者的疑虑和问题,对患者进行鼓励与开导,使其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和消除,协助患者建立戰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各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况及血糖控制情况,其中患者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评定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好。患者空腹血糖(FBG)低于7.0mmol/L则血糖控制为良;患者FBG为7.0~8.0mmol/L则血糖控制为可;患者FBG为8.0mmol/L以上则血糖控制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8.0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卡方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数据对比差异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评分(SAS:32.6±7.9分、SDS:32.7±7.8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评分(SAS:43.7±8.6分、SDS:45.9±8.2分),组间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显著(SAS:t=5.694、SDS:t=6.99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较为多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病程长且病情较为复杂,大部分患者均需要终生服药以控制血糖,为影响健康的终生性疾病。在糖尿病患者多种并发症中,周围神经血管病变较为多见,其与患者的病程具有密切相关性,研究显示[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加以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同时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而有效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改善不良心理状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和对比组分别采用了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和单独应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经对比各组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经应用健康教育后,有32例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有12例患者FBG控制在7.0mmol/L之下,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达到86.5%,而对比则血糖控制优良率则仅为45.7%,对比组血糖控制情况相较观察组明显更佳(P<0.05),且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说明经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与报道相符[3]。提示,其与实施健康教育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具有相关性,经不同方式宣教可有效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对于减少并发症及改善临床症状均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芙蓉.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行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607.
[2]濮菊芳.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27-29.
[3]谢琴.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5):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