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和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的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阐述了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性和若干途径。
  关键词:就业和社会需求; 导向;药学人才; 培养策略
  
  人类进入21世纪,与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行业,被誉为永久的朝阳产业,而为这一产业培养人才的药学教育倍受关注和重视。药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药学教育的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药学人才是高等药学教育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策略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1.建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性
  
  1.1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策略是高等药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自1906 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100 多年的历程,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级药学人才,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7年,设置药学类、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共472 所,是1978 年(41所)的10.98倍,是1999 年(96 所)的4.92 倍。其中本科院校269 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8 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含高专)165 所。[1] 而单从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来看,从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等药学类专业设置获得迅猛发展(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7年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如《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谈到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时指出:“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1世纪的高等药学教育,也必须是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高校生存空间和生存能力的因素,从根本上讲不是学校占地面积和学校规模,而是学校以质量与特色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为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发展的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到提高质量上来。高校在市场经济下,成为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个部门,受到市场规律、价值规律、经济规律的配置和制约,也受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羁绊,其产品(即培养的人才)是否有需求(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欢迎)、有价值(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 高等药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观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思想品德、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生存并发展。[3]
  1.2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从1999年以来持续扩大招生,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145万逐年递增,到2009年将达到611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断严峻,其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9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在70—75%之间,到当年的12月份统计,也有相当大数量的高校毕业生没有落实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为高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认同和选择。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4]
  从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来看,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获得迅猛发展,对药学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在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规模较小的情况下,药学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根本不是问题,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令人羡慕的。而随着高等药学教育的迅猛发展,药学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正发生改变,供需比将日趋达到平衡,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已见端倪。我们以沈阳药科大学近年毕业生数量增长和就业情况为例,该校作为高等药学教育领域里的重要院校,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见表2)。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应该预见到药学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就业压力,未雨绸缪,及时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策略,使药学人才培养的规格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才能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2.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策略的途径
  
  2.1准确定位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校纷纷设置药学专业,高等药学教育办学规模快速膨胀,但由于一些高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都比较欠缺,导致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高校都是以化学为专业学科基础开办药学类专业,缺乏系统的药学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环节,专业教育目标模糊,缺乏针对性。这是我国当前高等药学教育存在的显著问题。如何在高等药学教育改革中解决这一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医药产业是重点扶植发展的战略产业。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规划,我国将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新药研制将由仿制为主向创制为主转移,因此,医药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批研究型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批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每所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办学规模上准确定位,忌求高(高层次)、求全(类型全)、求大(规模大)。[5] 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就业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准确定位本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专业层次和专业机构的需要。例如,药学人才的培养应准确定位于两种类型,即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是指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相衔接、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制的人才;而应用型药学人才又可分为能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原始创新、产业研发能力的创业型人才;能解决药品开发、生产中工程技术问题的技术型人才;能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药师型人才;能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的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6]
  2.2紧跟就业发展形势,调整药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大众化教育”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是高校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能。因此,高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更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缺乏需求,形成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因此,高等药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质量为基础,不断调整药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必须围绕着创制新药和合理用药两大中心任务作出相应的调整。
  当前药学类专业人才工作范围发生变化,主要包括教育、科研、商业、制药工业、药监药检、医药技术信息与专利服务以及医院药房、社区药店等诸多就业方向,药学教育必须在学科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在药学和中药学专业教育中,由化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适当削减与化学相关的课程和学时,增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相关的课程和学时,如生物相关学科——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生物技术等;医学和治疗学相关学科——医学内科学基础、传染病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医学心理学、沟通技术等。为医院药学部门和医药工业营销部门、商业企业培养急需的药学专业人才。药学专业(即大药学专业)学制仍为4年,培养的药师即通科药师,或称药剂师。其专业岗位包括:医疗机构药品调剂、药物制剂、药物质控、药品供应管理,工业、商业企业的医药代表和社会药店等岗位。[7] 特别是引入药学服务概念,逐步破除传统药学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化学药物,服务范围过窄,只重视研制、开发、生产药品的药学理科、药学工科、药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等工程技术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社会药学服务类专业很少,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弊端,设立临床药学、执业药学等药学服务类专业,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对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强烈需求。[8]来自教研部门的观点也符合这一要求:课程设置要拓宽口径,增加适应性。主干课程应当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等知识以及涉及药品生产、检验、流通、管理和安全、合理用药的相关课程,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既有利于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增强其对药学学科迅速发展的适应能力。[9]
  2.3紧密联系用人单位,加强多方面合作,高度重视专业实践
  药学学科是一门极其注重实践、依赖于实践的应用学科,药学学科的所有理论构想、创意、验证和研究都必须依赖实践来完成,如科学实验、科技成果工程化、科学研究方法、生产经营等等。而高等药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无论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最终都必须依靠专业实践来验证其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否适应实际需要,这也正是验证药学人才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多方面合作为这种验证和按就业和社会需求培养药学人才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多方面合作,可以包括学校与制药企业、医药商贸企业、医药研发单位、药监药检单位、医疗卫生单位等合作,其形式除了包括在相关单位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外,还可以请相关单位的专家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学校专家或学生帮助解决单位中的实际问题等等。这样密切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不仅使学生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还能学到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能使学生和教师紧贴社会,教师按照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学生按社会需要提高自我,药学人才培养才能跟上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不至于与就业岗位社会需求相脱节。
  2.4 加大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投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高校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抓好“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就业管理上,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并加强内涵建设,充分认识到就业是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和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就业服务上,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开拓和培育广阔的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信息网的建设,提高就业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大力组织好校园双选会,探索其他形式的就业渠道,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在就业指导上,加强师资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加强对毕业生的“三知”(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大众化”的择业观)和“一个意识”(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课程,建立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在就业研究上,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以及医药行业、药学领域内杰出人物的职业发展道路分析等,为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毕业生怎样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成才提供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 彭司勋. 中国药学年鉴.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2] [3] 金华.高等药学教育改革之浅见.药学教育.2002年第l8卷第l期:4
  [4] 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 [6]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 中国大学教学. 2008 年第1 期
  [7] 吴永佩.颜 青. 药学教育改革与医院药学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药房 .2004年第15卷第9期
  [8] 吴春福.关于药学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药学教育.2004年第20卷第2期:1-2
  [9]王延风.李野.罗向红.刘玉成.高等药学教育质量管理的新思路. 药学教育. 2006年第22卷第1期
  
  课题项目:本文是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等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AIS02001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通讯地址: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 辽宁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辽宁 沈阳11003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武警部队官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汶川抗震救灾的实战经验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不断提升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军需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大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军需一体联勤力度、不断提高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军需装备保障水平、不断完善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军需法制系统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将武警部队处突军需保障能力切实提高到新的层次。  关键词:武警部队; 抗震救灾;军需保障    “5
期刊
摘 要:适宜的集群政策对集群的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集群发展的关键转折时期。当前而言,基于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政府的集群政策应当主要定位于促进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加强集群企业间分工合作、推动中介机构发展和创造与维护集群发展的优良环境等方面。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政策;定位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的作用应当主要
期刊
摘要:08年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成为社会关注的熟,最,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但以往的文献主要是从经营绩效对高管薪酬这一角度来分析薪酬制度的构建是否合理,而且仅仅分析了银行盈利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高管薪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这一角度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分别探讨了高管薪酬对银行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并探讨了高管对三者的取舍。  关键词:银行绩效;高管薪
期刊
摘要:非政府组织是以志愿为基础谋求社会公共利益的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成为一种影响程度巨大、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型社会经济活动部门。对非政府组织的行政法规制问题是不可缺少的视角之一,而这将不可避免地要深入到其合理性问题。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行政法规制;公共政策参与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是一个舶来品,又被近似的称作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等,是
期刊
摘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后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公路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了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损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损益后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模型    1.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损益后评价概述    1.1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损益后评价定义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损益后评价是指采用价值度量尺度,对高速公路运营一定时间后的环境损益进行分析和评价,衡量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
期刊
摘要: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最重要的障碍之一。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是拉动消费需求进而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要重点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1)提高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2)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促进内需;社会保障;工资收入;农村社保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
期刊
摘要:本文以泰勒规则为基础,以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应变量,以GDP缺口、预期通胀率和资产价格变动等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分时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资产市场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而与资产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随着资产市场的形成,利率与资产价格的联系加强。因此本文认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应考虑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利率较货币量将是更适宜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关键词:资产价格;
期刊
摘要: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九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明显进程缓慢,农村医疗卫生属于公共产品,正处在一个市场失灵的领域,正是公共财政发挥作用的范围。本文在论述了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方面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武警部队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构成武警部队保障力、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是有效履行新时期武警部队使命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通过对国外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研究成果的整理归纳,梳理出一条以绩效为导向的武警部队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路子,为部队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地检查、监督和评价,促使各级重视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部队资产管理效益。  关键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效益    当前,在部
期刊
摘 要:钻井工程投资项目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资金技术密集、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它是一个动态指标,在投资的筹划、实施过程中都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对钻井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分析了投资风险的特征,提出了钻井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钻井工程; 投资风险; 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一、引言    有投资活动,就必然会存在风险。钻井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是一个动态指标,在投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