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作为中华大粮仓的黑龙江省,培养新农民是助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新农民的基本素质为切入点,从四方面论述了培养新农民基本素质的有效教育途径。
西奥多·舒尔茨曾言,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就不能享受现代农业的硕果,也不能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富裕,我们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新农业的发展,最缺乏的是“新”农民。新农民应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基本素质。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科技素质的高低、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程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决定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是助推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重中之重。
培养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提升农民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要将提升农民的素质作为推进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重点,大力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民。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提升农民素质,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要让农村的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多学、学好知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未来生力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保证逐年增加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与城区的差距,出台优惠政策,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尽量缩小城乡教师的待遇差距,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并尽量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政策,用立法的形式来强制保证城乡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性。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318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各方应从制度层面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调整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以强化纪律约束,维护财政秩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而美、加、荷、德、日等农村职业培训率高达70%以上。开展农村职业培训,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工作。对于种植大户,应对市场和经营管理知识加以重点培训,将其培养成农村社区的示范带头人,采用更系统、更高层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和市场应对能力。同时,应以培养农民的合作理念、普及合作社知识,引导农民主动学习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管理能力等管理知识,通过软件和硬件支持,强化采集和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激发农民成立和管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趣。只有努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农村急需的大批人才,才能加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三、推进农村生活文化教育体系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长期处在传统的政治文化与的宗法文化影响下,农村社会的落后思想与文化根深蒂固,致使反映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进文化在农村很难得到发展。因此,提升农民素质就是要在农村构建农村生活文化教育体系,用先进文化替代落后文化。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农村文化资源匮乏,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项目。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落实有关部门责任,以推动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传统的节日、集会,千方百计地搭建文化平台,不断探索送文化下乡的新方法,灵活机动地开展文化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例如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送戏剧、送图书下乡活动,农家书屋工程,政策宣讲、科普培训、卫生保健讲座下基层等等,对于推动优质资源输向农村,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意义巨大。其次,创新农村文化建设体制与机制。要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基层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规范农村文化市场,以活跃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再次,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村电影事业,推动“三农”出版物的发行,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夯实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基础。总之,构建农村生活文化教育体系,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氛围,提升农民的素质,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21世纪,知识就是效益,没有知识的土地是贫脊的。培养新农民,就是要让农民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依靠知识,创造财富。通过开发农民的潜能,变“体力劳动为主”为“脑力劳动为主”,运用各种知识指导生产劳动,从而创造财富。培养新农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农民的学习习惯,再学习能力,让农民经常学习,科学劳作,增大劳动中的知识含量,培育学习型的家庭,学习型农村社区。为此,可以组织农村管理者和农民定期学习,为农民提供互相学习、借鉴、参观的平台,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通过学习指导日常工作,从而减少各种损失,提高收益。可以说,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生存理念,中国农民才能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主力军。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新农村在新时期树立新风尚。对农民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也是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得保障。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培养模式的研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人才保障体系课题》子课题,课题编号:XMKT-LS-006。
西奥多·舒尔茨曾言,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就不能享受现代农业的硕果,也不能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富裕,我们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新农业的发展,最缺乏的是“新”农民。新农民应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基本素质。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科技素质的高低、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程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决定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是助推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重中之重。
培养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提升农民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要将提升农民的素质作为推进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重点,大力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民。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提升农民素质,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要让农村的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多学、学好知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未来生力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保证逐年增加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与城区的差距,出台优惠政策,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尽量缩小城乡教师的待遇差距,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并尽量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政策,用立法的形式来强制保证城乡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性。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318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各方应从制度层面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调整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以强化纪律约束,维护财政秩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而美、加、荷、德、日等农村职业培训率高达70%以上。开展农村职业培训,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工作。对于种植大户,应对市场和经营管理知识加以重点培训,将其培养成农村社区的示范带头人,采用更系统、更高层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和市场应对能力。同时,应以培养农民的合作理念、普及合作社知识,引导农民主动学习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管理能力等管理知识,通过软件和硬件支持,强化采集和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激发农民成立和管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趣。只有努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农村急需的大批人才,才能加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三、推进农村生活文化教育体系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长期处在传统的政治文化与的宗法文化影响下,农村社会的落后思想与文化根深蒂固,致使反映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进文化在农村很难得到发展。因此,提升农民素质就是要在农村构建农村生活文化教育体系,用先进文化替代落后文化。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农村文化资源匮乏,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项目。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落实有关部门责任,以推动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传统的节日、集会,千方百计地搭建文化平台,不断探索送文化下乡的新方法,灵活机动地开展文化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例如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送戏剧、送图书下乡活动,农家书屋工程,政策宣讲、科普培训、卫生保健讲座下基层等等,对于推动优质资源输向农村,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意义巨大。其次,创新农村文化建设体制与机制。要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基层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规范农村文化市场,以活跃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再次,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村电影事业,推动“三农”出版物的发行,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夯实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基础。总之,构建农村生活文化教育体系,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氛围,提升农民的素质,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21世纪,知识就是效益,没有知识的土地是贫脊的。培养新农民,就是要让农民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依靠知识,创造财富。通过开发农民的潜能,变“体力劳动为主”为“脑力劳动为主”,运用各种知识指导生产劳动,从而创造财富。培养新农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农民的学习习惯,再学习能力,让农民经常学习,科学劳作,增大劳动中的知识含量,培育学习型的家庭,学习型农村社区。为此,可以组织农村管理者和农民定期学习,为农民提供互相学习、借鉴、参观的平台,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通过学习指导日常工作,从而减少各种损失,提高收益。可以说,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生存理念,中国农民才能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主力军。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新农村在新时期树立新风尚。对农民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也是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得保障。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培养模式的研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人才保障体系课题》子课题,课题编号:XMKT-LS-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