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普及,信息技术基础课也成为高职学校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高职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根据职业学校特点开展信息技术基础课。
关键词: 高职信息技术基础课 问题 改革
信息技术基础课作为高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自动化办公软件的用法和使用因特网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以适应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运用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等等。也正是因为它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忽略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总结的目前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尝试的改革方法。
一、学生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认识问题,对于这门課程的目标大部分学生以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B考试为终极目标。除了这个目标,学生并不知道学这门课到底是什么目的。而一级B考试合格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难,所以从意识上面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很多学生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这只是一门副科,并不重要。其次是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这门学科,而且掌握得比较好。而一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这门课程了解比较少,这就会造成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比较容易而丧失学习兴趣,一部分同学认为比较难而丧失学习信心。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我们就把本课程的实际用途和意义告诉学生,特别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来说明,可以结合本专业情境设置一个大的学习目标,而每节课都有一个小目标,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对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授课前,对相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摸底考查,按照考查的结果分班授课。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授课内容。
二、教师本身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不足,认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会使用办公软件的老师都能教授,导致某些学校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使得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改进缺乏一支专业的队伍。现在的信息基础课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课,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其教学不应仅仅是教会学生使用办公软件而已。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才是我们的重点。对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建立一支比较专业的教师队伍。
三、教材问题
目前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材比较单一。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应该用一些适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教材,而目前大家基本上用统一的教材,忽视了高职学校学生的专业特色。教材的简单统一,教师单枪匹马的改革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各个学校应该集中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力量,组成一个小组,集中开发适合本校专业的教材,特别强调的是根据专业特色,那么也要有部分专业老师参与进来。我觉得主要方向有两个方面:第一,将本门课程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和课程目标制定案例,通过完成专业小案例,实现学习目标。当然在案例制作的过程中要突出本课程的知识点,使学生不至于忽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第二,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在学习内容方面各有侧重,比如我们学校装饰专业,可以侧重增加Photoshop图像处理部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问题
首先,一味强调实践性而忽略理论教学。本课程的特色就是实践性比较强,因为这一特点,不少老师偏重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忽视了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特别是现在的一级B考试,也是操作题比较多。有的老师干脆放弃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理论这块部分,殊不知,理论教学是本课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以后的深入再学习至关重要。任何的实践必须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成效。对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忽视理论的渗透,理论的学习应该使得学生有再学习的能力。当然理论教学也不能离开实践,两者要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使我们的理论不至于太单调。其次,目前所谓的实践教学,教师只是对菜单命令简单验证。比如在学习Word里面的段落设置时,通常会给出一文本段落,然后通过演示使用菜单命令,最后完成设置效果。这样学生虽然能直观了解学习知识点,但是兴趣不大,效果不佳,纯粹的实践验证式学习使得学生只知道完成任务,而没有放到实际情境中去,限制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刚才我们在教材方面已经探讨了根据专业特色设置教材,那么有了合适的教材,合适的案例后,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教学目标放到情境案例中去。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所调整。具体课堂教学我们也可以有多种模式,比如说目标型,设定一个特定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而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根据目标的完成程度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模式有很多,我们要避免纯粹的验证式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学生的实践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课堂才会丰富多彩。
五、考核问题
关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问题,有一种好而恰当的考核手段,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现在大部分学校都以通过全国一级B考试作为最终的考核目标。这误导了很多学生,有的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很早通过了考试,由于这样的考核机制,完全忽视了这门课的学习,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很不利。我们的考试机制中除了一级B考试之外,还应该加入新的内容。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块:信息理论水平评价、每节课完成任务评价(实验评价)、知识再应用评价(通过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考试评价。通过这几个方面确定一系列细致的考核手段,这样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使学生通过这样的考核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随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它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我们应不停地探索,不断地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高职信息技术基础课 问题 改革
信息技术基础课作为高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自动化办公软件的用法和使用因特网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以适应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运用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等等。也正是因为它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忽略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总结的目前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尝试的改革方法。
一、学生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认识问题,对于这门課程的目标大部分学生以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B考试为终极目标。除了这个目标,学生并不知道学这门课到底是什么目的。而一级B考试合格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难,所以从意识上面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很多学生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这只是一门副科,并不重要。其次是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这门学科,而且掌握得比较好。而一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这门课程了解比较少,这就会造成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比较容易而丧失学习兴趣,一部分同学认为比较难而丧失学习信心。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我们就把本课程的实际用途和意义告诉学生,特别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来说明,可以结合本专业情境设置一个大的学习目标,而每节课都有一个小目标,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对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授课前,对相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摸底考查,按照考查的结果分班授课。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授课内容。
二、教师本身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不足,认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会使用办公软件的老师都能教授,导致某些学校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使得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改进缺乏一支专业的队伍。现在的信息基础课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课,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其教学不应仅仅是教会学生使用办公软件而已。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才是我们的重点。对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建立一支比较专业的教师队伍。
三、教材问题
目前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材比较单一。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应该用一些适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教材,而目前大家基本上用统一的教材,忽视了高职学校学生的专业特色。教材的简单统一,教师单枪匹马的改革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各个学校应该集中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力量,组成一个小组,集中开发适合本校专业的教材,特别强调的是根据专业特色,那么也要有部分专业老师参与进来。我觉得主要方向有两个方面:第一,将本门课程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和课程目标制定案例,通过完成专业小案例,实现学习目标。当然在案例制作的过程中要突出本课程的知识点,使学生不至于忽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第二,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在学习内容方面各有侧重,比如我们学校装饰专业,可以侧重增加Photoshop图像处理部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问题
首先,一味强调实践性而忽略理论教学。本课程的特色就是实践性比较强,因为这一特点,不少老师偏重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忽视了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特别是现在的一级B考试,也是操作题比较多。有的老师干脆放弃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理论这块部分,殊不知,理论教学是本课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以后的深入再学习至关重要。任何的实践必须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成效。对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忽视理论的渗透,理论的学习应该使得学生有再学习的能力。当然理论教学也不能离开实践,两者要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使我们的理论不至于太单调。其次,目前所谓的实践教学,教师只是对菜单命令简单验证。比如在学习Word里面的段落设置时,通常会给出一文本段落,然后通过演示使用菜单命令,最后完成设置效果。这样学生虽然能直观了解学习知识点,但是兴趣不大,效果不佳,纯粹的实践验证式学习使得学生只知道完成任务,而没有放到实际情境中去,限制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刚才我们在教材方面已经探讨了根据专业特色设置教材,那么有了合适的教材,合适的案例后,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教学目标放到情境案例中去。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所调整。具体课堂教学我们也可以有多种模式,比如说目标型,设定一个特定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而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根据目标的完成程度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模式有很多,我们要避免纯粹的验证式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学生的实践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课堂才会丰富多彩。
五、考核问题
关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问题,有一种好而恰当的考核手段,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现在大部分学校都以通过全国一级B考试作为最终的考核目标。这误导了很多学生,有的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很早通过了考试,由于这样的考核机制,完全忽视了这门课的学习,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很不利。我们的考试机制中除了一级B考试之外,还应该加入新的内容。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块:信息理论水平评价、每节课完成任务评价(实验评价)、知识再应用评价(通过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考试评价。通过这几个方面确定一系列细致的考核手段,这样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使学生通过这样的考核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随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它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我们应不停地探索,不断地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