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五大发展”理念彰显我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全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飞跃。“五大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辩证法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灵活运用;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从认识论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升华。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认识论;哲学阐释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001-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和发展哲学,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挑战、新局面和新考验,明确了事关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实现了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体制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
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产物,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根本价值观的理论表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既普遍联系又永恒发展,各种事物和现象在一定联系中产生,同时在一定联系中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思维和过程思维去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多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而这个统一体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社会因素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矛盾问题时,不仅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且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转化,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必须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82“五大发展”理念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概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体,体现了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的有机统一。邓小平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2]377在这个意义上,“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仍是发展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既体现“顶层设计”,又注重总体谋划,更注重牵住“牛鼻子”。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突发期,我们要善于用“五大发展”理念辩证分析和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坚持创新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和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综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引进外资,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文明成果和管理经验;坚持共享发展,注重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人民主体地位。“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责任,发展既是当今世界潮流,也是当今中国永恒主题。我们必须科学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把它们放在历史和現实的坐标中去把握,统筹推进、整体发展。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依据。习近平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①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八十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十三五”规划,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同时,习近平也指出:“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②可见,“五大发展”理念实质上是根据这些我国现阶段客观实际而提出的新举措、新方针。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真实反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种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仅要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要从经济基础角度来辩证分析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将其作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证明,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四个全面”的整体布局,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和保障,共享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后,“五大发展”理念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3]5。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坚信只有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的洪流中去,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评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党始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注重人民权益,全体人民基本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了稳定的工作,比较满意的收入,基本可靠的社会保障,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升华
哲学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是对人类所生活时代精神的不断升华,是认识对实践的科学把握。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328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通过哲学思维把握客观世界存在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因此,真正的哲学不仅要通过哲学思维和认识论认识世界的客观存在,而且要正确把握客观世界前进的时代脉搏,及时准确地总结和概括人类所处的时代经验和认识成果。“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我们党利用哲学思维对当代中国发展状况做出的实践總结,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一是“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根本原则,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新情况、新局面、新问题,认真归纳和总结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在指导实践的基础上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实现认识到实践过程的真正飞跃。二是“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中国梦的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也是对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发展。正因为如此,“五大发展”理念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导向,针对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阶段性、根本性问题,提出的既符合价值尺度又符合真理尺度的发展理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才能真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种使命意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质内涵,并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中。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这一步我们该怎么走,在建设全面小康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通过改革破解这些障碍,“五大发展”理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回答。
综上所述,“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梦在当代中国相结合的新发展,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3]45,实现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的内在统一和外在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创造“中国速度”,塑造“中国未来”,唱响“中国声音”,写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认识论;哲学阐释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001-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和发展哲学,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挑战、新局面和新考验,明确了事关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实现了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体制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
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产物,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根本价值观的理论表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既普遍联系又永恒发展,各种事物和现象在一定联系中产生,同时在一定联系中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思维和过程思维去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多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而这个统一体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社会因素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矛盾问题时,不仅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且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转化,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必须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82“五大发展”理念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概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体,体现了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的有机统一。邓小平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2]377在这个意义上,“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仍是发展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既体现“顶层设计”,又注重总体谋划,更注重牵住“牛鼻子”。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突发期,我们要善于用“五大发展”理念辩证分析和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坚持创新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和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综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引进外资,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文明成果和管理经验;坚持共享发展,注重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人民主体地位。“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责任,发展既是当今世界潮流,也是当今中国永恒主题。我们必须科学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把它们放在历史和現实的坐标中去把握,统筹推进、整体发展。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依据。习近平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①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八十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十三五”规划,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同时,习近平也指出:“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②可见,“五大发展”理念实质上是根据这些我国现阶段客观实际而提出的新举措、新方针。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真实反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种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仅要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要从经济基础角度来辩证分析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将其作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证明,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四个全面”的整体布局,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和保障,共享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后,“五大发展”理念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3]5。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坚信只有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的洪流中去,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评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党始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注重人民权益,全体人民基本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了稳定的工作,比较满意的收入,基本可靠的社会保障,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升华
哲学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是对人类所生活时代精神的不断升华,是认识对实践的科学把握。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328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通过哲学思维把握客观世界存在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因此,真正的哲学不仅要通过哲学思维和认识论认识世界的客观存在,而且要正确把握客观世界前进的时代脉搏,及时准确地总结和概括人类所处的时代经验和认识成果。“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我们党利用哲学思维对当代中国发展状况做出的实践總结,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一是“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根本原则,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新情况、新局面、新问题,认真归纳和总结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在指导实践的基础上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实现认识到实践过程的真正飞跃。二是“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中国梦的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也是对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发展。正因为如此,“五大发展”理念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导向,针对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阶段性、根本性问题,提出的既符合价值尺度又符合真理尺度的发展理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才能真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种使命意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质内涵,并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中。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这一步我们该怎么走,在建设全面小康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通过改革破解这些障碍,“五大发展”理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回答。
综上所述,“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梦在当代中国相结合的新发展,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3]45,实现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的内在统一和外在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创造“中国速度”,塑造“中国未来”,唱响“中国声音”,写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