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1983年开始接触摄影到今年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中,从最初单纯地喜好到后来的职业生涯,摄影带给我无尽的快乐,进而将成为我一生从事的活动。
和当年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我对摄影的了解是从对摄影器材的渴望开始的。1983年,那时候照相机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而对摄影爱好者来说,能拥有一台国产单反相机(海鸥DF、孔雀DF),就如同今天拥有一台徕卡相机一般。海鸥DF相机当时市场价格450元(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工资),并且这种名牌相机当时市场供应量相当少,要想买到还得想办法、托关系。
我没有财力,也没有关系买到这样的名牌相机,最后只买了架二流名牌——孔雀DF相机。拥有了自己的相机对我来说就如同做梦一样,高兴得恨不得天天抱着它睡觉,对摄影的热情和拥有高级单反相机的喜悦,让我每天都背着相机进行摄影创作。当时使用的胶片全是135国产黑白胶卷。相机里装上一卷黑白胶卷,奔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每天都拍上4、5张,一个星期拍一卷,然后自己动手买冲洗药,按教材上讲的比例自己动手制药水,在家里冲洗底片、放大照片。当时摄影的题材多样,基本上没有主题,从北京人的胡同生活到公园里的游园庙会,可以说见什么拍什么。半年后,我的孔雀DF相机出现了机械故障,多次修理,又多次出现故障,没有办法,只得忍痛将我的第一台相机送到了天桥委托商店,卖了350元。这期间,北京的照相机市场开始出现了日本进口相机,有尼康F3、FM2、FE2,佳能A-1、AE-1,理光、亚西卡、富士卡、确善能……我以自己的财力购买了中档的理光KR-10和确善能相机,因为这两种相机都是PK卡口,机身可相互通用。数年以后,我又将这两台相机更换为佳能新F-1和佳能A-1。这期间大约有十年的时间,我所使用的器材大都是机械的135相机。手动相机为我的摄影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训练,十年时间我掌握了摄影的构图、快速对焦、正确曝光、底片冲洗等技术,它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1年前后,北京的摄影爱好者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拍摄风光照片。这一题材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拍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我有幸认识了几位大师级人物,并同他们一起拍长城、拍坝上。看看人家手里的相机都是4×5、120的大画幅,再看看自己手里的135相机,器材的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我拍摄的自信心。回到北京,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把自己手里的135相机全部处理掉,然后跑到摄影器材商店购买了勃朗尼卡120相机。拥有中画幅相机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我就发现身边的朋友都是哈苏相机,并引以为自豪,声称这才是一流的相机,而日本相机如何如何不如哈苏云云。于是我在犹豫、权衡了三个月后,终于下决心将勃朗尼卡换成了哈苏503cxi(这一折腾损失了几千元)。实际上,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许多相机的技术指标的差距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大,真正大的是由于品牌而带来的人们心理的差距。拥有了哈苏相机以后,在器材上我不再左顾右盼,同时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拍照上,几年时间自费跑遍了中国的山南海北,拍摄了近万张的反转片。
1997年,我开始接触商业摄影。听业内人士讲商业片主要以大画幅为主,我听风就是雨,购买了4×5英寸底片的日本星座相机。这星座相机还没用明白,又有朋友说这种相机在设计上不如德国林好夫。于是一个月后,我处理了日本星座,购买了林好夫(又损失了几千元)。由于对风光摄影的酷爱,4×5相机也就成了我拍风光的主力“战机”了。每次出门我带一套哈苏(50mm、80mm、150mm、250mm四只镜头)和一套林好夫(90mm、150mm两只镜头)以及三脚架和上百卷反转片及散页胶片,全部装备要十几斤,拍摄的顺序基本是先120,后4×5。商业片没拍几张,4×5的风光片倒是有不少收获。
2000年春节,我从自由摄影师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职业摄影师,为杂志社拍摄各种专题报道。4×5座机从此也就成了收藏品,这期间使用的主要是135的佳能EOS-1V相机(17-35mm、70-200mm、100mm微距)。自动相机的优势就是拍得快,从对焦到测光一步到位。我感觉这种相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能够确保摄影报道工作顺利完成。不过每次出差,我总会把哈苏相机带在身边,如果遇到好的风光,120相机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做《中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使我的摄影领域变得十分宽广,上到几千米的航拍,下到几百米的矿井下,从建筑、文物到风土人情,几乎所有的领域我都拍摄过。从杂志使用的角度来说,135相机完全能够胜任各种环境、各种题材的拍摄要求。2002年我又喜得“贵子”——一台徕卡M6相机和35mm1:1.4的镜头。这台相机在采访中非常有用,它能在一些特殊场合进行偷拍,而不被别人发现。
今天,回顾总结二十年的摄影之路,我更加清楚和理智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在这二十年间,我先后使用了十几种相机,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逐渐积累了一此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首先,我们在选择相机前,要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要拍摄什么样的主题,即因题材而选相机。如果你想参加旅游摄影活动,135单反相机是很好的选择,档次以中档左右的相机为宜(价格5000元左右),镜头以变焦为主(价格5000元左右),这类相机价格便宜,体积小,重量轻,非常适合长途旅行之用;如果你想从事业余风光摄影,中档120相机就能满足你的需要(价格20000元左右),这类相机主要以6×4.5cm的画幅为主,价格适中,相机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拍摄起来也很顺手,遇紧急情况,可手持拍摄,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很高;如果你想拍一辈子风光,那就要购买哈苏、禄莱或其他品牌同类型同级别的顶尖产品了,它能让你物有所值,高质量地体现你的拍摄思想和情感,因为是顶级的好产品,所以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都很少会出现故障,但也要知道,全能而且万能的相机是没有的。以我自己的实践为例,1997年我进西藏拍摄时,为保险起见,我准备了两台哈苏相机,一台主拍,另一台备用,将近两个月的拍摄顺利完成,担当主拍的那台哈苏一直使用到今天还完好如初,备用机身则整天在家里睡大觉;如果你想从事报道摄影,那135高档自动相机是你的首选,在各种自然、人文条件下,你都能及时抓拍到质量满意的图片。
其次,从经济利益角度上讲,报道摄影投入相对少,回报中等;风光摄影投入大,回报中等;商业图片摄影投入最大,回报也最高。单纯以参加摄影比赛为目的的摄影投入较大,回报较小。
第三,如果你定位不准或相机需要更新换代,则购买相机最好一步到位,这样虽然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可避免以后因更换相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四,依据自己的经济及其他相应的条件去选择相机,别跟相机的画幅、品牌以及级别过不去,相信自己的能力,拍摄适合自己的照片。
前门大街,人们在打槐树新芽,供食用 1985年摄 理光KR-10 50mm镜头 1/30秒 F8
坝上冬景 120反转片 1993年摄 勃朗尼卡SQ-A 150mm镜头 1/15秒 F16
黄山雪松 120反转片 1996年摄 哈苏503cxi 80mm镜头 1/8秒 F16
黄河上河底 4×5反转片 2002年摄 林好夫4×5相机 150mm镜头 1/250秒 F8
挪威北角海岸135反转片 2001年摄 佳能EOS-1相机 70-200mm镜头 1/30秒 F11
135反转 上海徐家口教堂 徕卡M6 35mm 2002年摄 1/4秒 F2
二十年间使用的相机及镜头
1983年 孔雀DF50mm
1985年 理光KR-10确善能50mm、100mm、70-210mm
1993年 勃朗尼卡SQ-A 50mm、80mm、150mm、250mm
1995年 哈苏503cxi 50mm、80mm、150mm、250mm
1997年 星座4×5、林好夫4×5 90mm、150mm、250mm
2000年 佳能EOS-1V 17-35mm、70-200mm、100mm差距
2002年 徕卡M(6 35mm 1.4)康泰时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