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制约晚秋蚕茧产质量的因素,提出了确保晚秋蚕稳产高产的对策,以为晚秋蚕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晚秋蚕;产量;质量;制约因素;对策;江西赣榆
中图分类号 S8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72-01
近年来,赣榆县晚秋蚕茧产质量较不稳定,2010年产鲜茧18.5 kg/张,2011年产鲜茧29.25 kg/张,2012年产鲜茧28.64 kg/张,低于正常年份均值40 kg/张。根据实践经验,对赣榆县晚秋蚕张产量明显低于正常值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确保晚秋蚕稳产高产的对策。
1 制约晚秋蚕茧产质量的因素
1.1 不良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
近年来,晚秋蚕茧生产受不良气候环境影响较大,给蚕桑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如2010年秋蚕因异常的高温多湿气候爆发真菌病,蚕茧产量减半;2011年至今,桑园受美国白蛾危害,桑叶产量减少,间接造成蚕茧产量减少;2012年秋整个养蚕期间气温较往年偏低,在蚕3龄及5龄时又遇到低温的冲击,大蚕期湿度上升,所以5龄蚕、熟蚕发生大量僵病,同时由于偏低温度的影响,桑顶梢生长缓慢,造成大蚕缺叶,蚕多结薄皮茧,不结茧蚕增多[1]。
1.2 养蚕技术处理不够规范、灵活
养蚕生产中,蚕农养蚕技术不够规范,操作粗放,遇到异常气候,缺少应变能力,不能调节不适的养蚕环境,无法为蚕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遇到高温闷湿天气,没有采取干燥蚕座的杀菌消毒方法,而是往蚕座上喷洒防僵灵2号,造成蚕座更加潮湿,导致僵病流行蔓延。由于有秋蚕不加温的习惯,2012年秋蚕突然遇到多次降温及持续低温,多数蚕农在思想上不重视,或措手不及,大蚕受到冷空气刺激,食桑缓慢,严重时基本停止食桑,影响丝腺的发育,体质下降。蚕发生病毒病、僵病,蚕茧减产[2]。
1.3 农药中毒造成减产
由于林业的发展,林业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近两年,林区大面积飞机喷药防治美国白蛾,环境污染严重,晚秋期蚕中毒事故屡有发生。因秋叶叶龄较长,离林业飞机防治虫害较近的桑园,有毒物质含量相应较高,如遇晚秋期低温干旱,中毒几率非常大,严重威胁蚕桑生产和发展。
2 提高蚕茧产质量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桑园管理
2.1.1 以施好秋肥为重点,加强秋季桑园管理。秋季桑园管理应以施好秋肥为重点,以提高秋叶产质量。施秋肥在8月底前完成,遇到干旱季节,可用0.5%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钠进行追肥。
2.1.2 抓好晚秋期桑园治虫工作,严防家蚕农药中毒。针对晚秋期桑叶含毒量高及粮、桑和菜、桑交叉治虫污染桑叶等特点,在农业植保、蚕业桑保和林业植保、蚕业桑保进行横向联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秋蚕生产防中毒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县级农业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病虫害的测报情况,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情况。应经常进行田间巡查,查清病情、虫情,及时防治[3]。秋季遇到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就提前喷布农药防治桑红蜘蛛及桑蓟马等。防治中要做到划片轮治,互通情报,不随意提高浓度,避免造成蚕儿积累性中毒。
桑叶要先试后吃,先采叶试喂少量蚕,确定无中毒现象后方可大面积喂食。一旦发现家蚕农药中毒,要使蚕马上停食毒叶并立即撒新鲜石灰粉,同时清除有毒叶和蚕沙,开门窗通风,调换无毒叶饲养。健康蚕放在通风处给桑喂养,中毒蚕剔除死蚕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待苏醒后再喂以新鲜无毒叶,继续饲养并加强管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用硫酸阿托品针剂1支(25 mg)或解磷定2支(0.25 g/支),加水500 mL,喷洒桑叶给蚕添食2~3次。如中毒严重蚕不食桑叶,可先用阿托品喷洒蚕体1次,然后再添食。
2.2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蚕不良气候的应变能力
高产户一般是在科学栽桑养蚕技术的前提下,对多变的气候应变能力比较强,基本掌握了各种蚕病的发生规律,为家蚕饲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蚕的发病率,达到蚕茧优质、高产和稳定的目的。
2.2.1 加强消毒防病工作,降低蚕病发生几率。因秋蚕期气候不稳定,湿度大,病原新鲜毒力强,且桑园病虫害多,易造成相互传染,消毒防病工作要贯穿晚秋蚕饲养全过程。晚秋蚕防病以防脓病、真菌病为重点,防治的具体方法是:小蚕期及各龄期蚕饷食前要撒防僵粉消毒,大蚕期每天要用新鲜石灰粉防病毒病。另外,还应注意常规药物添食[4]。蚕户要勤进蚕室,仔细观察蚕的食桑情况、活动情况、排粪情况、体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对症进行防病处理,发现病蚕、死蚕及时捡出,放入消毒缸集中处理。
2.2.2 创造适宜的养蚕环境。晚秋期常会遇到高温多湿、低温潮湿或低温干燥天气,影响晚秋蚕正常生长发育。遇到这种气候环境,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高温多湿时,重点是通风排湿,打开门窗,使空气对流,勤除沙,多用干燥材料。多湿易得僵病,所以要加强蚕座消毒与干燥。除了正常大小防僵粉消毒外,使用灭僵灵蚕座消毒,可使蚕座干燥。不要在蚕座上喷洒防僵灵2号,以免造成蚕座更加潮湿,遇高温,蚕大量死于僵病。小蚕、起蚕、熟蚕为易感期,应特别注意预防,及时捡出病死蚕。二是低温多湿时,要升温排湿。
蚕农要纠正秋季养蚕不用加温的思想观念,应注意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在冷空气到来前,提前做好加温准备,确保标准温、湿度饲养。在室温低于20 ℃时,晚上加温,白天开窗通风进行换气排湿,将室内温、湿度调节到标准温、湿度,保证蚕儿正常生长。
2.2.3 根据秋蚕饲养特点,贯彻新型适用技术。小蚕饲养标准应做到“十日眠三眠”,严格掌握好1~3龄标准温、湿度,以确保蚕儿适宜的环境条件。积极采用小蚕“一日两回”育饲养技术,并注意每回给桑量不宜偏多,以达到蚕儿食桑净,蚕座薄而干燥,使蚕儿体质强健均匀。大蚕期做好适放饱食、保温通风和换气工作[5]。注意及时提青,严格分批饲养,以降低“老小蚕”及大小蚕混育造成病蚕与健蚕混育的情况[5]。
3 参考文献
[1] 韦博尤,周文鲁,何珊珊.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1(15):108.
[2] 王亚兵.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3,327.
[3] 吴水明,殷剑频.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蚕桑通报,2009(2):36-38.
[4] 周晓辉.浅析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四川蚕业,2003(3):42-43.
[5] 射阳县盐东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杨俊生.影响蚕茧质量的技术因素及解决方法[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03-07(6).
关键词 晚秋蚕;产量;质量;制约因素;对策;江西赣榆
中图分类号 S8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72-01
近年来,赣榆县晚秋蚕茧产质量较不稳定,2010年产鲜茧18.5 kg/张,2011年产鲜茧29.25 kg/张,2012年产鲜茧28.64 kg/张,低于正常年份均值40 kg/张。根据实践经验,对赣榆县晚秋蚕张产量明显低于正常值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确保晚秋蚕稳产高产的对策。
1 制约晚秋蚕茧产质量的因素
1.1 不良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
近年来,晚秋蚕茧生产受不良气候环境影响较大,给蚕桑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如2010年秋蚕因异常的高温多湿气候爆发真菌病,蚕茧产量减半;2011年至今,桑园受美国白蛾危害,桑叶产量减少,间接造成蚕茧产量减少;2012年秋整个养蚕期间气温较往年偏低,在蚕3龄及5龄时又遇到低温的冲击,大蚕期湿度上升,所以5龄蚕、熟蚕发生大量僵病,同时由于偏低温度的影响,桑顶梢生长缓慢,造成大蚕缺叶,蚕多结薄皮茧,不结茧蚕增多[1]。
1.2 养蚕技术处理不够规范、灵活
养蚕生产中,蚕农养蚕技术不够规范,操作粗放,遇到异常气候,缺少应变能力,不能调节不适的养蚕环境,无法为蚕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遇到高温闷湿天气,没有采取干燥蚕座的杀菌消毒方法,而是往蚕座上喷洒防僵灵2号,造成蚕座更加潮湿,导致僵病流行蔓延。由于有秋蚕不加温的习惯,2012年秋蚕突然遇到多次降温及持续低温,多数蚕农在思想上不重视,或措手不及,大蚕受到冷空气刺激,食桑缓慢,严重时基本停止食桑,影响丝腺的发育,体质下降。蚕发生病毒病、僵病,蚕茧减产[2]。
1.3 农药中毒造成减产
由于林业的发展,林业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近两年,林区大面积飞机喷药防治美国白蛾,环境污染严重,晚秋期蚕中毒事故屡有发生。因秋叶叶龄较长,离林业飞机防治虫害较近的桑园,有毒物质含量相应较高,如遇晚秋期低温干旱,中毒几率非常大,严重威胁蚕桑生产和发展。
2 提高蚕茧产质量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桑园管理
2.1.1 以施好秋肥为重点,加强秋季桑园管理。秋季桑园管理应以施好秋肥为重点,以提高秋叶产质量。施秋肥在8月底前完成,遇到干旱季节,可用0.5%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钠进行追肥。
2.1.2 抓好晚秋期桑园治虫工作,严防家蚕农药中毒。针对晚秋期桑叶含毒量高及粮、桑和菜、桑交叉治虫污染桑叶等特点,在农业植保、蚕业桑保和林业植保、蚕业桑保进行横向联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秋蚕生产防中毒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县级农业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病虫害的测报情况,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情况。应经常进行田间巡查,查清病情、虫情,及时防治[3]。秋季遇到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就提前喷布农药防治桑红蜘蛛及桑蓟马等。防治中要做到划片轮治,互通情报,不随意提高浓度,避免造成蚕儿积累性中毒。
桑叶要先试后吃,先采叶试喂少量蚕,确定无中毒现象后方可大面积喂食。一旦发现家蚕农药中毒,要使蚕马上停食毒叶并立即撒新鲜石灰粉,同时清除有毒叶和蚕沙,开门窗通风,调换无毒叶饲养。健康蚕放在通风处给桑喂养,中毒蚕剔除死蚕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待苏醒后再喂以新鲜无毒叶,继续饲养并加强管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用硫酸阿托品针剂1支(25 mg)或解磷定2支(0.25 g/支),加水500 mL,喷洒桑叶给蚕添食2~3次。如中毒严重蚕不食桑叶,可先用阿托品喷洒蚕体1次,然后再添食。
2.2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蚕不良气候的应变能力
高产户一般是在科学栽桑养蚕技术的前提下,对多变的气候应变能力比较强,基本掌握了各种蚕病的发生规律,为家蚕饲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蚕的发病率,达到蚕茧优质、高产和稳定的目的。
2.2.1 加强消毒防病工作,降低蚕病发生几率。因秋蚕期气候不稳定,湿度大,病原新鲜毒力强,且桑园病虫害多,易造成相互传染,消毒防病工作要贯穿晚秋蚕饲养全过程。晚秋蚕防病以防脓病、真菌病为重点,防治的具体方法是:小蚕期及各龄期蚕饷食前要撒防僵粉消毒,大蚕期每天要用新鲜石灰粉防病毒病。另外,还应注意常规药物添食[4]。蚕户要勤进蚕室,仔细观察蚕的食桑情况、活动情况、排粪情况、体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对症进行防病处理,发现病蚕、死蚕及时捡出,放入消毒缸集中处理。
2.2.2 创造适宜的养蚕环境。晚秋期常会遇到高温多湿、低温潮湿或低温干燥天气,影响晚秋蚕正常生长发育。遇到这种气候环境,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高温多湿时,重点是通风排湿,打开门窗,使空气对流,勤除沙,多用干燥材料。多湿易得僵病,所以要加强蚕座消毒与干燥。除了正常大小防僵粉消毒外,使用灭僵灵蚕座消毒,可使蚕座干燥。不要在蚕座上喷洒防僵灵2号,以免造成蚕座更加潮湿,遇高温,蚕大量死于僵病。小蚕、起蚕、熟蚕为易感期,应特别注意预防,及时捡出病死蚕。二是低温多湿时,要升温排湿。
蚕农要纠正秋季养蚕不用加温的思想观念,应注意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在冷空气到来前,提前做好加温准备,确保标准温、湿度饲养。在室温低于20 ℃时,晚上加温,白天开窗通风进行换气排湿,将室内温、湿度调节到标准温、湿度,保证蚕儿正常生长。
2.2.3 根据秋蚕饲养特点,贯彻新型适用技术。小蚕饲养标准应做到“十日眠三眠”,严格掌握好1~3龄标准温、湿度,以确保蚕儿适宜的环境条件。积极采用小蚕“一日两回”育饲养技术,并注意每回给桑量不宜偏多,以达到蚕儿食桑净,蚕座薄而干燥,使蚕儿体质强健均匀。大蚕期做好适放饱食、保温通风和换气工作[5]。注意及时提青,严格分批饲养,以降低“老小蚕”及大小蚕混育造成病蚕与健蚕混育的情况[5]。
3 参考文献
[1] 韦博尤,周文鲁,何珊珊.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1(15):108.
[2] 王亚兵.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3,327.
[3] 吴水明,殷剑频.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蚕桑通报,2009(2):36-38.
[4] 周晓辉.浅析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四川蚕业,2003(3):42-43.
[5] 射阳县盐东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杨俊生.影响蚕茧质量的技术因素及解决方法[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0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