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股票市场刍议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上海股票市场从起步到形成已历时8个年头,目前上海股票市场已初具规模。今年上海在健全和完善股票市场方面又有许多新的举措,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笔者想就上海当前股市情况及今后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以资研究问题时参考。今年上海股市有如下较大变化:1.股票市场由调控型改为市场型。为做好转型:正作,上海证交所采取了稳步前进、逐渐放开的做法。3月份,先放开二种股票的价格,4月份对电真空等6种股票的涨跌幅度由1%放至5%,并取消流量限制。5月初,14种股票的涨跌幅度均放至5%。5月21日上
其他文献
<正> 引进外资银行问题,全国学术界人士已研究了多年,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大量富有积极意义的建议,为我国引进外资银行从理论上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同时,也为国家主管部门确定引进外资银行的布局、速度、规模和与此相关的立法、监管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争论很多,有时也很激烈。这是正常的。问题总是越辨越明。前不久,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际金融
<正> 引进外资银行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需要,上海引进外资银行对恢复和重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监管,促进外资银行管理规范化,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服务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上海外资银行开设和业务发展情况随着浦东的开放和开发以及《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要求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继原有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
<正> 近年来,我国引进外资银行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据统计至1992年6月底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家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15个城市(特区)开设了218个常驻代表处和40家分行。外资银行进入后,使国内银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国内银行对此应采取何种对策,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做如下探讨。一
<正> 一、当前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先谈谈世界经济形势,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正处在从衰退中徐徐复苏乏力的状态,美国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布什政府虽一再降低利率,也收效甚微。欧洲共同体统一大市场将于今年底基本形成,虽然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但并不如过去宣传那样能收到显著效益,而苏联的解体,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会的动荡,经
<正>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推进。尤其是金融竞争、外资银行的引进,对国内金融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银行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必须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勇于开拓,迎接挑战。一、要积极审慎引进外资银行引进外资银行作为中国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目前,外资银行业务机构已扩展到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建立了40多个业务机构,外资银行驻华代表机构的数量也呈现迅速增加的势头,近期将
<正> 在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新形势下,引进外资银行问题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从广东省引进外资银行长达十年的实践中,我们不难找到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以利于外资银行的引进和管理。一、广东省外资银行的现状及特点至今为止,广东省境内引进外资银行共计有分行20家,其中深圳17家、珠海2家、汕头1家。其中来自港澳地区的占了9家,其它分行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此外,在广州、深圳、珠海还设有近50家外资银行代
<正> 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国务院最近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这是我国经济改革深化的又一重大措施,对推动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实现本世纪第二个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内部加强改革力度,又要求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进行同步改革,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联系
<正>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关系列整个改革的成败。而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必须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和改善外部条件入手。从哲学观点上讲,就是加强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要搞好国营人中型企业,外部环境和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企业要搞好是非常困难的。金融部门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供给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
乡镇作为中国行政区划的最基层,是联结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废除,乡镇政府建立,村民自治也普遍开展起来。近30年过去,乡镇体制改革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难题,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为深化乡镇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本刊特邀几位专家学者,从学理角度为我们解析中国乡
<正> 国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国营企业的经营体制已经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其经营不活的痼疾与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引出下面一些问题:是国营企业经营机制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失调?是我们对国营企业认识失真还是政策执行有误?是国营企业经营坏境欠优还是本来就未走出体制误区,答案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一点就是计划经济体制衍生出的企业与国家母体问的“脐带”关系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