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带着希冀和憧憬,带着迷惘和困惑走进新世纪之际,创新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并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因此,政治老师要在不断学习和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所作为。初中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政治理论的素养,还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分析社会现象,提出看法。政治学科所具有的教学特点,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真正做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新课程理念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着手,创设以质疑、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就我的认识和做法谈谈体会。
一、倡导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趣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现关闭状态,还如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想学习的想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进一步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政治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敢想、敢说、敢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用微笑、点头、鼓励善待学生,决不用训斥、讽刺、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上课时常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或讨论”的语气开题,将师生融合在一个情感亲密的教学整体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由于有民主的氛围,加上我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都动而有序,活而不乱。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要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放在对学生的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进而发散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实战”状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并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问题要设计得科学、严密,还要有趣味,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置坎给学生,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创设提问的情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個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纵观历史,所有的发明都在于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的,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成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就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更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更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的调整,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让学生弄清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不容易。我便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视而不见”,反思“视而可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便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
一、倡导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趣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现关闭状态,还如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想学习的想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进一步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政治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敢想、敢说、敢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用微笑、点头、鼓励善待学生,决不用训斥、讽刺、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上课时常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或讨论”的语气开题,将师生融合在一个情感亲密的教学整体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由于有民主的氛围,加上我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都动而有序,活而不乱。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要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放在对学生的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进而发散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实战”状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并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问题要设计得科学、严密,还要有趣味,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置坎给学生,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创设提问的情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個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纵观历史,所有的发明都在于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的,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成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就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更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更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的调整,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让学生弄清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不容易。我便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视而不见”,反思“视而可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便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