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黄河曾给沿黄地区人民造成深重的洪涝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下,治黄工作迈上了全河统一管理的新阶段。1954年2月-6月,中苏专家联合组成黄河查勘团,了解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1954年10月,黄河规划委员会完成《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规划的目的不但要从根本上治理黄河的水害,而且要同时制止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消除沿黄的旱灾,并充分利用黄河的水利资源进行灌溉、发电和通航,促进沿黄地区农业、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此后在黄河干支流上修建起多座控河大坝和水库。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针对50年代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流域内有关省区,对治理开发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在新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报告》指导下,黄河干流工程布局,采用峡谷高坝大库与径流电站或灌溉枢纽相间,形成了全河以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7座大型骨干工程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综合利用工程体系,全河统一调度,以较好适应黄河水沙特征和满足治理要求。
2002年6月8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黄河水利水电工程》邮票一套4枚和小型张1枚,展现了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宏伟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雄姿。
李家峡水电站
位于黄河上游青海省尖扎县与化隆县交界处,1988年4月1日开工,1996年12月26日实现下闸蓄水,1999年全部竣工。该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拦河坝为三圆心混凝土重力双曲拱坝,坝高165米,坝顶海拔高度2185米,坝顶弧长414.39米。。电站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灌溉面积133平方公里,并可承担西北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调相和应付紧急事故的任务。
刘家峡水电站
位于海拔1700米的甘肃省永靖县,由拦河大坝、水库、泄水建筑和发电机组组成。1968年动工兴建,1969年4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4年底5台机组全部竣工投产。电站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其中5号机是中国第一台30万千瓦双水内冷水轮发电机组。
该水电站拦河大坝为整体混凝土重力坝,长840米,高147米,坝基宽120米。拦河大坝上游形成的水库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库容57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5公里,有溢洪道、泄洪洞、泄水道、排沙洞四大泄水建筑物,其标准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总洪泄水量8000立方米,它可以调节枯水季节黄河水量,使下游农田灌溉率由65%提高到85%。刘家峡整个工程从勘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和安装都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
青铜峡水利枢纽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境内。1958年8月26日动工,1960年发挥灌溉效能,1978年全部投产。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2.7米,坝顶长697米,控制流域面积28.5万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量7.35亿立方米,共装有8台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7.2万千瓦。枢纽彻底解决了宁夏长期无坝引水的局面,已建成的3条主干渠总灌溉面积已达3667平方公里,是枢纽建成前的4.2倍。
三门峡水利枢纽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北。1957年4月动工,1960年9月竣工。总库容量为354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68.4万平方公里。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米,坝顶长713米,主要泄洪方式为隧洞和坝内孔口,可为下游2667平方公里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为了进一步减缓水库及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保留有效库容,在1964年和1969年先后对枢纽进行改建,泄水能力比改造前增加约2倍,年发电为12~14亿千瓦,1973年底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调水调沙"的方式,有效地保存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库容,发挥出防洪、防凌、发电、灌溉、拦泥、航运和城市工业供水的综合效益。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位于河南洛阳市以北40公里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1994年9月12日开工,2001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水库面积为272平方公里,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6台各3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和发电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自2000年水库初次投入运行起,就逐步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并先后3次关闭发电机组向下游供水,累计供水305亿立方米,为下游抗旱、引黄济津和黄河不再断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由大坝、泄洪排沙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三部分组成。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是中国填筑量最大的土石坝;主坝基础防渗墙是中国最深最厚的;10座水塔集中布置,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进水塔群;泄洪洞为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消力塘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消力塘。在左岸的1平方公里的单薄山体中共开挖大小洞室100多条(个),是世界水利史上罕见的密集洞室群。小浪底以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和工程规模宏大,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
2002年6月8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黄河水利水电工程》邮票一套4枚和小型张1枚,展现了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宏伟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雄姿。
李家峡水电站
位于黄河上游青海省尖扎县与化隆县交界处,1988年4月1日开工,1996年12月26日实现下闸蓄水,1999年全部竣工。该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拦河坝为三圆心混凝土重力双曲拱坝,坝高165米,坝顶海拔高度2185米,坝顶弧长414.39米。。电站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灌溉面积133平方公里,并可承担西北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调相和应付紧急事故的任务。
刘家峡水电站
位于海拔1700米的甘肃省永靖县,由拦河大坝、水库、泄水建筑和发电机组组成。1968年动工兴建,1969年4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4年底5台机组全部竣工投产。电站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其中5号机是中国第一台30万千瓦双水内冷水轮发电机组。
该水电站拦河大坝为整体混凝土重力坝,长840米,高147米,坝基宽120米。拦河大坝上游形成的水库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库容57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5公里,有溢洪道、泄洪洞、泄水道、排沙洞四大泄水建筑物,其标准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总洪泄水量8000立方米,它可以调节枯水季节黄河水量,使下游农田灌溉率由65%提高到85%。刘家峡整个工程从勘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和安装都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
青铜峡水利枢纽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境内。1958年8月26日动工,1960年发挥灌溉效能,1978年全部投产。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2.7米,坝顶长697米,控制流域面积28.5万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量7.35亿立方米,共装有8台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7.2万千瓦。枢纽彻底解决了宁夏长期无坝引水的局面,已建成的3条主干渠总灌溉面积已达3667平方公里,是枢纽建成前的4.2倍。
三门峡水利枢纽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北。1957年4月动工,1960年9月竣工。总库容量为354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68.4万平方公里。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米,坝顶长713米,主要泄洪方式为隧洞和坝内孔口,可为下游2667平方公里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为了进一步减缓水库及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保留有效库容,在1964年和1969年先后对枢纽进行改建,泄水能力比改造前增加约2倍,年发电为12~14亿千瓦,1973年底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调水调沙"的方式,有效地保存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库容,发挥出防洪、防凌、发电、灌溉、拦泥、航运和城市工业供水的综合效益。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位于河南洛阳市以北40公里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1994年9月12日开工,2001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水库面积为272平方公里,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6台各3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和发电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自2000年水库初次投入运行起,就逐步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并先后3次关闭发电机组向下游供水,累计供水305亿立方米,为下游抗旱、引黄济津和黄河不再断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由大坝、泄洪排沙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三部分组成。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是中国填筑量最大的土石坝;主坝基础防渗墙是中国最深最厚的;10座水塔集中布置,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进水塔群;泄洪洞为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消力塘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消力塘。在左岸的1平方公里的单薄山体中共开挖大小洞室100多条(个),是世界水利史上罕见的密集洞室群。小浪底以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和工程规模宏大,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