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krrock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高校地位与社会认同感,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困境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困境;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的发展。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水平是体现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所以,高校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就业单位需求方面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竞争力不足。除此之外,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此方面能力的缺失。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改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困境
  1.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能力不高
  由于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严重,教师缺乏创新思维,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引导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即便学生理论知识非常丰富,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市场,也没结合实际,导致学生在自主创业时受阻。当前,高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没有安排专业性强的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一些创业实践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得不到提升,没有进行岗位再学习,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高校学生缺乏创新理念以及创新思维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存在缺陷,创新理念不够成熟,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严重缺乏创新突破的能力。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与禁锢,学生缺乏探索精神以及主动学习精神。大多数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不喜欢动脑,考虑事情太片面。学生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当前就业形势及竞争压力下,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是由于缺乏创新意识,考虑事情片面,大多数学生创业往往以失败告终。
  3.高校缺乏创业环境
  目前,我国关于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不健全,没有很好的实践平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加上高校在创业实践方面经费投入力度不足,缺乏与创业实践相关的场地、设施等。大多数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于家庭,在资金方面得不到学校与政府的大力支持,物质基础薄弱,使得创业受阻。加上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養体系,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方法
  1.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创业能力。通过校企联合办学,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前景,加强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专业竞赛,邀请学生到企业参观,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校企合作,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进行个性化的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在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时,大多数授课老师没有实际创业经验,课程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严重与实际脱轨。个性化案例教学,可以通过鲜明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实践环境,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探索未知领域,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不同的个性化案例的对比,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思考判断的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是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的根本所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迅速有效的策略之一。具体的实施措施是:一方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带入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现实世里感受教学中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重点的讲解,树立起学生的理想观,从而让他们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3.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养成敢于挑战的精神。建立合作学习模式,在互相讨论中增强思维能力。教学课程内容应该与实际结合,体现专业知识的前沿性。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科学化,要有创新型课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针对地采用探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引导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教育工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一些比较开放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此外,还可以通过培养荣誉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举办校内比赛,让学生积极地构思生活应用题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生存以及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学生适应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面对当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困境,如教师的创新素质能力不高、学生缺乏创新理念以及思维、高校缺乏创业环境等。高校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利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为他们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呼艳芳.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对策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1):76-77.
  [2]周春蕾.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商论,2018(19):181-182.
  [3]陈芳.安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154-155.
  [4]许泽阳,刘淑艳.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亚太教育,2015(31).
  作者简介:何春玲(1991—),女,壮族,硕士,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中高职衔接教育活动具有文化整体性和文化统一性,从文化认同角度阐释衔接教育活动体系的构建,可以认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必要性。语、数、英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文化认同视角下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进行解构和融合,通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促进中高职学生在教育衔接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化认同;教学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2095-6
摘 要: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新工科”人才。土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机制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现实的社会需求与面向未来的工程技术之间的脱节,研究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文章结合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