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作文讲评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ang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大多先定调子,包揽一切。这样做,达不到张扬学生个性的目的,反而扼杀了学
  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达不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那么,如何上好高中作文讲评课呢?结合多年的
  实践,我认为,让学生放言,引导学生敢言、爱言、善言,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
  放言",是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作好示范,引导学生敢言。
  要让学生放言,起好步开好局是关键。
  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老师将如何上作文讲评课,让自己的计划获得学生的认同。要在实际教
  学中变换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以不断吸引学生的热情参与,同时要使学生时时感到自己这样做有所得。
  在认同的基础上,首先应做好教师示范讲评工作。让学生明白从作文的批改到作文的评析都有一定
  的标准、要求和范围。在具体作文范例的讲评上,提供多种多样的分析角度、方法和结果,使学生明白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可能不同。既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讲评方法,也意味着允许
  有自己个人的观点--只要有理。这种工作需要反复两三次,直到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评析方法。
  其次,做好学生示范讲评工作。学生示范讲评的承担者应基本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有一定胆量,敢
  主动上台演讲;二是作文有一定水平;三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四是必须自愿。此外,学生人数可相对
  多些,只要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每节课可以有5-10个学生上台发言;男女同学的搭配尽可能地均衡一些
  ;在步骤上,可先指定学生讲评,再放开,采用人人均可推荐某某人发言的办法。
  二、不断激励,引导学生爱言。
  作文讲评课上,老师的作用就是激励、引导,使学生不仅敢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更喜欢并
  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地表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实践中,下面四点不可忽视。
  1.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善于合作,像朋友一样平等和谐,像伙伴一样亲密无间,从而引发巨大的创造潜能,这是最
  基本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曾说:"坏的总根,在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灵性……"的确,如果
  师生之间不能如朋友、伙伴,那么,就不能使学生立于主动,无法扩散讨论,学生的真知灼见往往也不
  能显露出来。
  2.运用当时积极评价原理。
  对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只要是有理由的,就应及时充分地肯定,肯定时不在于简单地说出好与不好,而在
  于引发其他学生的共鸣。初中生喜欢接受教师直接的表扬与鼓励,高中生则更注重自己的思考是否是理
  性的,是否能够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当某一观点引发同学的争鸣时,他们就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
  值,从而更积极地投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所以,作文讲评时,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进
  行延伸或创造性的点评,以激发更深层次的争论;尤其当碰到这个学生的看法较偏激或存在不足时,不
  允许教师使用绝对性语言,而适宜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提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讨。
  3.实施及时修改原则。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由被评价作文的作者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修改并把它张贴出来,张贴
  时间可长一些,供学生课外阅读,允许学生对文章进一步修改并把修改意见写在批注栏中。这样做,能
  够使学生明白:原来自己也可以改好作文;自己的意见居然有参考价值;好作文原来并不仅仅是写出来
  的,而是改出来的。
  三、采取不同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善言。
  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高中学生"说"的目标语言规范、简明、连贯、得体,能够"根据不同场合
  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这实际上就是"善言"的标准,能不能写好作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这个人善不善于说话,这也是让学生"放言"的最高要求。作文讲评课主要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培养学生"善
  言"能力。
  1.比较阅读讨论。
  即随机抽取两篇文章(原则上应为较好的作文,以增强可比性),就作文的某一个方面或全方位进行对比
  ,根据作文谈自己的看法,强调"言之成理",在讨论时,强调简明、得体,在讨论中,提倡进行过细的
  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尤其是分析文章的异同点。
  2.自由辩论。
  即针对某一文或两文或多文在作文的某方面或多方面进行评说。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表达与众不同的意
  见,善于反驳对方或别人的观点。要他自由辩论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就提供的
  作文发现问题。因为问题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某种不确定性,它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使思维
  和讨论活跃起来。这样,这个讨论就总是尝试性的,它迫使学生进行反省性的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和经
  验。胡适说得好:"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
  "可见,发现问题是多么重要。
  3.交流体会。
  即适当时候应当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作文或作文评析的体会。在形式上,可以组织学生组成"文学沙龙"
  ,将一个班学生分成几个小团体,由学生自己推举负责人。在沙龙活动时间里,要求人人发言,将自己
  在作文和作文评析上最大的收获和最大的不足说出来,并要求说出原因,说不出的,就请大家帮忙找一
  找。老师只要将负责人记录的东西整理出来,或张贴或印发均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借鉴的目的。
  4.现身说法。
  即请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在班里朗诵,并请他介绍写作的经过、体会,再请他自改作文,说明为什么要这
  样改。在这个基础上再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和评价体会。
  当学生敢言、爱言、善言时,作文讲评课不仅能因生动活泼而吸引学生,更能使学生从愉快的学习中感
  悟作文的真谛。
其他文献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的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前操作、具  体操作和抽象操作等四个阶段。小学生一般处于认知发展的前操作和具体操作阶段,较适合其认识发展  水平的教学方法是给学生一些具体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小学母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与儿童实际生活  息息相关而且具有丰富教学意义的主
期刊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  用,都是好的课堂教学。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  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随着时代的需求,信息的狂  飙式变化,教
期刊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观察是  认识事物的窗口,也是作文的基础。学生的课余生活虽丰富多彩,但有些学生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  生活中的真、善、美,习作时常存在无话可写,内容贫乏的毛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务必要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知生活,在全心体味生活的同时去积累习作素材,这样,他  们的习作才是有本之木,
【摘要】在语文小学教学中,以创新发展教学策略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新时  期教学改革的总体发展方向。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具有相当便利的条件,在学生思想品德、科  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需要把语文创新教学与学生素  质发展结合起来,探索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  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  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  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着实让众多语文教师费力不讨好。笔者执教小学语文多  年来,一直都在努力探索怎样才能实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如何应对农村作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困惑和策略  现状分析:作为我所处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一件事,也是农村孩子对习  作望而生畏的学科。但是作文写作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小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小学  阶段学生应该学会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交流表达、怎样去抒发感情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从  选题到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新课程的改革之路,构  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再一次地触及到了"教与学"的问题。"教与学"的关系是过程的本质问题,  同时也是教学论中重大理论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与学关系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
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综合性学习是当前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很  多教师面对这一课题或者无从下手,或者活动不得法,效果不是很好。很大一部分教师干脆在语文综合  性学习中让学生放手一玩,教师上起课来可谓是"信马由缰,轻松之极"!  不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要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  ,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学生提供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