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属于理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后续和延伸,所以,有效地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才能切实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可靠。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分析,阐述其现状和存在问题,由此从多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不够
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深化资产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和人员配置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的甚至与自身的服务职能严重不对称,导致预算安排缺乏相应的指导标准和框架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预算安排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和监管作用。造成目前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一方面,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只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在预算方面安排方面有失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和统筹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某些资产重复购置,降低了资产的利用率,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重钱轻物”和“重购轻管”的现象。
(二)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有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自身的管理责任主体认识不清楚,管理职责不够明确,最终造成账目混淆、数目不符的情况发生。一些事业单位招聘的内部资产管理人员不是全职的性质,临时选用,因此对资产的维护、领用、调度、管理等程序处理不专业,不能完成实时的管理,导致大量资产不正常流失的后果。
(三)制度建设落后、机制和流程不健全
制度建设落后问题当前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管理方面,这也成为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上遇到的瓶颈问题之一。在很多单位中,目前还没建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即使有的单位有一些相关的要求和规定,但是也存在脱离实际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预算部门和资产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的情况,从而导致预算审核方面出现了责任不清、运转不顺的问题,并且预算审核的范围也不算很完整,比如还没有将追加预算和待编预算等切实纳入到资产预算审核的范围里来;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缺乏一个共享共用的流程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职能的充分发挥。
(四)资产收益管理薄弱、预算编报质量不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薄弱问题应该来说是长期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这个领域缺乏相关制度规范以及有关部门监管上的不到位。具体来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资产出租和出借等问题上不够重视、不够规范,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和标准规范的操作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低价出租和违规转让等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上的混乱,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引发一系列违法违纪和贪污腐败等问题。对于预算编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要素不全、针对性不强。很多资产没有被真正纳入到预算编报的考虑范围之中,并且预算编报中填写的内容条目不清、要素不全,使得最终的预算编报不能有效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使用和需要方面的真实情况。
(五)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并不完善,不能全过程的监控管理资产的流进流出,致使资产管理信息之间不对称,严重影响了预算评审的科学和有效运转,无法合理控制资产的配置与购置,导致了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此外,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无法有效监督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执行力度也不强,导致资产的管理信息严重失真。
二、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思考分析
(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责任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到行动上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国有资产不正常流失现象的发生。每一个事业单位都要全面的落实相关工作,加强监督,严禁只在形式上履行的重视态度和工作态度,切实把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力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部分,为管理人员设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作为任期工作目标,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以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担负管理责任。
(二)完善机制,明确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管局和财务部出台的国有资产相关规定,在资产出租、出借以及处理等方面提高自身工作执行力,明确管理职责,保障国有资产的管理文件得到有效的落实,为事业单位创造一个较好的制度管理环境,尽量避免国有资产不正常流失的现象发生。要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强化约束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日常管理、维护保管和监督检查等各方面的工作进展,避免盲目采购、随意处置等现象的发生,努力降低行政管理中的成本。还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绩效评定体系,完善激励机制。要为各部门资产的使用和花费列入到评价的指标当中,考核其运营的效果和工作效率,加强对资产的有效使用和规范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部门中攀比浪费资产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管理,做好配置工作
事业单位科学地配备资产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资产涉及到的通用办公、工作保障等设备,必须结合工作人员和部门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的方面考虑,严格制定资产的配置标准。此外,还应该建立预算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库,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严格按规定对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确定采购预算的需求。还要加强资产预算在执行情况中的考核,要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工作执行力,为预算的编制和申请提供相应的有用的参考意见。将结果划入年终的绩效考核,关系到下年度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和预算份额,改进表现不良的部门,进一步加强其资产管理工作。
(四)优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资产管理手段,为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资产共享机制的建立,必须减少资产的重复配置,提高资产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就要搭建其共享的平台,优化配置,科学布局,避免管理工作中重复购置和浪费的情况发生。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手段,有效地提高有关部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可靠性,保障资产管理平台运行效果。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培训机构,从选调、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管理工作人员,全面提高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关的使用、处置、评估清查、监督等,对国家资产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有效结合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既能保障资产的利用与配置合理匹配,又能维护事业单位的公正公平,从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云.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和预算管理的问题[J].中国财经,2010.11(06).
[2]林瀚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求实,2010.15(05).
【关键词】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不够
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深化资产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和人员配置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的甚至与自身的服务职能严重不对称,导致预算安排缺乏相应的指导标准和框架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预算安排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和监管作用。造成目前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一方面,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只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在预算方面安排方面有失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和统筹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某些资产重复购置,降低了资产的利用率,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重钱轻物”和“重购轻管”的现象。
(二)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有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自身的管理责任主体认识不清楚,管理职责不够明确,最终造成账目混淆、数目不符的情况发生。一些事业单位招聘的内部资产管理人员不是全职的性质,临时选用,因此对资产的维护、领用、调度、管理等程序处理不专业,不能完成实时的管理,导致大量资产不正常流失的后果。
(三)制度建设落后、机制和流程不健全
制度建设落后问题当前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管理方面,这也成为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上遇到的瓶颈问题之一。在很多单位中,目前还没建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即使有的单位有一些相关的要求和规定,但是也存在脱离实际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预算部门和资产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的情况,从而导致预算审核方面出现了责任不清、运转不顺的问题,并且预算审核的范围也不算很完整,比如还没有将追加预算和待编预算等切实纳入到资产预算审核的范围里来;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缺乏一个共享共用的流程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职能的充分发挥。
(四)资产收益管理薄弱、预算编报质量不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薄弱问题应该来说是长期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这个领域缺乏相关制度规范以及有关部门监管上的不到位。具体来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资产出租和出借等问题上不够重视、不够规范,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和标准规范的操作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低价出租和违规转让等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上的混乱,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引发一系列违法违纪和贪污腐败等问题。对于预算编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要素不全、针对性不强。很多资产没有被真正纳入到预算编报的考虑范围之中,并且预算编报中填写的内容条目不清、要素不全,使得最终的预算编报不能有效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使用和需要方面的真实情况。
(五)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并不完善,不能全过程的监控管理资产的流进流出,致使资产管理信息之间不对称,严重影响了预算评审的科学和有效运转,无法合理控制资产的配置与购置,导致了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此外,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无法有效监督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执行力度也不强,导致资产的管理信息严重失真。
二、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思考分析
(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责任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到行动上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国有资产不正常流失现象的发生。每一个事业单位都要全面的落实相关工作,加强监督,严禁只在形式上履行的重视态度和工作态度,切实把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力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部分,为管理人员设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作为任期工作目标,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以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担负管理责任。
(二)完善机制,明确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管局和财务部出台的国有资产相关规定,在资产出租、出借以及处理等方面提高自身工作执行力,明确管理职责,保障国有资产的管理文件得到有效的落实,为事业单位创造一个较好的制度管理环境,尽量避免国有资产不正常流失的现象发生。要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强化约束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日常管理、维护保管和监督检查等各方面的工作进展,避免盲目采购、随意处置等现象的发生,努力降低行政管理中的成本。还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绩效评定体系,完善激励机制。要为各部门资产的使用和花费列入到评价的指标当中,考核其运营的效果和工作效率,加强对资产的有效使用和规范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部门中攀比浪费资产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管理,做好配置工作
事业单位科学地配备资产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资产涉及到的通用办公、工作保障等设备,必须结合工作人员和部门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的方面考虑,严格制定资产的配置标准。此外,还应该建立预算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库,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严格按规定对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确定采购预算的需求。还要加强资产预算在执行情况中的考核,要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工作执行力,为预算的编制和申请提供相应的有用的参考意见。将结果划入年终的绩效考核,关系到下年度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和预算份额,改进表现不良的部门,进一步加强其资产管理工作。
(四)优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资产管理手段,为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资产共享机制的建立,必须减少资产的重复配置,提高资产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就要搭建其共享的平台,优化配置,科学布局,避免管理工作中重复购置和浪费的情况发生。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手段,有效地提高有关部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可靠性,保障资产管理平台运行效果。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培训机构,从选调、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管理工作人员,全面提高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关的使用、处置、评估清查、监督等,对国家资产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有效结合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既能保障资产的利用与配置合理匹配,又能维护事业单位的公正公平,从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云.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和预算管理的问题[J].中国财经,2010.11(06).
[2]林瀚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求实,201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